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明竞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天下”的“真正的共同体”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薛力 苗蓓蕾
2024-10-30 18:12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中华文明的复兴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复兴。对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文明新形态的完整构建,对外是外交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有别于西方式现代化与西方式文明形态的示范作用。

在“天下”观念和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理论影响下,新时代中国外交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互相促进,共同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时代中国外交正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展示,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种理念、策略与政策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

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宗教、地理、制度、民族心理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西方学者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分裂和冲突。这种观点受到希腊哲学“二元对立”思想及其衍生的“零和博弈”思维影响。而基督教一神论本身就强调教徒是上帝的选民,优于非教徒。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一神论是西方文明(主要是新教-天主教文明)的两大支柱,两者协同作用,强化了西方文明中的二元对立思维,使得这一文明中的成员偏好从对抗性视角看问题。

而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虽有二元之分,却是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且互相转化,即使是野蛮的“夷狄”,在接受了中华文明的理念与行为方式,也可以成为文明开化的“中华”的一部分。历史上,周代、秦国、北魏、元代与清代的统治阶级都有一个从“夷”变为“华”的过程,也有“胡服骑射”、接受南匈奴内附归化等“华”包容、吸纳、融合“夷”的大量事实。可见西方文明更多看到差异,而中华文明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思考差异间的互动与共存。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源于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创于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式现代化”出现的意义重大。以往的“现代化”将“西方式现代化”默认为模板,不承认不同文明可以走不同现代化道路,固守“西方中心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与推进,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唯一模式的“神话”,让其他国家和民族看到了可参照和学习的现代化新模式,也大大强化其在本民族和本文明中发展出独特现代化模式的信心。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国内层面,传承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基础上吸收各国现代化的优秀特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制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国际范围内,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文化、经济、安全、生态等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包容合作、交流互鉴、和而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源自“天下”观念,继承自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理论,传承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新秩序”和“和谐世界”等一系列新中国外交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华文明为依托,结合近代以来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经验,吸取以西方文明为代表的其他文明的积极成果,这一理念为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创造更加美好的全人类共同家园贡献了中国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四个层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四个层次,依次是全球、地区、双边和功能议题领域。自201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来,从巴黎到纽约再到伦敦、从非洲到拉美再到欧洲,从经济到安全再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的国际舞台上多次呼吁世界人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上想扮演的角色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也强调和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地区命运共同体包含着中国与周边以及其他区域、地区性国际组织之间和谐共生、休戚与共的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利益深度交融,自2013年“一带一路”提出后至今,中国已经与沿线的周边大部分国家通过“五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地和示范区,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途。“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反映出中国希望以双赢、多赢、共赢的方式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成果与红利。在与其他区域和大洲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上以及同国际组织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上,中国也在持续推进。

双边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双边层面的实践。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新升级,是比伙伴关系外交更进一步的双边关系类型,双边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合作内容上更全面,在合作层级上更高,在合作紧密度上也更强。求同存异是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实现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经贸领域的合作共赢。在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带动下,中国的外交关系由点及面铺开,为中国和共建命运共同体国家的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也非常重视在各个功能议题领域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双边和地区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之间或者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而功能议题领域的命运共同体指向的是全球所有国家。双边和地区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内涵(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上均有涉及,而功能议题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则集中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某一个内涵上,目前中国呼吁建立的功能议题领域的命运共同体更多的是在安全和生态方面,安全议题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不断推进,内容不仅涉及到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安全,也关注到新兴领域的网络空间和卫生健康。生态议题领域的命运共同体使中国与注重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有了较大的合作空间。

(薛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苗蓓蕾,重庆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明竞合”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薛力研究员的专栏。在“各个文明趋向内卷,不同文明又竞争又合作”的时代,本专栏将以此为基调,探讨“国际战略”与“中国外交”两个方面的不同话题。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