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县城编制:小镇青年的归途
又到了2025年公务员考试报名季,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等各类压力让一些年轻人逐渐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想法,转而寄希望考公,“上岸”拿到县城编制。
周妃莎,一个毕业于北京985院校的安徽女孩,在经过近一年的备考后,即将入职家乡县城文旅局的非遗办公室。这一选择,与许多毕业留京的同学截然不同,她拒绝了北京的就业机会,转而投向了县城的“编制”。周妃莎的选择并非个例,随着就业重心下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一线城市作为人生目标,而是选择进入地级城市以下的地方,其中县城体制内工作尤为受欢迎。
周妃莎的选择起初并不被家人理解,他们认为这是“浪费”。但周妃莎经过深思熟虑,发现许多学长学姐都支持“县城编制”。她坦言,自己也被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所困扰,渴望稳定的工作与生活。而县城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无职业年龄焦虑、无996工作制,正好符合她的期望。
为什么要回县城?这是很多像周妃莎一样的人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但许多动机最终都指向当下青年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思考。
“回老家考公”这几个字对于在大城市漂泊不定的小镇青年们,似乎有着别样的诱惑。“稳定、不再有职业年龄焦虑、没有996,县城编制好像代表着大城市艰难生活的反面。”今年33岁的王浩杰坦言。
出身县城的王浩杰,一个从江苏大专院校一路升本、读研,最终在上海工作的青年,也选择了回到县城考公。他经历了在上海的漂泊与挣扎,意识到自己的收获还远远不够站稳脚跟。与女友的爱情败给现实的经历,更是让他下定决心回到县城。在他看来,县城公务员岗位不仅稳定,而且资源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缺乏背景的青年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成就。
来自四川仁寿县的辜丹云,她的故事则更加典型。在大城市打拼后,她发现专业问题导致收入不高,而家里的压力又让她急于找到一份工作。最终,她选择了报考离家不远的某县城的事业编。在她看来,自己这样的小镇青年,一方面无法在大城市站稳脚跟,一方面家乡附近没有强二线城市可以容纳自己,同时又有留在父母身边的需求,最后就只能选择回老家。
这些小镇青年们,有的主动选择回到县城,有的则是被大城市的生活压力所迫。但无论如何,县城编制都成为了他们眼中的“避风港”。他们渴望稳定的工作与生活,渴望摆脱大城市的疲惫与焦虑。而县城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资源分配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家庭和朋友的支持,都成为了他们选择回到县城的重要原因。
这几年,名校硕博生扎堆到浙江遂昌、江苏阜宁、广东和平等县城体制内单位就业的现象引人关注。其中不少县城基础工作岗位的入围人员均来自著名大学,且绝大多数为硕士、博士。对于一些有名校背景的人,想进入县城体制内还有一个较为“方便”的渠道:人才引进。29岁的杨宇春就是通过此方式,从深圳回到了老家县城。
许多青年在做出选择时,都考虑到了父母的期望和家庭的需要。他们希望能够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同时也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来支撑家庭。而县城编制则成为了他们眼中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有人对回到县城后的生活期待颇高,也有人仿佛失去了生活目标才选择回到老家,然而回到县城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考公热潮的兴起使得“编制”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人需要经历多次考试才能成功上岸。即使成功上岸,也需要面对县城相对单一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一些拿到县城编制的高层次人才在入职后发现与预期不符合,最终选择“逃离”县城,县城编制俨然也变成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策划/编辑:卡卡
审核:泽文
(综合《廉政瞭望》《南方周末》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