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当喜剧之王,到底还缺什么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付航的后劲太大了。
夺冠后,一直话题不断,从分析他的文本,到分析他的家庭,到分析他的未来,简直有一种石头缝里蹦出个孙猴子,每个人都在惊奇打量的感觉。
哦,猴子,这也恰恰是付航最大的标签。
而这些讨论声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他是“下一个周星驰”。
你看呐——
他们都讽刺了所有,唯独没有讽刺爱情
他们都关注小人物,都讲了小人物的逆袭
这还不够像吗?
不可否认,在一档周星驰发起的综艺里夺冠,再加上上述特质,很难不让人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
但。
作为周星驰的老粉,Sir越看付航,其实会越觉得,他更像另一个人——
贾玲。
是的。
付航不是”脱口秀界周星驰”,而是“脱口秀界贾玲”。
01
聊付航,不能不提一个字——
猴。
甚至如果在3个月前,大部人对付航的印象也不可能是什么周星驰、喜剧之王。
而只有“猴”。
在人均吗喽的时代,付航将“猴设”卷到了天花板。
长相,猴里猴气的。
瞧这睿智的眼神、瘦黑的身材、耷拉的姿态,谁能把他和旁边的猿人分得清楚?
光是一站,自带笑点。
行为,猴子附身似的。
眼睛一瞪,嘴巴一咧,小手一比,简直是六小龄童的接班人。
表演外放,动作夸张,好动得别说坐了,连站都站不住,让人难以预测他下一秒的动作。
请看VCR——
强烈建议清点一下峨眉山泼猴的数量,怀疑有一只偷偷跑下山,化成付航的模样。
△ 早期猴子驯服人类的珍贵视频
在付航和线下观众之间,“猴”更是早已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play。
有观众苦思冥想地造梗,不惜造一所新大学,“蒙克大学”。
有观众随身携带着香蕉,耍猴的都知道这香蕉的门道有多深。
久而久之,“猴”,成为了付航最大的一个标签:
“观众可能记不住演员的名字,但只要提一个特征,大家会想起我。”
所以,当他从线下走到线上,第一次录制脱口秀综艺,主动cue起“猴设”。
观众是未识其人,先见其猴。
首秀登场。
手放在耳边,半弯着身,发出细长尖的声音,猴模猴样的。
光是这个露相,就逗得台下观众拍掌欢呼。
一开口,拿“猴设”开涮,加强大众对其特征的印象:
很多观众都说我是猴
……
其他的脱口秀演员一提起来是什么学历高、文本好
观众都说我是通人性
平台也玩梗
别人都什么情感类、搞笑类、颜值类
我是灵长类
就算是进入正经状态,也不落下“猴”梗:
然后周星驰看着我的眼睛
跟我说
说你做喜剧是为了什么
我看着周星驰 我说
我想给大家带来一些纯粹的快乐
周星驰看着我说
猴
在粤语里,“好”和“猴”的发音极其相近。
听到付航这话,台上台下的人都忍不住笑起来,似乎纯粹的快乐来得如此简单——
谐音梗、大动作、大表情、大嗓门。
猴笑倒是挺猴笑的。
但光靠这套猴戏,怎么能拿下喜剧之王的称号,成为网友口中的“下一个周星驰”呢?
付航给出的答案是——
立地成猴。
02
在付航的脱口秀宇宙里。
猴就像是一个game点,他围绕着它,逐渐升番。
第一番,是外在形象上的猴。
第二番,则是社会地位上的猴。
而后者,才是人们赞赏付航的主要理由。
就像星爷电影里的那句,“你看那个人,他好像一条狗”,一句小人物的自嘲,说出了不少失意者的落寞与无奈。
在付航的脱口秀宇宙里,“猴”,说的也是被挤压到社会角落的小人物,被这个社会耍弄的不甘。
没错,付航在世俗的意义上,曾经是个“失败者”。
读书的时候,他跟不上优绩主义的脚步。
哪怕跟上了,迎头痛击的,也是质疑与嘲笑——
二里庄神偷,专门偷卷子。
工作的时候,他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付航曾经在一家高级会所当保安,看到有司机想来接杯水,他便招呼过去了,可经理却来赶人,说楼下才是司机休息室。
言下之意,下等人只能呆在地下室。
就像《寄生虫》里的一家人。
付航对此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吗?
未必。
和大部分辛苦工作,却无端端地被这个社会定义为失败者的普通人一样,付航也会爆发出发自内心的愤怒。
他通过一个吃法餐的故事,大声宣言:
去你的高级,我情愿当猴。
以及,最终决赛的前半段,通过一个人、猴、马的故事,再次从小人物的角度,进行“以下犯上”——
一个农民让猴子帮忙摘水果,再用马车拉水果去卖。
本来农民、猴子和马都很高兴。
可是动物保护组织把他们拦了下来,指责农民不该让动物干活,要解救猴子。
农民和猴子都生气,但最生气的还是马,自己怎么就不算动物呢:
我
你
马
现场效果炸裂,掌声与笑声齐飞。
当时听到这里,Sir的确一边大笑一边内心一振——
付航有将世界荒诞的一面,翻过来给人看到了。
就像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一书中所说的。
当这个社会一直在宣扬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实现阶层跃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没有顶尖天赋、没出生在精英家庭、只能普普通通过完一辈子的我们。
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可惜。
然后呢?
没了。
他开始讲他的爱情故事了,开始以情动人。
可以看得出来。
小人物的视角,配上故事的铺垫、激情的嗓门与鼓励式语言,付航的确与周星驰式人物形成了互文——
尹天仇对着大海高喊“努力、奋斗”,付航对着观众喊麦“passion”;
“死跑龙套”的尹天仇坚持“我是一个演员”,付航高呼舔狗也有舔狗的剧本;
尹天仇最终选择了爱情,付航也有人等他回家。
当那句“只要你勇敢做自己,就会有人爱你”一出来,现场的情绪价值达到顶点,台上台下的观众当场泪洒。
而更重要的是,付航身上,也确实有尹天仇的影子——
比如,小人物坚持梦想的悲情。
曾经有一次在酒吧的开放麦,场子那叫一个冷清,台下没有一个人。
酒吧老板对付航说,你走吧。
付航拒绝了,他觉得只要来了就得演完。
僵持之下,付航只能打电话喊来朋友,请他帮忙当观众。
对着朋友,付航演完了全场。
但即便如此。
Sir也会觉得,付航只不过是1/2的周星驰。
为什么?
因为周星驰并不会就此停留在自嘲、愤怒、感动的个人情绪里,他会敏锐地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用一种天马行空的方式,将这种更大的荒诞表达出来。
而付航则是不愿,或者不能。
具体来说。
按照网友的说法,付航不冒犯任何人、任何事,只选择冒犯自己,然后治愈他人。
付航自己也坦白过,他不喜欢冒犯别人。
你不能让那个男孩难过,你不能让那个女孩难过,你不能让在场的观众难过,你也不能让看这个视频的网友难过,你不能触碰的东西太多了。
——《人物》
也可以看到他跟观众的互动中,有时开完观众的玩笑,他就会立马接一句,“您也来开我玩笑”“我只是说笑的”。
哪怕是在节目中,面对放狠话环节,付航得瑟一把之后,立马服软:我都是开玩笑的。
郭麒麟曾这样形容这只猴:
我觉得你就是特像那种历经八十一难
现在就要给你册封斗战胜佛
你说去你的
我就当齐天大圣
这形容,桀骜、洒脱、自由自在,听得付航羞涩地咧开牙花子笑。
但其实,付航哪里是郭麒麟说的齐天大圣,而是关在笼子里作揖的猴。
即使是尖锐时刻,他也是圆滑的——
对上层的讽刺,都是投向了虚空,飘渺的“高级”;对底层的抚慰,都停留在了煽情,普世的鸡汤。
而周星驰则不同。
星爷电影里,对于任何形式的权威,始终都高举着讽刺的利刃、警惕的目光。
对于小人物,他也没有乱洒温情。
《大话西游》的孙悟空戴上紧箍才变得法力无边,《九品芝麻官》突然得到最高权力的眷顾,《功夫》里阿星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脉,《食神》里观音现身来帮他……
这一切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
如果没有神的帮助,小人物是永远不可能翻身的。
在星爷的世界。
他不是一味地制造小人物逆袭的泡沫,将残酷的世界包装成温情的天堂。
所以该怎么说呢。
我们当然可以将其归因为环境问题,甚至于国内观众无法接受真正冒犯的问题。
但是啊,当我们在规则或者市场面前总是会下意识地后退两步,那么久而久之,被钝化了的,也只有我们自己的敏锐与尖锐。
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现下,大约也不可能真的会出现第二个周星驰了吧。
03
所以,与付航最贴近的是谁呢?
其实是贾玲。
一方面,是他们都把自己放到一个低位,让自己变成“猴儿”,通过自耍猴戏的方式,逗乐观众。
而另一方面。
则是在让人心疼的自贬自损之后,他们往往会通过煽情的方式,将观众逼出眼泪,陷入一种情绪的漩涡当中。
表面上看这是在煽情。
实则暗藏着,一种排山倒海式的寻求共鸣。
怎么说?
煽情这点就无需多说了,正如陈其钢在《圆桌派》所指出的:
中国人讲煽情。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式文化,以至于绝大多数的国内创作者,都将其理解为最高信条。
不信?
你去把这些年来的晚会小品,国产喜剧都看一遍就明白了。
而共鸣呢?
显然,这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杀手锏。
一个比较。
贾玲的《热辣滚烫》说的是什么?
是一个跌入谷底的女性,决意于找回自己,“想赢一次”。
于是电影的结尾。
虽然在赛场上,乐盈是输了,但她显然掌握了自己的生活节奏,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尊严。
这种对原版结局的改变,显然引发了更大群体的共鸣。
而付航的脱口秀呢?
往往也是如此。
他说的是,虽然我改变不了自己的容貌,虽然我最终也不会变成你们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我“只要勇敢地做自己,就总会有人爱你。”
或许正是如此,一些失意的男性观众,仿佛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一般,由衷地认同起来。
Sir当然不是说这样的做法不好。
问题在于——
无处不在的煽情与共鸣追求,无处不在的情感漩涡制造,对专业、智识与理性,都会形成一定的威胁。
就像Sir不止一次可惜的节目,《奇葩说》。
这曾经是理性、智识与语言的交锋。
后来,却变成了煽情大会,谁能击中在场观众情绪的最大公约数,谁便能赢得票数。
还记得BBKing黄执中在《奇葩说》第一次失败。
那是《奇葩说》的第六季,一开始,黄执中和雷哥就“该不该给部门新同事发喜帖”这样一个话题展开了辩论。
正方雷哥主张婚礼是个社交场合,即便不熟悉的同事,也能在婚礼中彼此熟络起来,有利于处理好同事关系等等。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反方黄执中则准确地抓住了辩题的要害,并将其重新定义“当面对别人,我们有没有差别待遇的勇气?”
他举了很多例子。
尤其是请了全公司的同事来婚礼,和告别式上只有在意的人来的反差,让不少人起了鸡皮疙瘩。
条理清晰,说服力强。
也正是如此,整个辩论的大部分时间里,黄执中的票数都一路领先,“开杠”完毕后,两人票数悬殊为21:72。
但。
直到雷哥说了一句话:
差别待遇
是职场中新同事最怕听到的一个词
他们害怕差别待遇
瞬间无数人感同身受,最终票数反超,60:38,在这个节目上第一次有人赢了黄执中。
雷哥更多的是“利用”了每一个人都有职场新人的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制造出了一个极其宽泛而又强烈的共情心。
当黄执中用一层一层的理性把观点和盘托出的时候,他其实是在用一种可以暴露弱点的方式在引导观众思考,人们在思维的漩涡里反复盘算,并选择相信与否。
而感性的断语却不需要你思考,只要你接收就行了。
因此。
赢了黄执中的其实不是观点,甚至不是理性。
而是观众的情感。
当然。
Sir也知道拿付航与周星驰、贾玲这些喜剧大咖对比,的确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
毕竟他的喜剧人生,才刚刚开始。
在未来。
也许付航也会真的如史上最著名的“吗喽”一样,从一个被仙界看不起的小猴妖,变身成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
他自有他自己的道路。
可眼下。
Sir担心的却是——
当煽情与共鸣成为创作者的最高追求,当我们所有人都习惯于情感泛滥,并只顾着边动情落泪边掌声大动。
会不会有一天回过头来才突然发现——
我们不但失去了思辨的空间。
甚至久而久之,连共情的能力,都已逐步钝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桀骜不驯八宝粥
原标题:《他当喜剧之王,到底还缺什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