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荆楚六记: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何选择了湖北

澎湃新闻记者 迪娜尔
2024-11-07 16: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湖北 >
字号

湖北,正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近日,中部六省经济“三季报”出炉,从增速来看,湖北以5.7%位列第一。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中部,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

就在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再次到湖北考察调研。他在考察时强调,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此前在2024年4月,湖北已经明确了支点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武汉都市圈是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图为武汉市区。  视觉中国 图

10月21日至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走进黄冈、孝感、荆门三座城市,调研“支点”建设,从乡村到县城,从创新到产业,从经济到生态,以这六个领域为代表,探寻、记录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当下的湖北,产业融合、生态建设、都市圈协同、乡村振兴正同步发力,合力之下,这座位于“国家之中”的省份正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1. 经济:增速领先中部六省

10月22日,湖北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湖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1655.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815.77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6141.9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1697.29亿元,增长5.1%。

在近乎同一时期,中部六省经济“三季报”相继出炉,从增速看,湖北是增速最快的省份。其实,就在今年上半年,湖北经济增速就已在六省中领先。

“今年以来,湖北经济发展的最大特征就是竞进势头十分明显。”湖北统计局在《2024年前三季度湖北经济运行情况解读》中称,一季度、上半年湖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在经济总量前10的大省和中部均处于领先地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继续保持稳健运行。GDP增速领先全国的幅度进一步扩大,从上半年的0.8个百分点扩大至前三季度的0.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领域增势良好,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在经济大省中也排名靠前。特别是9月份,投资、消费增速明显回升,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各领域回升向好、竞进提质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经济运行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公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1%,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5.8%,比上年同期提升25.6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平板电脑产量分别增长70.9%、53.8%、39.8%、24.4%、12.8%。

孝感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发展一极。  视觉中国 图

回顾湖北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其在服务全局以及中部地区加速崛起进程中,其扮演的“支点”角色越来越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北考察。

据《长江日报》报道,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考察。他凝望长江、眺望荆楚,深情寄语: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争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4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和省长王忠林陪同下,先后来到孝感、咸宁、武汉,深入博物馆、农村、科技和产业创新平台考察调研。他在这次考察时强调,湖北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此前在2024年4月,湖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就“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支点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国土安全保障服务基地、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这是战略支点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要努力的重点方向。”5月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表示,湖北将着重从这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加快能级跃升,不断增强支点的战略支撑力;强化创新驱动,不断增强支点的硬核竞争力;坚定扩大开放,不断增强支点的要素集聚力;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增强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促进协同融通,不断增强支点的辐射带动力。

2. 产业:现代化集群加速崛起

放眼荆楚大地,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王忠林在上述发布会上透露,湖北省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孝感市高新区的一座厂房,屋顶覆盖着光伏发电板。   孝感市委宣传部 供图

汽车产业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湖北在全国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武襄十随”汽车集群位列我国三大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实,早在2009年,湖北省会武汉就率先喊出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

如今,湖北正乘胜追赶。9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情况。在发布会上,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盛章学介绍,今年以来,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高速增长,1—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29.7万辆,同比增长42.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占全省汽车产量比重由2022年的15.4%上升至31.4%。

另一方面,湖北正集合优势,试图抓住智能网联汽车的“超车”机会。此次发布会透露,湖北将强化“车谷”“光谷”双向联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链条应用,聚焦智能座舱、车载智能终端等优势领域锻长板,打造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聚焦人机互动、智算大模型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构建AI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等。

据公开报道,目前,湖北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超300家,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高精地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座舱、研发测试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武汉、襄阳和十堰作为湖北公认的三大汽车城,长期以来引领着湖北的汽车产业发展。如今,一座地处湖北中部核心地带、湖北心脏区域的城市——荆门,正以汽车产业黑马之姿加速崛起。

长城汽车在荆门的生产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荆门因长城汽车,达成汽车梦。历时11个月的马拉松式招商长跑,两任市委书记接力、累计10位市领导及40多名干部参与,前后面对面会谈20多轮,终于,在2020年10月19日,长城汽车与荆门市成功牵手。

目前,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已成为长城汽车在中部地区布局的最大的生产基地。随着长城汽车落子荆门,精诚工科、诺博汽车、东风李尔、亿和精密、曼德电子等33家零部件配套龙头企业也纷至沓来,长城汽车已基本实现整车重点零部件“荆门造”。

亿纬动力,是另一家对荆门意义深重的企业,其母公司正是中国锂电池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亿纬锂能。在亿纬动力的牵引下,34 家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链企业落户荆门。

当前,荆门已形成从“基础原材料制备—关键部件生产—电芯制造及模组封装—电池产品应用—废旧电池回收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去年,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知名机构发布研究报告,2023年荆门跻身中国锂电产业特色城市“十强”,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

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业内也有了“得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的说法。如今,已将动力电池紧握在手中的荆门,正在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去年2月,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获得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生产资质,标志着荆门市汽车产业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也意味着荆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再添重要一环。

不难看出,荆门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坚定决心,正逐步显现为湖北省在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向万亿元目标迈进过程中的重要“增长极”。

从“车谷”、“光谷”即将双向联动,再到荆门积极融入湖北产业大格局,一股要素聚集与资源整合的强大合力正加速凝聚,这一积极态势在都市圈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孝感市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已成为湖北第一、华中第二的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丰富了武汉都市圈的功能。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增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区域发展整体跃升,三大都市圈竞相发展”,在2024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总结都市圈发展。

如今,湖北三大都市圈建设全面起势,2023年,武汉都市圈在15个国家级都市圈中位居第五,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宜荆荆绿色化工业集群加速迈向万亿级,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引领全省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以孝感市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为例,这座“超级菜篮子”2023年11月28日在孝感市孝南区正式开业以来,每日,刚从枝头、地里采摘的蔬果,或从国内外各地运来的知名蔬果,在这里聚集,又从这里销往全国。近期,其日均交易量、交易额分别突破1.8万吨、1.5亿元,已成为湖北第一、华中第二的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院长龚强公开表示,纵观全球经济发展,都市圈在促进经济蓬勃发展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湖北看准时机,以武汉、襄阳、宜昌为核心打造三大都市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空间格局,更将推动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对湖北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3. 县域:特色县城接连崛起

相较于都市圈的规模化效应,湖北的县域经济则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

早年的孝昌,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建县之初,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3亿多元,以印刷、牙刷、机瓦、粮油加工、木器、针织等小型加工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少、效益低、产业链低端,工业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孝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突破短板,孝昌县在实施“强县工程”中,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的鲜明导向,推动制造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海越电气、淑尔家居、龙腾电子、全成信电子、共铭电路、诺克特药业、恒昌电工、灵龙铝业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孝昌工业渐趋壮大,电子机械产业成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目前,孝昌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93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绿色新材料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孝昌县海越电气大量使用机器人从事生产。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而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一个常住人口不到80万的县城——蕲春,一株小小蕲艾正在支撑起一条富民强县的千亿产业链。

蕲春县有着李时珍故里之称,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和“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仅蕲春境内就有700余种。

蕲春本地产艾草,被称为蕲艾。自2012年开始,蕲春就已经开始抓蕲艾产业。最初主要做一产,鼓励农民种植,艾草规模起来后,开始做二产,发展蕲艾加工,后来逐步发展电商和艾灸服务。

十几年的摸索过程中,蕲春发现了一条蕲艾的全新价值链:一公斤干艾叶卖14元,加工成艾条可以卖45元,做艾灸服务却可以增值到100元。

“一个产业要想成为地域的主导产业,必须由一产到二产到三产的联动,三产是整个产业链价值的最高端。”蕲春县委书记胡安元表示,三产融合是核心竞争力。

三产融合联动换来的是更大的增长。2023年,蕲艾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蕲艾产业更是带动蕲春县就业14.5万人。当前,蕲艾产值达到128亿,品牌价值超过130亿,蕲春下一个目标是聚力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

三产齐联动,融合思想的推动下,一株蕲艾“灸”出百亿产值。

4.创新:产业融合有了湖北样本

产业融合思想的运用,与荆门发展低空经济的运营策略不谋而合。

今年两会,“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先后发布相关产业政策,竞逐“天空之城”。

当目光转向荆门时,其早已完成低空经济的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制造业之外,还成为远近闻名的通用航空飞行体验、风洞飞行体验、飞艇飞行体验、滑翔伞飞行体验、航空科普研学等低空航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周边武汉、重庆等大都市的飞行爱好者,被称为国内低空飞行爱好者的“新一线城市”。

事实上,荆门早已自带“飞行”基因。1971 年,中国唯一从事通用飞机、水面飞行器和浮空飞行器研发制造的综合性主机研究单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搬至荆门,拉开了荆门通航产业的发展之路。

荆门的低空产业梦,从特飞所启航,从科研、制造领域,向外延伸出了丰富的业态,让低空领域真正形成了经济。

荆门生产的飞艇。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位于荆门爱飞客航空小镇的飞行家国际跳伞基地,是全国首个室内外跳伞综合训练基地,拥有亚洲最大室内立式娱乐风洞和占地200亩的国际化标准室外跳伞训练基地。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荆门漳河新区每年有近万人前来体验风洞飞行、近3000人体验跳伞、近10万人开展航空研学,年吸引游客近80万人次,成为全国发展低空经济的一个新样本。

荆门以低空经济为引擎,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黄冈正在培育发展以东坡文化为灵魂的文旅产业,打造“苏迷”向往之城。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黄冈市),在四年零三个月里,他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诗文作品753篇,可以说,苏东坡的平生功业,首在黄州。

正如余秋雨所言,“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2024年被文旅界称为“苏东坡年”,作为“主战场”之一的黄冈,正吸引全国的苏迷前来探访。

近年来,黄冈将东坡文化植入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在东坡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方面,黄冈不断加大对东坡赤壁、临皋亭、安国寺等历史遗迹的保护修复力度。同时,加快推进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围绕东坡文化举办了一系列文旅活动。

2022年,以“打造诗境黄州”为主题,黄冈市启动东坡文化旅游区建设。2024年9月17日,东坡文化旅游区首开区“东坡文创空间”开园,迅速成为新晋顶流。东坡庙会“三宝”聚集于此,即黄冈有戏·文化小剧、黄冈有味·特色美食、黄冈有礼·文创产品,拓展了东坡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黄冈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期向澎湃新闻介绍,这一项目有效填补了黄冈在东坡文化主题旅游、购物及娱乐方面的不足。

黄冈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全域大文旅战略,持续举办东坡庙会,擦亮“大美黄冈,此心安处”的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以文旅“一业兴”带动市场“百业旺”。

黄冈“东坡文创空间”出售的文创产品。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黄冈种种努力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据黄冈日报报道,2024年国庆期间,黄冈累计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5.57%,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00%。在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黄冈市接待游客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6.42%,实现旅游总收入较2023年增长18.75%。

5. 乡村: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湖北钟祥,正在重塑乡村游新图景。

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700多年,还是世界长寿之乡、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湖北省的旅游宝藏地和小众秘境。

近年来,钟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地处钟祥市大洪山南麓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的客店镇为例,为推动全域旅游,该镇以4A景区黄仙洞为核心,统筹全镇旅游资源,将“快乐星期天,慢游到客店”设为整体主题,在全镇旅游公路沿线上,选取10处景点,村村都有以“慢生活”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打造出“客店十慢”的乡村旅游IP。

“黄仙洞里天地宽”“对节人家把树看”“露营帐外把歌欢”“葛乡葛粉惹人馋”……清晰明了的定义,给未曾涉足客店镇的游客,提供了明确指引与遐想空间。

当旅游景点实现串珠成链,游客一路自驾,一路观赏,看似遥远的全域旅游理念便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落地。

另一方面,客店镇培育发展产业的动作也在同步开展。作为“中国葛粉之乡”,客店镇着重发展葛产业,据客店镇党委书记朱辉平介绍,全镇现有葛产品生产经营主体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小型加工作坊20家。目前,正在通过探索校企合作,聚焦新品培育,生产研发葛粉衍生产品等方式,提升客店镇葛产业的附加值和含金量。

客店镇通过支持各村发展羊肚菌、香菇、泉水稻、云雾茶、芍药、瓜蒌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户有增收产业、村有主导产业、镇有特色产业”的产业格局。

“去年,整个镇的村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是2.47万元”,朱辉平向澎湃新闻表示,相较于过去,这一数字增加了很多。

乡村是中国最基础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单元之一,如今,一幅景色宜人、村民共同富裕的乡村美好图景正在钟祥市铺展开来。

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里优美的乡村环境,带火了乡村旅游。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除了优美的乡村旅游,在钟祥还有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如果问中国面积最大的明代帝陵在哪里?很多人可能会答错,它既不在明朝中后期的京城北京,也不在明朝刚建立时的京城南京,竟然就在钟祥这座县级市。

明显陵有一大特色,即埋葬的是实际没做过一天皇帝的朱祐杬,仍为罕见。朱祐杬本是兴献王,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明武宗驾崩后,因无子嗣和亲兄弟,其堂弟朱厚熜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朱厚熜继位后,将父亲追尊为皇帝,其位于钟祥的王墓也升级为明显陵。朱厚熜后又在生母蒋氏过世后,将父母在明显陵合葬。

2000年,明显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托明显陵这个超级文旅IP,钟祥市以明文化、楚文化为主线,打造莫愁湖、莫愁村两个旅游景点,丰富旅游产品。2024年2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告,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其中,莫愁村打造成一座“古村落”,推出阳春邑、云梦乐园等具有强烈渲染力、穿透力和代入感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并利用声光电现代舞台技术,提供篝火晚会、传统剧目、小丑表演等多种演出,除了有专业演艺团队,还有钟祥本地戏曲艺人180人5个团队参演。

湖北省政府官网显示,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者在莫愁村内外开餐饮、住宿等店铺,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占到莫愁村全部创业者的70%左右,形成草根式创业集群,丰富了景区业态、完善了景区配套服务。

钟祥市莫愁村里的传统歌舞表演。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值得一提的是,莫愁村景点管理者不仅扮演着“房东”“物业”的角色,还充当创业者的“导师”“教官”“合伙人”和“带头大哥”,定制了一整套运营服务:小到包装纸袋、大到招牌店面,都统一设计制作,所有创业者均可免费使用“莫愁村”这一品牌,让创业者走上致富路。2023年,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3200万元,直接带动地方年旅游收入逾100亿元。

6. 生态:青山绿水育出金山银山

高质量发展须与高水平保护步调一致。

湖北有“千湖之省”之称,长江、汉江、清江“三江”在这里汇聚,串联江汉湖群及湖库湿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公开表示,湖北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就抓住了保护与发展的“牛鼻子”。

湖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首提之地。近年来,湖北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绘就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清澈的河水穿园而过,岸边绿树成荫,微风轻拂,构成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这里正是位于孝感高新区的邓家河公园,是当地市民享受自然、出门游玩的好去处。

然而,在过去,由于鱼塘、养猪场等小作坊、小企业的聚集,邓家河曾面临过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邓家河湿地公园项目相关设计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孝感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采取清淤疏浚、生态驳岸建设、新建生态溢流堰等3项工程措施,将邓家河行洪提升至30年一遇标准,一举将其扭转为了绿色湿地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邓家河的作用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绿色空间的基本范畴,还是城市功能体之一。在公园内部,雨水花园、植草沟、下沉绿地等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景观元素随处可见,4200亩的“区域海绵体”,将在城市水循环和雨洪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邓家河湿地公园是孝感建设海绵城市的缩影。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孝感地处长江以北、汉江以东,长江支流府澴河绕城而过,中心城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121毫米,汛期、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较为突出。

建设海绵城市,既是城市建设模式的创新,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2021年6月,孝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是湖北省第一个入选的城市。目前,孝感建设了全省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槐荫公园,以及澴川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共10平方公里的“区域海绵体”,增加蓄水滞水能力300多万立方米。

城市理念推动下,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也是湖北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的生动注脚。

孝感市槐荫公园。   视觉中国 图

近年来,湖北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据湖北日报2024年4月报道,湖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生态:“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52家,腾退长江岸线149.8公里;禁渔、治岸、增绿、活水,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升。湖北还以“钉钉子”的精神防治污染:实施总磷减排项目676个,实现重点工程减排量1339.5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宜昌入列全国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此外,还以“敢为人先”的气魄推进绿色转型:湖北碳市场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纳入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均居全国试点省市前列;可再生能源装机逾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六成,“绿电”成湖北最大的能源结构。

据公开报道,湖北全省17个市州、88个县(市、区)均已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先后与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签订长江流域鄂湘段、鄂赣段、渝鄂段生态保护补偿三年协议,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健全。2023年全省排污权出让收入决算数为2.15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发展观,正引领着奋进的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设计:周寰

    责任编辑:王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