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汝窑大赏
瓷器生产的历史湮远,但瓷器作为艺术品受到珍视收藏却是到了明代晚期才开始,经过晚明士大夫文人的倡导和推动,瓷器开始和高古青铜器、古玉一同进入士大夫文人清赏的审美范畴,成为鉴藏赏玩的古董。
北宋 汝窑青瓷纸槌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釉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瓷“五大名窑”的说法就起源于这个时期,但具体指哪“五大”表述不一,董其昌的《骨董十三说》称:“世称柴、汝、官、哥、定五窑”。而清代已经基本接受了“五大名窑”的概念,但所列为汝、官、哥、定、钧,并无“柴”窑,可见对不见明确实物的情况下,对“五大名窑”说法进行了承接和进一步的阐释。
北宋 汝窑青瓷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唐代以来中国古代瓷窑通常以窑址所在的州命名,所以汝窑广义上是对宋代汝州境内瓷窑的统称,但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汝窑是狭义上的汝窑,即宋代汝州辖内专门为北宋宫廷烧造天青釉瓷器的瓷窑,也有人称为“汝官窑”。
北宋 汝窑青瓷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多次赴汝州考察,1987年最终确认传世汝窑瓷器的烧造地点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窑故址的发现使汝瓷得以再次名扬天下。
北宋 汝窑青瓷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烧造时间短且烧成难度大,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流传至今的更为有限,以往一般认为只有六七十件,之后更新统计结果显示不足百件,且多为清宫旧藏。现今如采纳最新的统计结果为120件左右。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成书于明代洪武时期,曹昭《格古要论》载:“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归根结底汝窑的产生与徽宗皇帝的个人审美脱不开关系,至于定器有没有“芒”,可能也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理由。
北宋 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既于当世之时显赫,又被后世帝王专宠,直至今天汝窑仍是陶瓷中自带光环的瓷中王者,这不仅是因为其传世数量稀少,连南宋时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慨叹,更因为其温润如玉的天青色调,令见人心生欣喜,触之细腻酥润,令人难以释手。
北宋 汝窑洗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青瓷碟 “丙”字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雅瓷的追求,始于宋时文人墨客,未几传至内府,渐同此好。宋人尚朴简归真、顺应万物之自然。如此生活品味为宋代文人所崇尚,并深切影响当时各个领域。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椭圆小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制瓷匠人烧出“雨过天青色”的汝器,深深应合宋代文人之澄心内德。反之又因文人之审美,对汝器之形、釉、色、触感等加以约束,使之更为切合文人用器之要求。至今,汝器素雅不艳,含蓄无华的风格,仍是当今工匠们的灵感泉源。
北宋 汝窑青瓷碟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水仙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景德镇御窑厂已开始仿制汝釉瓷器,清代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大多仅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
明成化 仿汝窑象耳炉
观复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青瓷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曾做过“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的指示,但囿于技术及考古资料的缺乏一直没能有所突破,真正揭开汝窑瓷器迷雾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由临汝工艺美术汝瓷厂技术厂长张天庆先生带领汝窑科技人员,先后完成国家和河南省下达的汝窑天青釉、月白釉、豆绿釉、天蓝釉、玛瑙釉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为传承恢复失传千年的汝窑技艺,做出了卓越贡献。
汝瓷恢复技术鉴定证书
北宋 汝窑青瓷纸槌瓶 “奉华“”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从北宋至今近千年来地位至高,为人奉为无上神品,乃中国陶瓷之珍,是汇集中国哲学审美和古代技艺之精粹,让后人仰止。汝瓷器多小巧朴雅,温婉隽永,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陶瓷艺术之巅峰亦不为过,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世人奉为高绝。
北宋 汝窑青瓷洗 “奉华”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汝窑青瓷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