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会分会场】《中国机械工程》第六届编委会/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 ,作者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
《中国机械工程》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唯一会刊。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报道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传播重大机械科技成果,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指引中国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中国机械工程》第六届编委会/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10月26日在西安召开,此次编委会议也是202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的分会场会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第六届编委会主任林忠钦院士,《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主任卢秉恒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雒建斌院士、杨华勇院士、陈学东院士、邓宗全院士,副监事长涂善东院士,副理事长陆大明,副秘书长陈超志,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小春,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朱永平,湖北工业大学期刊社社长李厚祥,《中国机械工程》主编董仕节,《中国机械工程》第六届编委会编委/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编委和编委代表,以及编辑部工作人员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打造一流内容平台 构建高质服务体系。
会议第一阶段由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宋小春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洪军教授代表此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承办单位致欢迎辞。陆大明副理事长代表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致开幕词,他感谢了第六届编委会和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对会刊的扶持和帮助,指出自2022年本届编委会成立会议上提出办特色鲜明的一流期刊的目标以来,会刊内容质量稳步上升,学术性和工程性高度融合特色日益鲜明,学术组织能力、出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刚刚发布的《机械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二版)》中入列T1层级,这是一个可喜的实力证明。同时,他也指出会刊目前尚存在顶尖论文少、国际影响力较弱、整合资源和融合出版能力不足等实际问题,希望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同仁共同努力。《中国机械工程》主编董仕节教授代表编辑部作工作报告,董主编回顾了本刊的办刊历程,总结了近两年的主要工作,分析了期刊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要点,恳请编委助力会刊未来发展。
会议第二阶段为编委研讨环节,由董仕节主编主持。与会编委围绕如何打造期刊独有特色,开拓高质量稿源,搭建优质成果转化平台,提高出版、传播和服务水平,提升期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并提出后续发展的指导和建议。林忠钦院士针对编委研讨内容作总结发言,林院士评述了会刊现状,指出未来期刊应在探索差异化发展、凸显内容特色、强化企业参与、激活办刊队伍、塑造高影响力品牌等多个方面加强工作。会上,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崔晓辉研究员介绍了会刊正在策划出版的“轻质薄壁构件极端应变速率成形制造”专栏征文、出版及未来的工作规划,该专栏主题也是本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发布的2024年度机械工程领域三大前沿科学问题之一。第六届编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李方义教授介绍了关于“绿色设计——从LCA评估到正向设计的技术与应用”专题出版的构思。
会议最后由宋小春教授代表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社长彭育园教授致闭幕词。他对莅临编委会会议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表达了谢意,感谢大家带来了高屋建瓴的办刊指导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表示湖北工业大学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会刊构建良好发展生态,擦亮品牌底色,助力会刊在提升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各个方面取得持续进步。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衡山半山亭的这幅对联,是对《中国机械工程》当下办刊进程的写照和激励。未来的征程,会刊将以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契机,紧紧围绕“四个面向”,集成读者、作者、编者的智慧,求是创新,奋发图强,切实担负起科技期刊的历史使命,全力以赴,绘写好科技创新的锦绣长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年会分会场】《中国机械工程》第六届编委会/第一届青年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