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肌桥,运动后胸痛的“元凶”

2024-10-29 06: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康复杂志 康复杂志

有一位长跑运动爱好者,没有所谓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却偏偏在一年内两次出现跑步时的胸痛症状,且后一次持续时间长无法缓解,竟疑似有心肌梗死的风险。

他去医院急诊做了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冠状动脉慢性血流(前降支)心肌桥”。

那么,“心肌桥”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脏问题呢?

运动爱好者的胸痛“疑云”

今年44岁的高先生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

去年的某一天,他约了三五好友一起跑步,然而在途中突然出现了胸前区疼痛,持续时间不长约3分钟。在朋友的关心照顾下,经休息后症状慢慢得到了缓解。

但是,高先生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去医院进行诊治。

今年6月,高先生在跑步后再次出现了胸前区疼痛,这次胸痛时间持续约10分钟,停止活动休息后并没有缓解。

在家属的陪同下,他来到医院急诊就诊。他接受了心电图和血样标本检查,提示可能有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随即被收治入院做了急诊冠脉造影(DSA)。

冠脉造影显示:LAD(前降支)未见明显狭窄,中段可见“心肌桥”,收缩期压缩90%,远端血流TIMI2-3;导管诊断:冠状动脉慢性血流(前降支)心肌桥。

高先生经过两天的对症治疗,胸痛症状已缓解,可以出院了。

一个运动爱好者,没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为何会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呢?其实这就与心肌桥有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心肌桥,压在冠脉上的心肌组织

心肌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桥体结构,是冠状动脉畸形发育的先天性现象。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通常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脂肪中或心外膜深面行走。

但是,在冠状动脉的发育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冠状动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可能被浅层的心肌所覆盖,然后穿行于心肌的内部。

冠状动脉的分支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叫做壁冠脉,而心肌组织覆盖在冠脉上就称为“心肌桥”。

心肌桥会在心脏收缩时压紧下方的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变得狭窄。

这一过程会使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对心脏的血液供应功能造成影响,导致心肌缺氧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如胸痛、心绞痛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极少数甚至会诱发心肌梗死。

心肌桥广泛存在于人群中,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察觉到它的存在,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但还是会有一些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从医学角度看,大多数心肌桥可以看作是一种生理性变异。

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对980名已故患者做了详尽的尸检分析,结果发现,自然死亡的患者中有12.50%被发现有心肌桥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猝死的患者中这一比例略有上升,达到了13.38%。

图片来源:Pixabay

CTA、DSA,心肌桥诊断的常用方法

对于大部分没有症状的心肌桥人群,只需要常规体检即可,不需要针对心肌桥进行特殊检查。

对于长期受到心绞痛症状困扰并持续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强烈建议进行定期随访,以便由专业医生对其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目前诊断心肌桥一般采用冠脉CT血管造影(CTA)来做初步筛查。

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虽然能评估冠脉情况,但是无法捕捉到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动态压迫现象。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没有器质性狭窄,且能看到心肌桥,那么基本上可以确定症状是由心肌桥引起的。但如果还存在其他冠脉的狭窄,这时候就需要做冠脉造影(DSA)来明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药物治疗能缓解胸痛

对于大部分心肌桥患者而言,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且没有其他危险因素,就不需要治疗。

而如果出现心绞痛频繁发作且症状明显或已确诊有心脏疾病的情况,就应该马上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治。

目前,心肌桥虽然还无法达到彻底治愈,不过,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当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可借助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通过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实现了对心率的减缓以及心肌收缩力的降低效果。

这一机制有助于降低收缩时冠状动脉的压迫力,从而达到舒张期充盈时间延长的目的,进而延长冠状动脉血流灌注量的充盈时间。

这一系列的生理效应有助于改善心肌的供血状况,并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2. 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如地尔硫卓类、维拉帕米类(Verapami)

作为一类药理特性显著的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也具有负性变时、变力作用。

该药对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对因支气管哮喘等特定禁忌证而不能使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治疗的有效选择。

另外,对于心肌桥诱发的冠脉痉挛,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断剂也能有效缓解,给予患者较为全面的治疗支持。

图片来源:Pixabay

医生提醒

当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心肌桥患者相较于其他人群,更易导致近端血管发生动脉硬化,即冠心病发病率较高。

因此,为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建议此类患者积极采取健康饮食措施。

另外,要避免生活中诱发加重的因素,包括饮酒、吸烟、使用兴奋性药物或饮品、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突击运动及剧烈运动导致功能性运动储备不足等引起冠脉痉挛的因素。

文 | 赵逸辰、黄晓莉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师

指导专家 | 沈成兴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编辑 | 周霄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