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对危险的校园游戏要早发现早制止
近日,湖南益阳一家长称孩子在学校因玩“死亡游戏”尖叫晕倒;还有网友表示,有孩子因玩该游戏休克住院。11月4日,益阳市教育局回应称,该局已要求全市学校进行排查,暂未接到其他学校类似情况的报告,并在加强生命教育工作方面做了后续部署。
所谓“死亡游戏”,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青少年当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死亡游戏”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容易导致回心血量、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减少,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直接危及生命。
早在2004年、2007年,教育部就曾多次表态,要求坚决制止此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从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死亡游戏”并不只是在某个年代出现,而可能在青少年群体中反复流行。因此,哪怕现在只是在极个别学校出现,也要引起重视,加强预防。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增强安全意识,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对“死亡游戏”及其他危险行为早发现、早制止。平时要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尤其是加强生命教育,邀请医疗、法律等领域专家做常识普及,通过典型案例的生动讲述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醒认识到此类游戏的危害性。
事实上,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就提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有机整合融入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观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这一要求应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学校中、课堂上。
家长同样要担负起监护职责。一方面,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孩子保持高频、深入的交流,培养孩子树立健康、安全的游戏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孩子远离各种危险行为,更不能参与、协助同学进行“死亡游戏”,发现情况及时报告老师。
孩子好奇心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游戏和模仿的天性,对此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在体育课、劳动课等实践性和互动性较强的课程中,可以多开发一些既能够让孩子心情放松,又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
也要看到,一些青少年追求这类刺激性的体验,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等负面情绪需要释放,找不到合适的出口,便诉诸这类冒险行为。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知所想,才能让教育有的放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孩子可以轻易接触互联网,他们也有自己的网络基地、社交小圈子,类似的“游戏”很容易通过网络传播。目前网上已有人发布自己的“游戏体验”,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相关平台要把好内容关,不能让类似的短视频和所谓的“教程”大肆传播,形成不良诱导。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