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丽萍携《荆楚映象》来沪,感受楚文化的极致浪漫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4-11-01 10:13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顶天立地的青铜巨墙矗立在舞台上,墙上满是青铜饕餮纹样的雕塑。演出还没开始,楚文化的神秘诡谲已在剧场中静静发散。10月31日,杨丽萍作品原创史诗舞台剧《荆楚映象》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屈原扮演者大朱(朱凤伟)在台上换上戏服,一袭红衣的杨丽萍站在台下面对满场观众讲述:“青铜墙上有越王勾践剑,战国时代的战马,它们从2000多年前穿越到这里,唤起我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和怀念。屈原也是我的偶像,今天有机会把他搬上舞台,非常激动。”

杨丽萍和主演们

植根中国传统,展示楚文化神秘浪漫

神秘、浪漫以及意象化的表达,是杨丽萍最擅长的创作方式,而所有这些,都投射在《荆楚映象》的内核里。杨丽萍花了足足3年时间,从楚文化中提取元素,打造了这场如梦如诉的演出。

屈原

《荆楚映象》以历史宏观的视角,以屈原的经典名著《天问》《九歌》《离骚》《橘颂》作为4个篇章,画卷式地将楚式神话、楚式美学、楚式浪漫、楚人的家国情怀徐徐展开,为观众打造出一个屈原的楚辞所描绘的前所未有的“楚世界”。

山鬼

上半场的《天问》和《九歌》中,杨丽萍以鲜明的杨氏美学将屈原文字中的烂漫想象具象化,后羿射日,山鬼骑豹,凤凰朝阳,都呈现出神秘华丽极富想象力的神话意境。少司命代表的“生”与大司命代表的“死”与屈原的一段共舞,有强烈的视觉冲击亦表达了屈原在家国情怀间的内心挣扎。下半场以历史中的战国为时代背景,屈原、楚怀王、张仪等历史人物相继登场,以屈原的经历为线索呈现出2000多年前那个慷慨悲歌、爱恨交织的时代。

“最大的难点就是积累。”谈及3年的创作经历,杨丽萍感慨楚文化浩如烟海,她一头扎进其中,收集、提炼了无数材料,并将它们以最适合的方式,融合呈现在舞台上。

杨丽萍和编钟

杨丽萍坚持根植传统,“我们传统的东西太好了,只是你忘了,不知道该怎么用。”她以舞台让大家重新走进古楚国的浪漫。《荆楚映象》的舞台上,极具特色的属出土于湖北荆门的《车马人物出行图》以皮影形式出现;编钟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舞者;湖北汉剧的招式被融入秦楚大战的舞步;偶戏元素的加入让山鬼身边的豹子活灵活现;谭盾编写的曲目中,真的回响着曾侯乙编钟敲响的远古回声。“根植传统才能创新,才能有当下的现代性,否则就没有意义。”

屈原

发掘年轻舞者,为舞蹈注入生命力

《荆楚映象》中有一群令人深刻的年轻舞者。作为总导演,杨丽萍大胆起用青年优秀舞蹈者,不仅为他们提供舞台,更是让他们参与到整部作品的创作之中,以现当代的编舞思维,整合古老的身体元素,为传统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大朱曾在杨丽萍作品《十面埋伏》《春之祭》《平潭映象》等多部作品中担任男一号,这次在《荆楚映像》中扮演屈原。屈原在舞台上有形形色色的呈现,如何演出这个角色的灵魂?杨丽萍告诉大朱,跳屈原不单是用肢体把他的形象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学屈原做人,学屈原的精神和人格,“要合二为一,才能真正演好这个角色。”

《凤鸣朝阳》早在舞台剧正式上演前通过河南卫视春晚刷屏全网,凤凰扮演者程佩莹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凤程程”。“把握角色,既要‘形’也要‘像’。”程佩莹用灵巧的手臂将凤凰的灵动塑造得栩栩如生。

后羿扮演者罗智杰是1999年出生的年轻舞者,作为一个新人演员,罗智杰坦言塑造后羿这样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压力很大,但杨丽萍带着他走,给了他信念。后羿手持的大弓和罗智杰身高差不多,舞起来十分困难,“要不断熟悉它,才能相信自己是一个来自远古的英雄。”

少司命

少司命是藏族姑娘泽丹的第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是一位掌管着“生”的神,难度可想而知。泽丹说自己从杨丽萍身上学到很多,她性格比较急,杨丽萍就告诉她,“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再来一遍。”在一遍遍的练习中,泽丹逐渐沉稳下来,和角色也越来越融为一体,“我学会了更包容慈爱地对待事物,看到墙角中长出植物,会觉得在限制中生长的生命更有光芒,这也是舞蹈教给我的东西。”杨丽萍则盛赞泽丹从首演至今飞跃巨大,“她这么年轻,要把少司命代表的生杀大权放在自己的血液中,需要很多努力。”

有别于其他传统题材舞剧,《荆楚映象》“不太叙事”,杨丽萍说:“我不想讲屈原的一生,而是想讲他的精神,讲楚文化的精神。屈原的《天问》问天问地,许多发问至今也不过时,他对世界的探索,至今影响后世。我希望通过这部剧唤醒大家对楚文化的记忆和追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活在当下,依然要上下求索。”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