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末盘点:教育部四项举措上演课外“减负”的攻坚战和连续剧
今天你家孩子补课了吗?如果您是家长,一定不会对这样的问询感到陌生。
奥赛、培训、作业辅导……名目繁多的培训项目将学生们紧紧包围,课内减负,课外增负,就连周末也要挑灯夜战。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而在另一份调查报告里,在为补习“埋单”的家庭中,一半以上的花费为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花费达2万元以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工作。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好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突出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作了工作部署,王沪宁同志对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同志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落实中央部署,回应群众关切,课外“减负”势在必行。
2018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议上,他听取汇报,审议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
按照中央部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确定了“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列入2018年度教育部奋进之笔重点攻坚任务。
这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连续剧”。由于此项任务涉及监管、民政、人社、应急管理等方方面面,情况十分复杂,任务特别艰巨,2018年,教育部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力气,采取了四项重要举措,综合施策,将改革持续推进。
01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贯穿全年的大工程
2018年12月7日下午5点30分,北京市丰台区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物业所属楼宇及周边的18家校外培训机构接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检查。
这片区域是多家校外培训机构的集中地,仅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一处楼宇,就集中了优胜文化、卓越优才、学而思等十余家校外培训机构。
当天下午的检查中,丰台区教委会同丰台街道及相关执法部门发现该楼宇内巨人学校、江博教育、杰睿培训(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校址)等3家机构为无照无证情况;仅精华教育的办学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齐全,但在教师资格证公示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其余机构均为有照无证情况。
而这只是2018年北京一地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一次“小规模战斗”,这样的例子,在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
今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推动开展为期1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行动力度空前,教育部指导各地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对无证开展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培训及其他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并提请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不少无证无照的“黑培训”闻风而逃。
在全面推进专项治理的同时,积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经中央深改委审议同意,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意见》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重要文件,也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最基本、最系统的政策依据。《意见》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于“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从明确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培训行为、强化监督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任务和政策要求,提出了公布负面清单和黑白名单、建立人身保险和专用账户等重要制度,构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总体制度框架。
随后,江苏、四川等20个省份按照要求加快出台了本省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其他12个省份正在履行发文程序,全国自上到下的校外监管和服务制度体系在半年多时间内已具雏形。
另外,教育部还依托网络优势,积极采用大数据平台,令违规培训无所遁形。鉴于校外机构数量庞大、涉及人员众多、经营主体多元的现状,为解决审批、查询、监督等方面的难题,目前这个全国统一的集规范、监管、举报、服务为一体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正在加紧录入机构信息,完善相关功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依托平台完成办学许可审批、培训内容备案、公布黑白名单和学科类培训班有关内容等工作,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群众可依托平台查询机构信息,投诉机构违规行为,将校外培训机构至于全民监管之下。
可喜的是,一年来的攻坚工程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初见成效。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2758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93.08%。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现已完成整改269911所,完成整改率98.93%。
12月10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给予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丰台区教委、贵阳市教育局及观山湖区教育局、云岩区教育局、南明区教育局、黔西南州兴义市教育局通报表扬。教育部指出,以上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中态度坚决、反应迅速、敢于碰硬、措施有力、成效突出。
以贵阳市南明区为例,2018年7月至10月,南明区对辖区内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摸排,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贵阳市民办学校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的违法办学的35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对其下达了《停止办学通知书》。
不仅反应迅速,南明区教育局还采用了“致家长、学生的一封信”等创新形式,解读治理政策,宣传科学教育理念,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02
清理规范竞赛活动:源头治理,效果显著
校外培训机构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举办竞赛,其成绩成为一些民办学校招生的依据,家长盲目安排学生参赛,名目繁多的各类竞赛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为减轻中小学生参加竞赛活动造成的负担,2018年2月,教育部发出公告,对规范竞赛管理提出了“明确管理权限、重新登记核准、严格组织实施、强化日常监管、约束结果使用、推动社会共治”等6方面举措,并查处了一些违规举办的竞赛活动。9月份,又印发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对竞赛的申报、认定、举办和日常监管作出详细规定。
2017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由市教委、工商、人社、民政四部门共同制定的《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上海市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和《上海市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简称“一标准两办法”),对民办培训机构的设置与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于2018年1月1日起实行。其中,“两办法”强调,上海市将严禁培训机构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类竞赛,严禁公、民办学校将竞赛成绩作为入学升学的参考。
上海率先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一标准两办法”并强力实施以来,制度效用正在逐步彰显,成为落实科学减负、优化教育生态的有力风向标,对课外培训机构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2017年年末,“迎春杯”“走美杯”等奥数竞赛相继宣布停办,在上海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赛令中,“小升初”热门奥数杯赛已基本全部喊停。2018年2月,已被叫停的“3E少儿英语测试”企图移师外地开考,也被及时查处。
“一标准两办法”的实施,还与上海今年率先实施的幼升小“公民同招”政策形成了呼应。 “公民同招”则将帮助更多家庭理性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真正着眼于人的成长,培养良好学习兴趣和习惯。目前,教育部已经公示了经过认证的2019年拟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31项竞赛活动。认证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第一,资质必须符合条件,主办方必须是在中编办、民政部登记管理的正式机构;第二,导向必须正确,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原则上不举办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第三,数量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学科类竞赛数量要大幅压缩;第四,坚持公益性,竞赛一律不得收费,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嫁成本。经过认定之后,清单之外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将一律不得组织进行。同时,要求各地认真制定区域内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把关,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
03
推动落实课后服务:综合施策,普惠师生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宁卧庄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母亲董女士最近不再为孩子放学后的去处犯愁了:“过去孩子四点半放学,我五点半下班,根本无法按时去接。到处找朋友帮忙、向单位请假、找保姆等已经成了常态。加入学校组织的社区学校少年宫课后班以后,孩子明显比以前开朗了,我和孩子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董女士的话代表了众多家长的心声。在城关区,孩子们下午四点半放学之后不用着急回家,而是可以加入到学校组织的各种精彩课外活动中来,不仅收获知识,还能培养特长。这种做法缓解了小学生“四点半”放学后家长在岗接送困难的矛盾,也缓解了小学生课后失管失教的社会矛盾,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无独有偶,据调查统计,2018年,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等14个省份出台了课后服务实施办法;南京、杭州等18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印发了具体实施意见;北京、天津、济南、青岛、沈阳、长春、武汉等城市已基本实现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24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总体上有近七成的小学开展了课后服务。有11个大城市基本实现了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有7个大城市城区小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超过70%。多地在安排学生做作业和自主阅读外,不断创新、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北京市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服务,黑龙江省将课后服务与校外实践活动、研学活动有机结合,福建泉州市开设近300个课后服务班等,给予学生充足选择,促进全面发展。北京市家长对目前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南京市对10万家长短信调查显示,2018年家长总体满意率达95.7%。
这些成绩与教育部一年来的攻坚行动是分不开的。
2017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作出了明确部署,强调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可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适当补贴,切实保障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按照这些政策要求,教育部加强对各地的调研指导,促进经验交流,推动各地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解决课后三点半家长接孩子难题,缓解学生放学后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压力。
今后,教育部还将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地方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政策,支持中小学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切实解决好“三点半”难题,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能像兰州市城关区的学生们一样,在学校的社区学校少年宫活动中通过舞蹈、书法、体育、乐器等兴趣项目找到“快乐空间”。
04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把握根本,切实突破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是缓解课外负担重的根本之策。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研究制订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关意见。积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着力突出德育实效、提高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在发展素质教育上取得新的突破,切实提高中小学校育人水平,缓解校外培训热,防止增加过重课外负担。1月23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一年“减负”攻坚工作临近收官之际,教育部还在年末为中小学生和家长送上一份“大礼”。
2018年12月28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妇联等八部门研究起草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以下简称《三十条》),并报经国务院审议同意,印发省级人民政府。
这份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减负文件争取到了发改、财政、公安、广电总局等监管和执法力量强、手段多的部门支持,构建了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减负合力。同时经过多方努力协调,《三十条》经国务院审议后印发省级人民政府,将减负责任主体从学校上升为政府,把减负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予以推动。
《三十条》不仅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学校“减负”责任,还首次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减负责任,特别强调了政府和家长的减负责任,构建了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立体化减负体系,对于改变当前学校动、家庭不动,学校减、课外增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获得了基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家长、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支持。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既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既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国际性的问题,它涉及家长观念、社会氛围、学校功能、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容易反复,工作难度大。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超标超前教学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还将强化督导检查,巩固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反弹,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校外培训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还要通过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克服“剧场效应”、完善政府教育评价等途径,深化综合施策,用好组合拳,经过一段时间持续改革发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
(原标题为《为你家孩子减轻过重课外负担,这些动作你要了解!| 破解人民群众关切题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