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楼梦》里看“汝瓷”:艺术与文学的完美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拜见王夫人,地点是在正室东边的耳房里,说是耳房,这也是贾府的自谦。
而曹雪芹写的巧妙,让我们用林黛玉的视角来看这‘耳房’内的陈设:大炕上铺了进口的猩红毛毡,又是金钱蟒床品三件套,小几、香盒花团锦簇,但让黛玉眼前一亮的,还是几上的汝窑美人觚,觚内正插着时鲜花卉。
这就是黛玉拜访王夫人的第一视角,黛玉是什么出身呢?
她的母亲贾敏,是贾老夫人最疼爱的小女儿,是荣国公的嫡孙女,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也是王夫人在几十年里都念念不忘的风华气度;而她的父亲,巡盐御史林如海,钟鼎之家、书香门第,祖上四代受理封爵位,林如海自己还是探花郎。这样家世养出来的黛玉,眼界、见识,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好。所以她才能一眼能认出汝窑美人觚。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在《红楼梦》的通篇富贵里,汝窑总共也就出现了三件。
除了王夫人房间的汝窑美人觚,再有汝窑出场的地方就是最得宠的凤姐住处了。在凤姐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是和一卷银子放一起的。这一卷银子足足是一百六十两,如果按一两银子有1000块钱的购买力,这一卷银子就是16万现金。
青釉盘,上海博物馆,现于上博东馆展示,图源官网
第三件,是在探春的秋爽斋了,她的房间阔朗大气,花梨大理石大案上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和汝窑花囊摆一起的是:名人法帖、数十方宝砚。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芾,对联则是颜真卿墨迹。
这简直是天下第一等的书房啊!
汝瓷,就是当时技术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也代表了宋代的一种风雅之美。
我们都听过汝瓷的诸多动人形容:“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甚至还有方文山的词:“天青色等烟雨”。因为汝窑的“天青色”极难烧成,汝瓷也被誉为“青瓷之魁”。这都是在讲着汝瓷的诗意。
因为汝窑只在这个世界上燃烧了20年,从宋哲宗开始,到宋徽宗就关窑了。所以存世的汝瓷实在是稀少。
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这五大名窑里,汝窑排第不仅代表着宋代制瓷技艺的巅峰,更深刻地诠释了宋代的顶级审美。汝窑,在宋时就被公认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之所以汝瓷存世稀少,一个是产量低,另一个是汝瓷的颜色很难复制,整个制作过程很艰难,相当于你看到了一个数学大题,也知道正确答案,但你不知道解题过程。
汝窑天青釉碗,北京故宫博物院,图源官网
根据已经有的史料文献和研究结果,大致是这样的五个步骤:
第一,胎骨:
汝瓷一般都整体轻薄匀称,线条流畅,而汝窑重视瓷器的胎骨比例,追求内在的胎骨、胎色。
第二,上色:
天青釉色如此的优美,有一部分取决于釉药。将釉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熔融之后,来包裹住瓷器,形成光滑的釉面。釉药的成分呢,有长石、石灰石、草木灰等等,也会有微量的铁。此外,据分析汝窑瓷器的釉药中还掺有玛瑙粉末。这样烧制出来的汝瓷才会“釉面如玉、润如堆脂”的青玉质感。
第三,烧制:
这在一步,对于烧制的要求也很高,釉药不能在烧制时过渡溶解,如果过渡溶解的话,瓷器成色会更亮,会反射出比较刺眼的光,就不会现在这种低调含蓄的温润的光芒。甚至器物在窑里烧制时,摆放的位置,都会对颜色造成很大的影响。研究发现1190度是比较合适的温度。
不光对窑口火候温度要求高,对烧制时的天气也有严苛的限制,据说是要等到烟雨蒙蒙时。才能烧出完美的“天青色”。
第四步,退火:
要把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慢慢冷却,要放置至少一天一夜以上。划重点:瓷窑熄火的时间、冷却的时间、都要仔细判断,如果有失误,青色的成色就不好看了。这时的汝瓷,看起来就是“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第五步,开片:
这是汝窑瓷器一个挺神奇的地方。在退火的时候,瓷器的釉面会开裂,因为釉层的收缩率大于胎体的收缩率,所以开始退火的瓷器就会裂开,形成“开片”,在刚出窑时,开片最密集,在现场,你都能听到一片细密轻盈的‘叮铃铃’,是很清冽很解压的白噪音。
大部分汝窑的瓷器都会有‘小开片’,在釉面有细密冰裂纹开片。有的汝瓷会在出窑后一直缓缓开裂,就像一朵花在绽放,只是它的绽放时间有可能是几年。
开片后的纹路,被称为“蟹爪纹 ”。我猜起名的人一定是个吃货,没准儿就用这盘子吃螃蟹,所以就直接起了“蟹爪纹 ”这个形容。
汝窑青釉洗,国家博物馆,图源官网
汝瓷简约而不华丽,粗一看并不打眼,但仔细欣赏会发现非常耐看,会让人觉得越看越爱,越看越有味道。我觉得汝瓷是人类在追求实现自然美的过程中一个最高的感性境界。
素雅清逸,含蓄隽永,久看汝瓷,我窥到了一片永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