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报社评:从焕新到长新,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
从改造阶段的“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到后续成果巩固阶段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这中间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做法,是可以被借鉴和延续的,这也是一个集思广益、推动相关治理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向前的过程。
据10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稳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健全已改造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各地正积极探索实践——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搭建国有物业平台体系,将零散分布的相邻小区和楼栋集零为整,形成新的物业服务区域;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主动收集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效果的反馈,积极解决此前改造未覆盖的问题;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文祥片区尝试收取车位管理费,在满足居民停车需求的前提下对外开放空余车位,有效缓解了老旧小区长效管护的资金压力……
住建部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88万个,改造提升水电气热等老化管线32.6万公里,加装电梯12.5万部,增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27万个,增设停车位36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11.7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75.5万个……通过改造,老旧小区居住舒适度、安全韧性大幅提高,4400多万户约1.1亿居民因此受益。
成绩有目共睹,但老旧小区改造后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新增的健身器材和单元门等设施损坏后无人修缮、新建的社区公共服务空间长期闭门谢客、消防通道被占用等乱象死灰复燃,等等。究其原因,一是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环节较多,工程繁琐,难免有衔接不到位的情况;二是老旧小区改造后物业服务企业入驻比例较低,仍以业主自管或单位自管为主,服务专业性不足;三是改造中仍有一些未覆盖到的问题,居民满意程度不高,不愿缴纳物业费,进而加剧了物业服务的资金困难。此外,一些居民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来之不易的改造效果。
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老旧小区提质后不迅速“返旧”,能在较长时期内“葆新颜”,需要相关方面做好从“改好”到“管好”的“后半篇文章”。这不仅需要多些“回头看”“反复看”,及时干预处置相关遗留问题,而且需要尽快探索建立后续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的可持续管理维护模式,以长效机制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更好实现老旧小区的精治、善治。
事实上,一些地方正在为做好这“后半篇文章”积极探索实践。有的地方采取问卷调查、随机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改造工程进行查漏补缺、精准微调;有的地方探索一家专业物业企业进驻片区多个老旧小区的“片区式物业管理”方式,让诸多老旧小区告别无物业管理时代;一些老旧小区整合盘活既有资源,多渠道新增商业收益,弥补后续管理维护资金缺口……与此同时,住建部门正抓紧研究建立房屋体检等制度,努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这些亮眼的创新探索背后,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理念,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干劲。从改造阶段的“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到后续成果巩固阶段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都不可避免地要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啃下一些“硬骨头”,这中间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的做法,是可以被借鉴和延续的,这其实也是一个集思广益、推动相关治理和工作不断完善、不断向前的过程。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治理工程,健全已改造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需要付出诸多努力和耐心的工作。期待有关方面戮力同心、积极探索实践,凝聚起更多治理智慧与魄力,让老旧小区焕新之后能够“长新”,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更美好、更有品质的生活,让城市的“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