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杜克教授禁止学生说中文后续,学生请愿书呼吁校方调查两教授

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 实习生 常嘉亦
2019-01-29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月28日,澎湃新闻报道了杜克大学生物统计系研究生项目主管发邮件提醒学生在系内“不要讲中文”,最终迫于“种族歧视”压力辞职,该院院长也写信致歉一事。

据了解,事件发生后,该项目主管,同时也是该系助理教授的尼利女士,仍然保留有助理教授职务,她未曾对此争议公开发声。

澎湃新闻随后也跟进了部分杜克大学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组织的敦促校方对“邮件门”展开调查的请愿活动,据了解,截止美国东部时间1月27日下午四点,请愿书已征集到2059份签名,请愿书签名者包括杜克大学的在读学生、校友,也包括来自其他大学的学生。

位于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为美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该硕士项目的学生对尼利的被迫辞职表示了遗憾,有部分少数族裔学生接受BBC新闻采访,认为她“根本不是种族主义者”,对来自任何一国的学生都“非常愿意施以援手”,他们认为尼利是好意,而尼利邮件中所提到的两位姓名不详的索要中国学生名字和照片的教授才是真正的种族主义者。还有一位亚裔学生称:“梅根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导师……她犯下了一个错误(指邮件),但我们依然明白她的本意是什么,以及她有多么关心我们。”

公众号INSIGHT视界的文章《杜克生物统计系的我,理解大家的愤怒,但不认为教授是“种族歧视”》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该文章称,他们收到很多杜克大学学生的后台留言,声援尼利教授,表示尼利本人为了更好地与中国学生交流,一直在学习中文,并且沟通能力对生物统计系学生的未来发展确实非常重要,虽然尼利的邮件中禁止中国学生说中文不合适,但她的提醒是出于善意和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切。

该事件在国外社交媒体也引起了关注

目前,杜克大学平权办公室(Office of Institutional Equity)也已对此事展开调查。

1月27日,署名为“关注事态进展的杜克学生请愿书起草会”的一份公开声明在自媒体公开

这封声明表示,“为了将其反歧视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已呼吁杜克大学对尼利博士邮件中提到的两名姓名不详的教授的行为进行全面调查。”

该请愿书起草会强调希望请愿能够“开启对杜克国际学生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讨论。”起草会引用一名签署者所写:“这甚至不是杜克大学近几个月来唯一对中国人缺乏尊重的事件。显然,这种行为对杜克管理者来说已经成为常态。”声明中举例谈到,就在上个月,杜克大学学生事务处的副主管拉里·莫内塔就在参观昆山杜克大学时(昆山杜克大学是杜克大学与中国武汉大学的合作项目)公开发表了配有“去中国的理由——无”字样的系列图片。而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协会(CSA)也已发表声明,称其缺乏“文化敏感”,违背了“昆山杜克大学本身肩负的使命”……

声明还写道:“我们希望杜克大学平权办公室(OIE)以完整报告的形式公布其调查结果,并对涉事教授采取适当的措施。重要的是,杜克大学应确保没有生物统计学项目的相关学生因此受到OIE调查而受到二次歧视或报复。”

声明最后写道:“我们承认,语言上的困难是或许摆在许多国际学生面前的障碍,但正因如此,杜克大学才应对国际学生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国际学生所支付的学费是杜克大学诸多院系和部门的重要资金来源,我们在这里的学术与课余生活本身也是杜克大学多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正视我们的呼吁,并努力为杜克大家庭中的国际学生营造更有归属感的氛围。看到请愿书征集到了如此多的签名,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为在杜克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学术环境而努力。”

需要说明的是,“杜克学生请愿书起草委员会”在声明开篇表示这仅代表杜克学生请愿书起草会的观点,不以任何方式代表杜克大学中国学生群体或任何研究生群体。

统计,2015-2016学年,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约为30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约为98亿美元。

附:声明已由知乎用户@王瑞恩译为中文(链接)并经过了“杜克学生请愿书起草委员会”的修订,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声明全文如下:

本声明谨代表杜克学生请愿书起草委员会的观点,并不以任何方式代表杜克大学中国学生群体,也不代表任何研究生群体。在这份声明中,我们会在适当的地方引用截至 2019 年 1 月 27 日对我们所撰写的请愿书的 2000 多条回应中的一部分。出于保护回应者隐私的考虑,我们会用他们发表回应的顺序编号和所属院校机构来代替姓名。这些人中有杜克大学的在读学生和校友,也有来自其他院校的师生。以下所有的引用已经获得了评论原作者的许可。

正如我们之前请愿书中所明确的,我们认为杜克大学应当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并对基于种族、民族和出生国家的歧视行为零容忍。正因为如此,杜克没有理由限定学生在课堂外所使用的语言。无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是哪国语言,杜克大学都不应该以此为理由限制我们的学术或者职业发展机遇。这一观点得到了请愿信签署者的广泛共鸣。例如,第168号签署者对“国际学生在杜克继续说本国语言”表达了直接的支持,并补充道“和很多能够说中文的学生练习中文让我十分愉快。”第208号签署者则尖锐地指出:“在美国使用自己的母语绝不意味着对英语的不重视。另外,非母语者有‘需要’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一假设本身就含有歧视性的意味,这种观点在高等教育领域没有容身之处。” 第681号签署者简单而又深刻地指出:“我从来不知道,言论自由仅限于英语。”

为了将其反歧视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已呼吁杜克大学对 Neely 博士邮件中提到的两名姓名不详的教授的行为进行全面调查。目前,负责监督教职工行为的学术委员会主席主席 Don Taylor 已经对我们的请愿作出回应,并承诺:杜克大学机构平权办公室(OIE)“已经开展对本事件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调查”。杜克医学院院长 Klotman 也发表了一份“个人承诺”,承诺“迅速且严谨”地应对该事件,并承诺“针对我们(医学院的)文化意识情况开展工作”。我们期待 Klotman 教授兑现她的承诺并完全配合 OIE 的调查。我们希望 OIE 以完整报告的形式发表调查结论,并对涉事教授采取适当的措施。重要的一点是,杜克大学需确保没有任何生物统计学的学生因为 OIE 的调查再次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报复。我们同样希望,未来没有任何一名就读于任何项目的杜克学生受到来自学校的歧视。

我们相信,除了矫正在这一事件中的错误之外,该行动能够开启对杜克国际学生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讨论。正如第186号签署者所写:“这甚至不是杜克大学近几个月来唯一对中国人缺乏尊重的事件。显然,这种行为对于杜克管理者来说已经成为了常态。”就在上个月,负责学生事务处副主管 Larry Moneta 就在拜访昆山杜克大学时(昆山杜克大学是杜克大学和中国武汉大学的合作项目)公开发表了配有“去中国的理由——无”字样的系列图片。针对 Moneta 发表的图片,杜克大学中国学生联合会(CSA)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其“缺乏文化理解力”,批评称 Moneta 的行为“违背了昆山杜克大学本身肩负的使命”。CSA 的声明继续写到:这种对文化敏感的漠视“正在被杜克大学的一名领导人物所制度化。”Moneta 的行为和 Neely 博士的邮件都昭然若揭地显示出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华人群体缺乏理解。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纠正这一基调。作为杜克大家庭中来自海外的成员,我们发布请愿,以此抗击在杜克逐渐常态化的仇外情绪以及对中国学生的歧视。

这次请愿,我们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在发现了不符合杜克大学价值观以及不符合 21 世纪高等教育的精神理念的事件之后,我们决定通过公开发声的方式来争取杜克大学的回应和改变。作为国际学生,我们希望展示一点:当我们被某些大学教职工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我们有胆量也有能力组织起来抗议,并且通过克制、理性、明辩的方式推动政策改革。

诚然,语言上的困难可能是一些国际学生所面临的壁垒,但这正是杜克应该尊重和理解国际学生的原因。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之一,杜克应尽力确保全体学生能够克服语言方面的困难。我们认为,在生物统计系发生的事件之后,杜克大学的教职员应当接受更多培训,学习如何针对英语非母语和对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教学。语言上的障碍是一个可以通过校方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而绝不是某些教职员工歧视国际学生的理由。现实是,国际学生构成了杜克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项目的大多数,在 2018 - 2019 学年,国际学生甚至构成了研究生群体的近半数。国际学生所支付的学费不仅为杜克不同院校和部门提供了资金,我们在杜克的学习和生活本身也对杜克的多元化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杜克大学应重视我们的呼吁,并致力于让国际学生在杜克大家庭中感到被接纳,有归属感。我们对请愿书收到如此多的签名感到欣慰,并且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我们,共同为在杜克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学术环境而努力。

请愿书起草会

关注事态进展的杜克学生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