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谱写“雨中曲”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4-11-04 11:25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文艺 >
字号

10月以来,申城接连遭遇台风和雨水天气,这为正在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户外演出项目的落地带来了一连串的挑战和考验。

预约观众收到演出延期短信。

11月第一天,受台风康妮影响,上海大风大雨,原定19:00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的“洛伦茨与朋友们”音乐会,延期至11月2日11:00举行。所幸2日上午如天气预报预期,是难得的周末晴好天气,大部分观众都如期来到了现场,在蓝天白云下聆听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

“洛伦茨与朋友们”音乐会延期一天,迎来晴好天。

“我们做了很多预案和工作,确保这场演出顺利进行。”艺术节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0月31日大雨来袭前,为确保舞台安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的舞台顶棚已经降下,面光音响等重要设备已拆除带走。艺术节和黄浦区相关部门通过公众号和短信分别发送音乐会延期公告,确保每一位预约观众都能收到通知。

11月1日雨停之后,20:00工作人员入场,奋战8小时,在11月2日4:00重新完成搭台工作。早上8:00,灯光音响全部调试完毕,艺术家9:00进场彩排,11:00演出顺利开始。

11月2日上午,“洛伦茨与朋友们”音乐会顺利举行。

小提琴家洛伦茨本计划11月2日一早就赶赴下一个巡演地,在艺术节主办方协调下,他将离沪时间延迟到下午,依然参加了上午“艺术天空”的演出。主办方甚至特意为洛伦茨借了小提琴——因为他使用的小提琴是国宝级乐器,不适合在刚下过雨的潮湿天气中演出。

自原定10月6日、7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非凡贝多芬”广场音乐会至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以来,不到一个月,“艺术天空”近20场演出受到天气影响而启动应急预案,涉及黄浦、静安、虹口、临港新城等多地,其中14场演出改期或转场,其余演出仍选择在雨中进行。

一场观众惬意欣赏的“艺术天空”演出,背后有工作人员数不清的协调与努力。“惠民演出的宗旨就是要让观众能有获得感、满足感,即使再多的困难,我们都不会轻言取消。”这样的话不仅常常挂在每个艺术节工作人员的嘴边,也是他们心中的一杆秤。

一地一策,确保演出顺利进行

短时间内激增的工作量考验着艺术节的快速应变和协调能力。今年,艺术天空的第一场演出就与台风撞了个正着。原定10月6日、7日两天举行的“非凡贝多芬”广场音乐会改期至10月8日举行。将两天的曲目合并在一天完成,意味着艺术节将挑战一天演完贝多芬全集的纪录,这无疑是对指挥和乐手精力与体力的极限考验,而这样的安排在国内外舞台上都鲜少有案例。

上海展览中心“非凡贝多芬”广场音乐会。

为了满足翘首以待的乐迷,艺术节和乐团对演出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通过调整乐手配置,合理安排幕间休息时间等措施,确保乐团以较好的状态完成这场马拉松式的音乐会。当晚散场时,不少乐迷冲到了观众席的前排,一边叫好一边向乐团竖起了大拇指。

“艺术天空”的演出场地遍布全城各个角落,演出舞台和节目内容不尽相同,一场大雨给出的却是不同的考题。凭借10年绣花针的功夫,艺术节摸索出了一套精细化的预案,一地一策,灵活适用。

临港新区第一时间将户外场地转到室内,发送公告。

原定10月25日、26日在临港新城滴水湖悦动广场的4场演出,全部转场至滴水湖剧院,并提前一天向预约观众发送变更通知,免去了观众在雨天里的来回奔波。临港管委会商业和文体旅游处四级调研员张晓燕表示,他们提前一周就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确认周末两天的降水概率超过90%之后,便与艺术节开启研判工作,并最终决定采取转场室内的方案,“我们在两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场地落实和设备转场搭建的工作,提前避开了可能带来的风雨影响。”她透露,由于滴水湖剧院可容纳人数较多,他们还临时增加了预约名额,让此前未能预约成功的观众如愿以偿。  

滴水湖剧院,散场后观众与演员合影。

瑞虹天地、今潮8弄和苏河湾万象天地,都是今年“艺术天空”走进商圈的重点演出场地,过去两周内有8场演出受到了风雨天气不同的影响。艺术节针对每个场地的实际情况和演出团队的档期,或改至室内或推迟演出时间,最终保证了所有演出高质量上演,无一场活动因此取消。

10月19日,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演“雨中曲”。

热爱音乐,观众与艺术家“双向奔赴”

位于黄浦的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一直是“艺术天空”文化惠民系列演出中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会场。自10月19日首场演出以来,包括哈萨克斯坦阔尔库特民族歌舞团专场音乐会、贝尔格莱德青年学术合唱团音乐会在内的5场演出,都遇到了降雨天气的考验。然而,观众的热情难却和艺术家们的坚持,让现场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雨中曲”。

10月19日中午,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外就排起了等待入场的长龙。排在第一位的石阿姨上午10点就从周浦出发赶来现场,“早上起来看外面还在下雨,我担心演出会被取消,就尝试打了艺术节的电话,得知演出照常,我悬着的心一下就放下了,立马开开心心就出门了。”石阿姨的话也引来了旁人的点头应和,纷纷表示“下点雨没关系,艺术节的这些演出都很难得,错过就真的太可惜了!”

正在学习民乐的陆阿姨与在老年大学相识的两位姐妹结伴而来,当现场响起《我和我的祖国》旋律时,她们一同加入了现场观众的大合唱,“虽然下雨,但是现场氛围‘老好的’,我们现在心情都很激动。”音乐会结束,陆阿姨还不舍离去,穿着雨披,与同伴们在雨中合影。

今年,虽然多场演出遇到了雨水天气,但现场的上座率却未受到明显影响,现场气氛尤为热烈。作为“艺术天空”的铁杆粉丝,从事群文工作的应先生道出了很多观众的心里话,“现在的观众都特别识货,这不只是免费的问题,主要是这样的机会特别难得,错过这次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了,下点雨是很难劝退大家的热情的。”他透露,他十几年前就看过长号演奏家沈永伟的现场演出,如今他已是荷兰BLOW!交响管乐团的总监,“这次在‘艺术天空’的现场再次看到他,很亲切又特别感慨。”

“下雨了,但没人介意天气!”在贝尔格莱德青年学术合唱团指挥德拉加娜•约万诺维奇看来,这多少有点不可思议。10月20日中午,临近演出开始还有两个小时,站在舞台上的约万诺维奇望着雨中空荡荡的座椅,小心翼翼地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么大的雨,应该没人会来吧?”工作人员当即回答说:“不,你会看到很多观众的。”临近开场,半信半疑的她回到侧台,此时场下已是坐满了穿着雨披的观众,她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刻跑回了后台对团员们说:“你看他们没人介意天气,他们就是想听音乐!”

观众与艺术家们的双向奔赴,让“艺术天空”的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不见不散”的约会。“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们也感到非常自豪。上海就是这样一座爱乐之城,再大的雨,也浇灭不了市民群众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这也给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做好每一场演出服务的勇气和底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说。

精细化管理,呵护“艺术天空”平台

王福庆是艺术节观众中的熟面孔,从最初的“天天演”到已走过十年的“艺术天空”,他的身份也从观众变成了志愿者。今年,他参与了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的现场秩序维护工作,谈起这些天的工作体会,他笑称是“累并快乐着”,“今年天气不帮忙,那我们志愿者就多做一点。看到观众们开开心心地来,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我们就很有成就感。”自今年“艺术天空”开演以来,王福庆和志愿者每次都会提前三四个小时到达现场,协助保安在入口处发放雨披,倾倒座椅上的雨水,往往一场演出下来,大家都已忙到里外湿透。

开场前,现场安保人员和志愿者清理椅子上的积水。

通过这两周雨天应急预案的实战,王福庆和志愿者们也总结出了一套更为细致的工作流程。王福庆介绍说,如果演出开场时就已下雨,他们在观众入场时,就会安排志愿者帮观众穿上雨披,“一位负责打伞,一位负责拆包装,一位负责帮观众穿,这样每位观众进到场地时,就已经齐齐整整,整个过程中都不会淋到雨。”

此外,志愿者们发现雨披回收再利用,既环保又还能派上大用场。“我们会在观众散场时,回收观众丢弃的雨披,等到晴天晾干了,等下一次遇到雨天,就能发给怕冷的女观众当‘围裙’用,挡雨又挡风。”

“这些工作看似琐碎,却关系到每一位观众的观演体验。”这在王福庆看来,自己和同事们的“发明”“创造”,就是艺术节精细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艺术天空”为观众着想的生动写照。

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志愿者分发雨衣。

光有人性化的服务还不够,场地的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趁着这几日申城短暂的放晴,张礼兵带着技术团队一遍一遍地检查着场地上的电气设备和防雨装置。作为“艺术天空”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分会场的舞台技术负责人,保证演出安全是他的第一职责。他介绍,虽然在舞台搭建时,已考虑到基础的防雨防风要求,但连日来的雨水天气对部分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运转产生一定影响。“为提高安全性,我们尽可能把所有线路都更换成防水密闭性更高的航空插头,并在接口处包裹上了防护膜;舞台两侧,我们也增设了透明薄膜,既能防水也不至于影响美观,地面也更换成了防滑地胶,确保演员的表演不受雨水影响。”此外,张礼兵还要求技术团队在每次雨天演出前和散场后,都对舞台和观演区域的线路、灯光等设备进行二次安全确认,及时排除进水、积水等隐患。

快速的应变,高效的执行,依赖的是有条不紊的指挥。走进艺术节中心的办公室,一日三次的气象研判会议,每小时都在刷新的现场速报,每天都在更新的艺术家行程安排……这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沟通和精细化管理,都是艺术节未雨绸缪,沉着应战的底气。

从坐在台下的观众到亲自上阵的志愿者,身份的转变让王福庆深刻感受到了办节的不易,“每次看到有观众因为一些小事而抱怨或者不理解,我都会劝他们换位思考,多一些包容。我一直说‘艺术天空’是我们老百姓的,我们要一起呵护这样的平台,让更多的艺术家愿意来,让更多的市民想要来。”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