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真探》第三季:又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彩
《真探》(True Detective)从来不只是对死亡的追踪。第一季开始,它便对被死亡辐射到的人群提出问题:消失了,然后呢?
今年一月播出的《真探》第三季与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主演的第一季如同连襟兄弟。在它们的映衬下,黯淡的第二季已经溜出了观众对《真探》的记忆。
这一季的双警探设置是最易让观众联想到第一季的地方,却又不尽相同。第一季中,双雄男主角散发同样灿烂的人性光芒。本季中,马赫沙拉·阿里饰演的警探韦恩·海因斯却明显比他的搭档、斯蒂芬·多尔夫饰演的罗兰德·韦斯特警探更加处于叙事中心。另一处不同是,第一季中的双雄虽然各自被破碎的内心和骚动的欲望撩拨,终被邪恶的案件撞离了常轨,发生命运的扭转,他们仍然是这个叙事环境中的“自己人”。二人是美国南方的白人中产阶级,追凶过程中遇见的神秘角色们才是“他者”,或贫穷、或孤绝、或智力障碍、或为异教徒。
第三季的主角却不再是“自己人”,而成为第一季中的“他者”,尤其是阿里饰演的黑人警探海因斯。双雄都是越战退伍老兵。他们曾在一段时间内远离美国社会的现实,在另一片完全不同的土地上名正言顺地杀人。美国社会处于和平中,他们却在海外参加战争,归国后与周围人难免生出隔阂。
第三季中的警探搭档故事发生的阿肯色州很“白”、保守、不富裕,海因斯警探背负越战老兵与黑人的双重身份,探案过程中受到的敌视比搭档罗兰德更甚。
但他不是剧中唯一的“他者”。与案件相关的人士大都是边缘人。失踪孩子的父母是贫穷的工人阶级,父亲14岁开始在工厂上班,母亲从工厂跳槽到餐厅当侍应生,自称“骨子里是妓女”,从未有过母爱,也辜负了爱她的一对儿女。夫妇二人都生着过近的眼间距,黑眼圈,眼神浑浊,符合“智力水平不高”的刻板印象。
印第安退伍老兵因为儿童失踪事件遭当地男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粗壮工人们)暴力驱逐的印第安退伍老兵布拉特·伍达德(迈克尔·格雷耶斯饰),回国后因为不能适应日常生活导致妻子携儿女离开后,他的生活迅速下沉沦为拾荒者。教过失踪儿童的黑人女教师艾米莉亚·里尔顿(卡门·艾乔戈饰)执教鞭前曾是一个嬉皮,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写作者,通过对这宗案件的非虚构类写作实现作家梦。
黑人女教师前四集中逐渐勾勒出轮廓的边缘人角色还包括一位教众有1000多人的神父,两位警探对他有本能的抵触:“一个发誓终身禁欲的人,请问会是什么人?是人总要F**K什么东西的。”孩子失踪前最后见过他们的白人少年,其指纹在男孩的自行车上被发现。他不是犯罪者,但欺凌弱小,在权威(警局)面前恐惧得痛哭流涕,已经可以想见他成年后的不堪形象。
与构成这宗案件众生相的角色们相比,海因斯的白人搭档罗兰德虽然身在沼泽中,但非常清醒,接近创作者本人的立场。他公正、聪明、理解并同情受害者家庭(尤其是父亲),支持饱受诋毁的黑人搭档。作为警探和一个敏锐的人,他对有悖常情的人事警觉,对神父的恶感由此而来。越战老兵的经历拉开他与现实的距离,却不似第一季中马修·麦康纳的角色那样与现实脱轨,内心充满痛苦。罗兰德像一枚标杆,衬出其他角色的离奇古怪。
罪案剧的主角通常是罗兰德式的人物,这里却是海因斯。剧情的跨度长达35年,在三个时间段切换,分别是1980年案发时,1990年案件重启调查时,以及2015年媒体对旧案重新产生兴趣,海因斯在接受访问的同时重新梳理记忆。此时的他患上奇怪的失忆症,妻子已死,回溯旧案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剧中通过他与儿子的对话特意指出,海因斯所患的脑部问题并不是常见的阿尔兹海默症,而是病因不明。三十五年的时间跨度是他生命中最厚重复杂的一部分,这宗案件成为他一生的分水岭,之前与之后的人生被分割为两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将海因斯的病因神秘化指出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即他的“病”或许不是个体的病变,而是整个周遭环境的恶化反映在个体上所致。无论正叙、倒叙案情,搭档、妻子的视角中,海因斯都是一个好侦探。但是疑云渐渐浮现,暗示他的记忆或许当年就出现问题,或因某种原因遗漏了重要线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区别于传统推理作品的宏大视野让《真探》第一季被奉为神剧。推理是路径,但缉凶不是终点。用恐惧揭开社会面纱,展现更深层次的人性面貌,追凶的行为本身又内化为一股强劲力量,轰开第一季中两位探员内心的黑洞。
老年海因斯第三季也使用了这样的方法展现社会现实。传统推理作品的谜团通常是单层次的: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
在这里,谜团的结构立体而层次众多。第一个层次:谁是凶手?失踪的两个孩子一个死了,一个隐匿地活到今天,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第二个疑问发生在海因斯身上:他的记忆为什么背叛了他?1980和1990年代时,他的记忆已经出现问题了吗?为什么?
第三个涉及他的搭档罗兰德:正直又敏锐的罗兰德,为何也和他一样放弃了追踪到的灰色轿车重要线索?比较隐晦的疑团还有:当地教会与孩子的失踪有什么关系?贫穷而排外的社群与案件有间接关系吗?后来成为海因斯妻子的艾米莉亚·里尔顿的写作有没有“吃人血馒头”之嫌?
这一季中阿肯色州欧扎克的“病”与今天美国社会的病症亦非常相似。或者可以这样理解,是当年的“病”未愈,绵延至今。剧中持枪驱赶印第安拾荒者的当地白人男子,砸坏海因斯和罗兰德车窗玻璃,对白人/警察极度仇视的黑人群落,既符合人类天性中对“异类”的排斥和敌意,也与今天美国的民粹主义再度兴起重合。
即使在同一个社群中,一旦脱离常态,也将沦为被嘲笑的对象。失踪孩子的父亲汤姆·珀塞尔(斯科特·麦克纳里饰)返工后遭到同事们逼视的冷暴力,愈发颓丧后更成为众人嘲笑的对象。他没有过错,只是不幸——孩子失踪,又被老婆戴绿帽子。可惜在封闭的社群,不同的境遇和没能掩饰的悲伤都是过错。
如此种种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与敌视,是否合谋混淆了海因斯的记忆,导致他一步步成为失败的侦探、丈夫和父亲?
还不要忘记,与第一季中邪恶的超自然力量一样,这一季中亦有超自然的魔鬼还未露出真正面目。故事的发生地毗邻恶魔巢穴州立公园(Devil’s Den),地名即饱含恶意。孩子们失踪前被发现常常去林中玩耍,而且一定有人和他们在一起,给他们带来玩具与死亡的命运。男孩的尸体在公园的洞穴中被发现,当地的青少年和儿童也经常以“恶魔巢穴”为据点出没。
整个城镇坐落在广袤的森林边缘,人类远古传说中的恐惧“into the woods”(到森林中去)就与这些居民日夜相伴,只不过未事发前他们浑然不觉而已。
自然与超自然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海因斯身上所映射出的正常与病态、真实与虚幻之间也没有清晰的界线。本季的海报语是:时间带走一切,除了真相。
事实真是如此吗?海因斯和当地社会的这场旷日持久的病,在时间的冲刷下究竟会不会现出真相?还有四集,正在浓云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