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降低颜值”还“导致不孕”,多囊竟有如此危害
有一种病对身体危害非常大,自青春期起,它便悄然显现,以肥胖、毛发过度生长以及皮肤痤疮等形式,悄然侵蚀着青春的美好。步入育龄,其威胁升级,不仅威胁子宫内膜健康,增加内膜癌的风险,还可能因为不排卵导致不孕或难以维持妊娠。及至中老年,其阴影依旧不散,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成为健康长寿的绊脚石。
是的,这个病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日常的门诊问诊中,有很多女性朋友后悔在青少年时没有及时治疗。今天,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刘国红就来说一说这个“降低颜值”还“导致不孕”的病。
从青春期绵延到绝经后
多囊贯穿于女性全生命周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最主要病因。多囊主要临床表现是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
多囊疾病贯穿于女性全生命周期,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不仅会导致不孕,而且常伴随肥胖及糖脂代谢紊乱,增加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子宫内膜病变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严重危害女性近、远期健康。
多囊远不止
“降低颜值”和“不孕不育”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身体的危害确实深远且不容忽视。除了直接影响外貌美观的肥胖、多毛、长痘等问题外,其更深层次的健康威胁更为严峻。
首先,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随排卵障碍和月经稀发,极大地增加了不孕的风险,即便成功受孕,流产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这对渴望成为母亲的女性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其次,不排卵导致孕激素的缺乏,无法有效保护子宫内膜,而雌激素却持续刺激其过度增生,这不仅导致月经不调,还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进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再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往往伴随代谢异常,若长期忽视不加以管理,将显著增加未来罹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如何判断?
1、对于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主要依据三个核心标准:
(1)月经失调: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稀发(即月经周期延长,超过35天)、闭经(超过6个月无月经来潮)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如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过少、周期不规律等)。若月经周期规律,可以排除多囊诊断。
(2)高雄激素血症:通过血液检测发现雄激素(如睾酮)水平升高,或存在雄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如面部痤疮、体毛增多(如胡须、胸毛等)及脱发等。
(3)卵巢多囊样改变:通过B超检查,观察到卵巢体积增大且包膜回声增强,一侧或双侧卵巢内可见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在确诊多囊时,需满足月经失调这一必要条件,并至少符合高雄激素血症或卵巢多囊样改变中的一项。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异常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2、对于青少年群体,由于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多囊的诊断标准应更为严格,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1)初潮后月经至少2年稀发或闭经。
(2)高雄激素血症:与育龄期妇女相同,通过血液检测或临床表现确认雄激素异常。
(3)卵巢多囊样改变:通过B超检查明确卵巢形态学的改变。
生活化干预多囊
“低热量+优质蛋白”饮食
不管是“胖多囊”还是“瘦多囊”,一般都会推荐生活方式的干预,并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第一线治疗。
1、饮食调整“低热量+优质蛋白”
(1)热量控制:建议每日热量摄入控制在1200~1500卡路里之间,特别是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多囊患者,减肥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2)优质蛋白: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禽、蛋、奶及豆制品,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同时提供身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2、体育活动增强
(1)日常活动量:鼓励青少年进行至少每天6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以促进心肺功能和体重控制。
(2)减少久坐:尽量减少长时间坐着不动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3、周期性孕激素治疗
(1)月经调节:通过周期性使用孕激素(如天然黄体酮或地屈孕酮)或短效口服避孕药(14岁以上女孩适用),模拟正常月经周期中的雌孕激素水平变化,帮助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减少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2)雄激素管理:对于痘痘、多毛等雄激素过多症状严重的患者,复方短效避孕药可以降低雄激素,改善皮肤和外貌问题。
4、针对性药物治疗二甲双胍:对于存在脂肪代谢、糖代谢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二甲双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进而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5、心理疏导情绪管理:青春期女孩特别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型变化,多囊引起的形体和外貌改变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因此,心理疏导和支持非常重要,帮助她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减轻焦虑和压力。
最后,刘国红强调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或苗头,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干预。通过早期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对身体的长期损害,保障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