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尼苏达这八年:听听明大学联主席怎么说

2024-10-30 0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这位嘉宾在明尼苏达待了足足8年的时间。从当初通过体育运动融入美国文化的初中生到现在的明大主席,作为“土著”留学生,他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建议?

进入明大之后他更是锁定了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体育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到底在学一些什么?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就业前景呢?学长为你一一道来。

PART1

关于出国和明尼苏达

当初我选择出国留学,是因为我认为越早进入英语环境,越有助于语言的掌握。因此,我和家人共同决定在初二结束后出国留学,在寄宿家庭家生活,在美国开始读初三,这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极大地帮助了刚来美国的我适应新环境。尤其是在高中时,我加入了足球队。作为一名外来者,尤其是面孔不同的学生,融入那些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彼此熟悉的美国同学的圈子确实面临一些挑战。然而,通过加入足球队并与队友们相处,我很快结识了许多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的球队每年在明尼苏达州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教练和队友们的支持帮助我更好地融入了美国的生活。

高中的时候我也遇到了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们,尤其是当他们知道我是国际学生时,会尽全力提供支持,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学业。虽然我在国内的双语学校上学,但刚到美国时,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也为非英语母语者安排了语言辅导老师,他们非常耐心,不仅帮助我理解语言的表面意思,还帮助我理解背后的文化意境,让我更好地融入当时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除了学术上的帮助,老师们在生活上也给予了我很多关怀。比如,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一位老师知道我寒假回国后回来会有时差问题,还特意为我购买了褪黑素,帮助我调整时差。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上的双重关怀。

WHY 明大

我后来之所以选择在明尼苏达大学就读,是因为我的寄宿家庭推荐了这个学校。我也一直很喜欢这里气候,所以当时早早被明大录取后也没有申请其他学校。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学习,而不是去那些繁华的大城市,比如纽约或加州,我更喜欢这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家的感觉。

对于明大寒冷的天气,可能每个人看法不同,我可能更容易接受这里的冬季。冬天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滑雪,滑完之后吃个火锅再好不过了。如果遇到特别的冷的天气,学校也会因极端天气而停课,这反而给了我们一个休息的机会。总体来说,尽管明州在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后社会安全问题有所增加,但我依然觉得这个地方很好,适合我学习和生活。

PART2

Why体育管理?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我之所以选择在明大读体育管理这个专业,是因为从小就一直接触体育,父母也都从事体育行业。

我从一年级开始打乒乓球,后面三年级开始踢足球,一直在球队到大学前,到现在也对体育充满热爱。当时在选择专业时,父母并没有对我有过多干涉,我自己也对体育相关的专业很感兴趣。虽然当时对体育管理这个领域了解不多,但觉得与体育有关,就先选择这个专业试试。后来深入了解后,发现体育管理与我的职业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方向非常契合,同时因为体育产业涉及方面之广,市场之大,同学之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竞争。

你不知道的体育管理

体育管理涵盖的领域真的非常广泛,比如赛事营销、球队管理、俱乐部运营、球员经纪等。此外,还包括偏法律相关的领域,以及大型赛事的策划,甚至包括公园的管理。这些方面都让我对体育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此外,我还选择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Double Major。但是现在我正在考虑是否值得花更多时间完成这个专业的学习,还是尽早开始实习或者攻读研究生。研究生方向的话我会更加考虑管理或市场营销方向的研究生学位。目前我也一直在学校的球队进行实习,也在尝试寻找与体育管理相关的工作,最终希望从事与体育管理相关的行业。

体育管理看起来并没有被很多人了解,但其实涉及到的工作和我们息息相关。比如说,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实习,主要在学校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与体育营销相关的工作。去年我负责了主要足球的比赛日的营销工作,我的职责包括赛前的营销活动、比赛中场的互动环节,以及为观众准备一些小型的游戏或抽奖活动。我们也会在比赛前发放球员的海报或特殊的纪念品,以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对球队的粘性。

此外,我还担任了明大女子排球队的学生经理,主要负责训练期间的准备工作。在休赛期,我的任务包括为每日训练做好准备,如准备训练用品、安排训练道具的布置道具位置等。在主教练讲解下一个训练内容时,我们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训练道具,以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赛季期间,我们还会随队前往不同的城市参加NCAA的比赛,包括行程安排,赛前准备,负责球员的每日饮食,球队的后勤工作,比赛期间的后勤工作等。

我在大学中也担任华人篮球队的球队经理。尽管我之前并不打篮球,但通过我最好的朋友(球队球员)的介绍,我加入了球队。虽然我没有篮球经验,但因为我的学习专业背景,我也为球队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一些帮助。

通过与大家一起训练和外出比赛,我感觉自己发生了不少变化。我非常高兴能够加入这个大家庭。尽管比赛成绩有时不如人意,但只要大家尽了全力,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我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华人同学加入明大的各类校队,一起为大学争取更好的成绩。对我来说,加入篮球队不仅是一种体验,更是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PART3

在学联的日子

最早接触学联是在疫情期间,当时我还在明尼苏达上高中,了解到有一个华人学生会为留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发放防疫医疗包等。

上大学后,我对参与学生活动也很感兴趣,但最初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在其他组织也没什么事情做,于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加入了CSU。

加入后,我首先参与并负责了春晚活动。

# 明大的春晚

春晚是明大华人留学生最大的活动,参与人数最多,场面也非常热闹。策划并负责这样一个大型活动让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也让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为华人学生群体提供多样的活动。后来,学联的几个负责人都毕业了,我成了唯一没有毕业的负责人,因此也就接任了主席的职务。当上主席后,我也更加坚定了通过学联活动为大家服务的想法。我们根据获得的赞助金额来安排活动,有多少赞助就办多少活动,把资金尽可能用来为大家提供丰富的课余生活。

当上主席之后,时而会感到疲惫,但同时也觉得非常充实。印象最深的还是春晚,负责这一整件事的压力特别大。最初是和别人一起负责的,后来当了主席后,自己独立负责,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我根据前一年春晚的优缺点做出调整,比如保留好的部分,改善不足之处。

在我参与的上一届春晚中,我们采用了圆桌式的观众席布局,大家可以边吃边聊。但根据团队的讨论后觉得这种形式可能会分散观众对节目的注意力,影响演员的表演效果。因此,我们决定减少观众间的交谈,希望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节目本身。同时,我们也对节目进行了精细化筛选,确保每个节目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另外,我做了一个较大的改变,就是不再提供正餐餐食。一方面是因为开销较大,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吸引观众的不是一顿饭,而是高质量的活动。我们将省下的预算用于定制一些小吃和伴手礼,比如冰箱贴、书签等,希望这些纪念品能让大家把活动的记忆带回家,而不仅仅是一顿晚饭。春晚结束后效果非常好,大家也都很开心,这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其实我最初进入的学生组织是CEHD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munity(CISC)。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交流,我得到了不少启发和改变,这也促使我更希望把中国学联做好。

我觉得这两个组织是相辅相成的,我在CISC得到的一些经验可以带到华人学联中,反之亦然。

不过,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可能还是在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差异。华人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在活动方面的需求不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群体做出不同的调整。CISC相对来说每年的日程活动都很固定,并且在学期初就会发布整个学期的活动通告,而且他们不依赖校外赞助,主要靠校内的启动资金运营,这些方面和CSU不太一样。

学联&我

我觉得在学联的工作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首先是领导力的锻炼,这是与其他实习工作截然不同的体验。

通过和不同同学打交道的过程,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尝试与不同的人进行最有效的合作。

我们的团队虽然有主席和副主席的职务划分,但实际上大家在同一个级别上,只是分工不同,大家更多是朋友,拥有共同的目标。通过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我也学习到了很多更好的工作方式,大家都是彼此的老师。

同时我认为学联工作也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摆脱学生思维。学联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索前行,需要自己和团队一起探索。

比如,在组织活动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参加,也不知道现场可能会出现什么突发状况,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做好各种应对措施。我觉得学联的工作对于未来特别是在美国的就业环境中,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让我们提前了解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当在压力下如何抗压继续完成目标。这些经历与学生身份下的日常学习是有很大不同的。

最后也非常建议其他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如果有课余时间可以多参加一些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还能丰富个人经历,使留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采访&撰文 | 小L在加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