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面对“饭圈文化”,家庭如何引导孩子(二):“只喜欢自己的爱豆?”

2024-11-04 19: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刘诗薇

每个时代都有明星,每个时代也都有追星的人,青少年追星其实并不奇怪。但当追星出现了“粉丝”“饭圈”等,其乱象也逐步升级:互黑、互撕、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甚至还出现在体育赛事、文化讨论中……这些现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那么,家庭在青少年追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如何引导呢?

【案例】

敏敏知道自己的爱豆,最初是从同学推荐的一个女生团体开始的。最开始觉得她们都挺可爱的,也很有才华,后来敏敏对其中的一个成员越来越喜欢,她不仅长相很符合自己的审美,而且还是团体里跳舞最好的。敏敏搜索了很多关于她的信息,当看见一些抨击她的言论时特别不能理解!

慢慢地,敏敏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团体,而且她认为,这个团体的成绩也主要是因为自己爱豆的存在。敏敏加入了好几个她的粉丝会,她希望自己的爱豆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也不能接受其他人否定攻击自己的爱豆。

【把脉】

青少年有喜欢的偶像,在过程中对自己主观认同的偶像人物或形象表现出关注、情感投射以及愿为其付出的状态和愿望本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如果青少年在追星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再加上一些商业运作别有用心的诱导,就极容易让孩子们从简单的喜欢,转变为更加个人化的偶像崇拜,甚至产生与偶像有现实关系的错觉,直至更为强烈、难以摆脱的追星成瘾。

到了这个阶段,当事个体往往对现实世界产生错误认知,价值观也可能存在扭曲,变得冲动非理性,可能还会为了自己的爱豆做出拉踩引战、恶意攻击其他人的现实或网络的“开撕”行为,这无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不利和消极的。

【支招】

青少年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接触到的事物和形成的观念等都可能影响和塑造孩子的认知、人格和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追星本身就容易形成理想化、绝对化、浪漫化的认知。而粉丝经济的特点,是引导粉丝以众筹资金、集体消费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流量明星这一文娱产品的运营活动之中。青少年粉丝在追星过程中从单纯的仰慕者、追随者,转变为明星的打造者、推动者,这让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群体认同感。这就容易助长和滋生青少年群体一些冲动极端、不辨是非、绝对化非理性的认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遇事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目从众,拥有辨别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