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明得的是皮肤病,为什么会这么痛?
张大妈是一位退休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和三五个“老闺蜜”们聚会——喝喝下午茶,聊聊家里事。
这不,下次聚会的时间都定好了,她打算穿上最近买的新衣服去。
然而某天傍晚,张大妈的肋部突然开始剧烈疼痛。她开始以为只是不小心扭着了,休息休息就会好。
但疼痛并没有像她预期的那样很快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甚至洗澡、吃饭和睡觉时都觉得痛。
聚会前一天,张大妈痛到了“顶点”,让她根本不想下床走路。在家人的劝说下,她不得不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最终诊断她患上了带状疱疹。而她经历的,就是带状疱疹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神经痛。
“唉,算了,还是听医生的话,回家好好吃药和休息吧!”张大妈不得不放弃参加聚会。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1]。
人初次感染这个病毒,往往会引起一种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疾病:水痘[1]。
水痘痊愈后,这个病毒并不会从此消失,而是会“潜伏”在人体内的神经中——准确地说,“潜伏”的部位是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1]。
据估计,超过90%的成年人体内都潜伏着这个病毒[2]。当年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时,病毒可能再度激活,引起带状疱疹[1]。
带状疱疹发病后,通常会在身体单侧(多数是胸背部、颈部、头面部或腰部)出现沿神经分布的成簇疱疹,呈带状分布[1]。
而除了疱疹,让带状疱疹患者更觉得难熬、也不想再经历的症状,就是神经痛!
在带状疱疹发病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神经痛。换句话说,疼痛可能贯穿于带状疱疹病程的全过程。
1. 前驱期疼痛
70%-80%的带状疱疹患者在身上出现疱疹前就会感受到疼痛,疼痛一般位于之后皮疹出现的部位[3]。
而前驱期疼痛的种类也很多:有些人感觉像“灼烧”,有些人感觉像“针刺”,还有人是“射击痛”或“抽痛”。
疼痛可能一直持续,也可能是一阵一阵的。多数情况下会持续2-3天,也可能持续1周及以上[3]。
2. 急性期疼痛和亚急性疼痛
在皮肤出现皮疹和水疱以后,患者往往同时会感受到疼痛。
这种“急性期疼痛”会持续数日到1个月[4]。与“前驱期疼痛”类似,这种痛感也像灼烧、电击、刀刺一般。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大约69.6%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为中至重度[5]。
有研究提示,带状疱疹患者发病后,出现卒中(俗称“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比一般人群更高[6]。
而在皮疹出现后的30天至90天,患者也可能一直会感受到疼痛,这段时间的疼痛叫做“亚急性疼痛”[1]。
3. 慢性期疼痛(也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这是指皮疹出现后超过90天的疼痛[1],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更大。就算皮疹痊愈,疼痛也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超过1年甚至10年[1]。
大约 5-3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而痛感也像灼烧、电击、刀割、针刺、撕裂一般[1]。
对部分患者来说,慢性期疼痛可能是急性期疼痛的延续;不过,对另一部分患者则可能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疼痛与感觉[7]。
这种长期、持续、难以缓解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正常生活,并影响心理状态,产生无助、沮丧、抑郁、悲伤的情绪[8]。
经历过神经痛,尤其是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人,绝对不想再经历体会第二次。
那么,同样是神经痛,哪些人会感觉“更痛”呢?
1. 老年人
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人群,而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1]。
而与年轻的带状疱疹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持续的时间也更长、痛感也更严重[9]。
据估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10]。
2.慢性病患者
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会增加[11]。
而这些基础疾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高于健康人群[12]。他们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也会更强[13]。
如果因患了带状疱疹而去医院,医生会告诉你,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就是缓解疼痛,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并发症[1]。
一些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缩短病程,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抗病毒药物在皮疹出现后的三天内服用效果最好[1]。
要想远离带状疱疹带来的各种神经痛,就要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一方面,可以通过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功能,降低发病风险。
另一方面,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方式[2]。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有两种,分别是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和含有佐剂的非活重组亚单位疫苗。有需要的,可以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员,以获得进一步建议。
"带疱健康守护"是一个致力于聚焦带状疱疹的健康科普和疾病教育的公众号。
我们专注提供科学、权威、全面的带状疱疹知识。
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及早识别、科学预防带状疱疹。为大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
关注我们,一起守护健康,传递关爱!
公众如有相关医学需求,请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如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获得个人医疗建议。NP-CN-SGX-SMP-240035有效期至2026年2月,过期等同于作废。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12:1033-1040.
2.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8):538-543.
3.Dworkin R H , Johnson R W , Breuer J ,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07, 44 Suppl 1(Supplement 1):S1.DOI:10.1086/510206.
4.TSAI TF, YAO CA, YU HS, et al.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pa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in Taiwa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Int J Dermatol, 2015, 54(5): 529-36.
5.LU L, SUO L, LI J, et al.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n herpes zoster disease burde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Beijing, China [J].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18, 14(11): 2632-5.
6.ERSKINE N, TRAN H, LEVIN L,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herpes zoster and the risk of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J]. PLoS One, 2017, 12(7): e0181565
7.Johnson, R.W., et al., The impac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on quality-of-life. BMC Med, 2010.8: p.37.
8.MAKHARITA MY. Preventio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from Dream to Reality A Ten-step Model [J]. Pain Physician, 2017, 20:E209-E220.
9.https://www.cdc.gov/shingles/signs-symptoms/index.html
10.Li Y , An Z , Yin D , et al. Disease Burden Due to Herpes Zoster among Population Aged ≥50 Years Old in China: A Community Based Retrospective Survey[J]. PLoS ONE, 2016, 11(4):e0152660.
11.Marra, 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0. 7(1): p. ofaa005.
12.谢和宾,曾鸿,田立红,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 26(4):4.DOI:CNKI:SUN:ZTYZ.0.2020-04-018.
13.Torcel-Pagnon, L., et al., Impact of Underlying Conditions on Zoster-Related Pain and on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Zoster.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7. 72(8): p. 1091-1097.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