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极危物种!在六安首次发现
近日,在开展淠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监测的过程中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wú)。近年来,黄胸鹀在巢湖周边曾出现,但在安徽省内其他地区鲜有出现,这也是淠河多年来首次记录到该物种。
据专家介绍,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欧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冬季不远千里往南方迁徙,到中国南部以及中南亚地区越冬,体长14-15厘米,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色彩鲜亮,非常显眼。
长久以来黄胸鹀一直维持着极其庞大的种群数量,被认为是欧亚大陆上数量最多的雀鸟之一。据估计,在20世纪80年代,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仍多达数亿只。在2004年以前,黄胸鹀一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
由于黄胸鹀经常群聚采食稻谷,而被当成“害鸟”遭到捕杀。20世纪90年代初,黄胸鹀更是被三水打造为地方美食,连续多年举办“禾花雀美食节”,以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商业、餐饮业和境内外经济合作的发展。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对黄胸鹀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早期以自食为目的的地方性小规模捕捉逐渐演变为以贩卖为目的的全国性大规模围捕,这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1992–1997年的禾花雀美食节期间,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消费的黄胸鹀多达数十万只。而随着黄胸鹀数量的逐年减少,其市场价格开始急剧攀升,引起了更多捕鸟人的觊觎,加剧了黄胸鹀的生存危机。相关资料表明,2000年前后,津唐地区每年被非法猎杀的黄胸鹀多达数百万只。如此巨大的捕食压力之下,即便是数以亿计的黄胸鹀也难以为继。到2008年,其全球数量已减少至12万至100万只。
除了捕杀,还有赖以生存的农田数量、湿地面积缩减,还有农药大规模普及使用等,使其数量急剧减少。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 ) 在 2004 年将黄胸鹀列为 “近危 ” 物种;2008 年将其列为易危;2013 年升级为濒危;2017 年直接被列为极危,黄胸鹀保护级别经历了从近危、易危、濒危到极危 “ 四级跳 ”,在我国公布的1445种鸟类中,被IUCN列为极危物种的鸟类仅14种。而我国也在 2021 年将其直接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强保护黄胸鹀等濒危野生动物,监测记录显示,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已出现恢复迹象。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像黄胸鹀这种濒危鸟类出现在城市公园,代表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六安生态环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新京报;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