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进博会上海会议|“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开向新20年
说起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总要追溯到2004年11月6日-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4年年会”。这次年会结束之后,200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这是“循环经济”概念首次进入国家文件,可将之视为中国开启循环经济转型的标志。
当下,面对愈发严峻的气候变化风险,全球实现循环经济转型更为迫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新的问题和方案都在不断出现,如何整理过往经验和成果,化解未来行动中的障碍?20年后,循环经济的讨论将从上海再出发。11月7日15:30,作为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的一场,由澎湃新闻主办、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做学术支持的“净零碳城市:推动循环经济的跨国协作”论坛将在上海虹桥开启。
本次论坛邀请到两位嘉宾做主旨演讲。从城市系统出发,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会长诸大建,是首个将循环经济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将分享《循环经济助推净零碳城市》。从绿色循环的产业链出发,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将结合技术进展的维度,讲述《探索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
我们认为,循环经济需要强调跨国协作。是因为全球区域之间的经贸网络无可取代,各个环节都需要以循环经济的实践寻求缓解和适应的方案,以维系产业链条的稳定和城市运转的韧性,跨国合作的面向尤其重要。另外,国际网络中的学习与参照,也能够激发各类要素创新,更好地释放循环的潜力。
澎湃新闻“永续之道:跨国的循环行动”研究和传播项目正由此而来。本次论坛将发布该项目的系列成果,其中包括经由广泛征集、专家评选而来的“跨国的循环行动:十佳实践”,采访整理形成的“中国循环经济20年口述”的合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报告“回顾与展望: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十条建议”。
围绕“中国循环经济:20年经验与未来之路”,本次论坛也将由各方的思考和实践展开碰撞和讨论。同济⼤学⽣态⽂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三⻆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杜欢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春平,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佑海,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一松,宝马集团副总裁吴燕彦,以及剑桥大学志奋领学者、绿色光年创始人倪欢,将从法律制定与实施、产业政策的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跨国企业的实践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等方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见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