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揭幕,展现新生代艺术活力
10月28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简称“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该视觉艺术项目于2023年首次设立,连同“扶青计划”舞台艺术板块共同于每年年初面向全球青年艺术人才征集作品与方案。
今年,经过两轮专家评选,青年艺术家张超然和青年策展人陈伶俐、吕东昆获得展览呈现机会。即日起至11月17日,张超然个展《肤趣无界》和吕东昆、陈伶俐联合策展的艺术家群展《虚构的贸易:拒绝以物换物的故事复写》将在引力艺术空间和EKA天物535艺术中心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共同开启青年艺术的创想“视”界。
《肤趣无界》展览现场 摄影:邓梓豪
进入第二年,“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以其专业性、包容性和国际性吸引了海内外优秀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参与,共收到逾百份申报作品和方案,申报者们共来自5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申报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更不乏较高比重的“00后”艺术家踊跃参与,三位最终获选人平均年龄只有23岁,展现了新生代艺术人才的潜能和活力。
艺界新视域,青年艺术家崭露头角
在长阳创谷内的引力艺术空间呈现的个展《肤趣无界》是张超然的首次个展项目,特邀独立策展人韩春阳策展,共计展出八组系列作品,媒介涵盖装置、绘画、综合材料等。刚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学院毕业的他将其近两年来对于身体与精神思考的对话集中呈现,作品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他自己长期以来的疾病困扰,他将对个体病理反应的抗争、接纳、共存的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以互动式的视觉语言作为沟通方式表达个体情感、觉醒自我意识。张超然提到:“我想通过‘肤趣’这两个字来表达我们的皮肤和身体的一种和解。‘无界’就是在表达我想摆脱身体的种种限制,让它真正地变成一种没有界限的形式,解放自我。”
展览以日常最不可忽略的“皮肤”为锚点,扩展到不同维度和材质的表达,试图构建包含诗性隐喻和某种深层“疗愈”的艺术空间。八组作品从时间与空间延伸至微观的视角,展现出由内而外的生命体悟。在时间缓慢流逝的进程中,感受空间与表象的细腻变化,捕捉物质世界与感知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
而在EKA天物的535艺术中心举办的群展《虚构的贸易:拒绝以物换物的故事复写》 则是两位新生代策展人吕东昆和陈伶俐的首次联合策展项目。还在攻读哲学系本科学位的吕东昆与现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当代艺术理论硕士专业的陈伶俐,跳出书本的藩篱,在不存在的城市“奥菲米亚”中探寻物品承载的记忆、情感和故事。他们以青年一代的视角重新解读“丝绸之路”上的古老贸易,试图通过一场虚构的故事、一次秉烛夜谈,共同探寻更广阔视域下的新博物志、民族志与音乐会。
《虚构的贸易:拒绝以物换物的故事复写》群展现场
以白莉鸿,程新皓,童义欣,毛晨雨,覃钰玲,吴雨航六位艺术家的创作为质料,借助三个篇章呈现,共同回到贸易的起点,展现人类多感官交流,复写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故事。
该展览项目生发于两位策展人对物质与物质性的长期探索与思考,两人表示:“拒绝以物换物是我们最想探讨的最重要的主题,我们选取一些相关作品,希望能有艺术家用艺术作品的方式来探讨这样的主题,然后形成我们现在展览的三个板块和大的框架。”展览试图暂且搁置对物质性形而上的痴迷,聚焦物质的材料属性在交换过程中的意义变迁、形态转换,以及主体意图的自然流动。
多元共生,引聚视觉艺术源头活水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当代视觉艺术领域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固有价值观念逐渐消解淡化,视觉艺术走向普遍泛化。“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敏锐感知视觉艺术发展态势,致力于思考全球化背景下视觉艺术发展新路径,拓宽视觉艺术的形态边界和创作模式。
在策划上,该项目注重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旨在为全球的青年艺术家和策展人提供作品和展览方案的呈现机会。目前,艺术节正在积极与国内外艺术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关系,意图搭建青年视觉艺术人才培育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艺术创作者。
未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还将通过不同领域的委约项目策划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打造链接全球艺术资源的平台,为艺术节的内容“源头”提供年轻新动能,培育和发展艺术新质生产力,促进不同领域青年艺术的多元共生和不竭创新,以新生艺术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