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治“晋”行时 | 部分省人大代表视察沁水法院、阳城法院

2024-11-06 15: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11月5日,来自太原、运城及晋城的部分省人大代表视察了沁水法院和阳城法院的工作情况,为完善基层治理、强化环资审判等工作建良言、献良策。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国富,山西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翟瑞卿,晋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尚勇参加视察。

百里沁河先天滋养、千年历史深厚积淀,孕育了夺目耀眼的“千年古县·如画沁水”。沁水法院在多元解纷、审判质效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为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增添了更璀璨的法治光芒。

据省高院通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沁水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612件,审(执)结2508件,平均结案时间21.63天。

“法院最为显著的就是总结提炼树理工作法,提出‘树理融’理念,用树理情怀、树理方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调解率达到61.14%……”

在前往视察的路上,沁水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守顿为各位代表汇报沁水法院的各项亮点举措。那么沁水法院又是如何将文学艺术与司法审判相结合,用以化解矛盾纠纷?在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故乡——沁水县嘉峰镇,代表们找到了答案……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赵树理的文化思想和内涵与‘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是一致的,于是我们深挖人民作家赵树理‘上土炕说土理、用土办法解决土事情’的调解工作法,成立了树理调解工作室,利用树理调解法和三长会商机制,成功化解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

嘉峰人民法庭被省高院表彰为“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庭长王浩介绍说,“我们积极响应晋城中院打造‘五最’法院的目标,以‘树理融’品牌为抓手,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实质解纷贯穿办案全过程,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自动履行率达到75%以上,其中20%案件能够做到当场履行……”

赵树理是沁水的骄傲,也是山西的骄傲。沁水法院嘉峰法庭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赵树理调解’工作法把赵树理的文学艺术回归生活,将‘枫桥经验’与‘树理文化’融会贯通。

省人大代表、晋城市沁水县医疗集团副院长、副理事长、县医院副院长赵彩云对嘉峰法庭的做法连连称赞,她表示,“赵树理调解”工作法巧妙利用“五先五后”调解方法,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理,解老百姓的难,极大提高了调解效率和调解满意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地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发展思想。

一泓清水三河口,山水廊道如诗画。冠云塔、人行桥、音乐喷泉、码头游船……代表们漫步其中,听工作人员讲解三河口从垃圾成堆、积淤四散的野河滩变身为一处高品质水生态景观的“变迁史”以及期间发生的司法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晋城法院立足司法审判,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法治护航青山绿水的磅礴力量。

2023年5月31日,晋城中院、沁水法院于三河口湿地公园联合设立了沁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沁河环保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这一美景增添了法治保障。

来到沁水法院,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法院的变化。每踏足一处,无论是诉讼服务中心的智能化升级,还是“树理调解室”的科技化改造以及以执行局局长何宇峰命名设立的老何工作室,都彰显出法院在新时代下的改革与创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沁水法院在提升审判质效、促进司法公正、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方面的不懈努力。

沁水法院院史馆,展示了沁水法院从成立至今的发展轨迹,代表们看到了沁水法院历史沿革,同时也了解了在司法改革之下沁水审判执行质效持续领跑全省的显著成绩,2023年以来,沁水法院的裁定再审率、延长审限率、平均结案时间、超十二个月未结案件比、生效案件被改判率、生效案件被发还重审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七项指标不断向好。

看着大厅摆放的一排排奖牌与奖状,省人大代表、山西杏梅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杏梅对晋城中院和沁水法院全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的做法表示充分认可,她说:

作为法律界人士,对晋城法院和沁水法院审判质效在全省持续处于领先地位早有耳闻,这两天实地走访后,感触更深。

周杏梅对晋城中院持续推进案件质量评查,对发改案件认真查找剖析问题,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尺度等一系列举措给予肯定。她说,沁水法院更是在晋城中院指导下把对案件的分析研判作为抓好质效提升的总抓手,坚持日通报、周督促、月研判,努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追求案件办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同时她建议晋城市两级法院要继续把这种“工匠精神”贯穿到司法办案全过程,推出更多优质“司法产品”。

若问午亭归老去,析城山下是阳城。中午1:30,代表们从沁水出发,行车50分钟到达阳城县人民法院北留法庭。

“北留镇是阳城县的经济重镇,产业集聚、就业充分。成立于1994年的北留法庭,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积极融入基层治理,我们以‘枫桥经验’为指导,立足当地的传统文化,开展法官进基层服务,按照庭村共建的模式,在辖区各乡镇、各村落设立了多个‘法官工作室’‘情调理顺工作站’‘法治共建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全力护航辖区产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北留法庭的负责人赵凯雷不无自豪地向代表们介绍道。

“我们倾力打造‘情调理顺’家事调解品牌,总结的‘情调理顺五步三联动’工作法获山西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推出了《人身保护令》《离婚证明书》《夫妻共同财产报告令》,家事案件调撤率达80%以上……”

每到一处,代表们都停下脚步,仔细聆听法院工作人员的介绍,并不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依法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北留法官工作室,装订成册的《阳城法院司法建议汇编》吸引了代表们的眼球。

阳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续彩艳向各位代表介绍道:“阳城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坚持小案不小办,积极透过个案表象深挖问题本质,做深做实做精司法建议工作,‘把脉’矛盾纠纷病灶、溯源病根,开出司法建议的‘药方’,从根本上减少案件发生,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随后辅之以每份司法建议制发背后的精彩案例故事,娓娓道来,赢得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助力社会治理系统工程的重要路径和手段。要积极挖掘司法数据,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风向标’‘晴雨表’作用,针对引起类案多发高发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症结,及时提出高质量的司法建议,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治理。

省人大代表、平陆县金童果业专业合作社常务副理事长赵海亮对阳城法院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对于司法建议的落实情况要持续跟踪问效,注重与被建议单位的联络沟通,把司法建议做实,共同推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郭峪古城,太行山麓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式村落,其中的申明亭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创建的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阳城法院以此为基础设置了郭峪法官工作室。

“这里是我们走进乡镇、村居,第一时间了解群众司法需求的场所,我们还将办理的案件以‘一案一说法’形式汇编成册,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在家长里短中通过小案件领悟大道理,既接地气又实用……”

从阳城法院立案庭庭长赵建平的介绍中,代表们了解到,近年来古堡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房屋析产、拆迁补偿等各类纠纷不断增多,郭峪村法官工作室积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有效化解了古堡内的各类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和效果。

省人大代表、晋城市阳城县西河乡郭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学社不由得发出感慨,说:“这可真是‘小场所’解决‘大问题’”。

郭峪村法官工作室不仅是对传统法治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更是新时代司法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重要体现。

同时,他希望法官工作室能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及时跟进调处古堡保护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打造具有文化特征、地域特色的古堡古村建筑群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秋风万里,日暮黄云。秋日醇厚柔润的阳光映照在太行古堡上,诉说着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太行古堡作为晋城乃至山西的重要文化名片,是我国三大古堡群之一,具有世界级的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被建筑学专家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东方古堡的典范”。

2023年12月24日,省高院、晋城中院、阳城法院共同举行山西·太行古堡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用实际行动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为全域旅游贡献了司法力量。

三级法院共同设立山西·太行古堡司法保护基地,是融会贯通做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以司法之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有力见证。

省人大代表、晋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上官学平表示,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司法审判、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相结合的方式,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筑牢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屏障,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文物保护利用提供稳定的法治环境。

原标题:《法治“晋”行时 | 部分省人大代表视察沁水法院、阳城法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