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破解“旅长游短”难题——甘肃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启示

2024-10-28 16: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鸣沙山月牙泉风光。

甘肃省于2020年出台19条意见,以敦煌为圆心,画下了一个串联河西走廊秀丽山川、人文遗迹,整合文旅资源的“圈”。这个圈,便是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这个圈,是当地破解酒泉市乃至甘肃省景点相对分散、“旅长游短”难题的大手笔。这个圈,对于旅游大省云南,也有借鉴意义。

敦煌夜市游客如织。

文物“活起来”

车子从敦煌莫高国际机场驶入阳关大道,行驶13公里便到了敦煌市区。正值深秋,道路两旁白杨流金,远处一派大漠戈壁苍茫气象。路上,不时有一辆辆载满游客的旅游大巴,驶向闻名遐迩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景区。

10月15日至19日,云南日报记者赴甘肃省参加2024中国报业及所办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暨第七届甘肃媒体融合创新与发展论坛,参与“知行丝路·梦入敦煌”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活动,深度体验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别样魅力。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这个圈里的“核心圈”。

采访敦煌莫高窟之前,媒体团首先走进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了介绍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主办方一直强调,只有观看了主题电影,才能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千年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在洞窟里,记者发现大多数洞窟都安装了预防性保护设施,游客们每参观完一个洞窟,讲解员都会及时锁门,并不断提醒游客不要拍照、禁止触碰壁画等注意事项。这种先看数字洞窟再实地参观的路线,正是敦煌研究院推行的单日总量控制、线上预约购票、数字洞窟展示、实地洞窟参观的旅游开放新模式。

近年来,面对不断刷新的游客量,敦煌研究院从未停下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的创新步伐。莫高窟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完成86个洞窟整体保护修缮,壁画修复让莫高窟重绽昔日风采;开发与保护并重,莫高窟监测预警系统给文物做“体检”,帮助科研人员准确掌握洞窟环境变化,从中摸索环境变量影响文物寿命的规律;“数字敦煌”工程让敦煌文化遗产得以永久留存,既给洞窟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运用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等技术打造的“数字藏经洞”,目前登录人数超2000万人,实现了30个经典洞窟高清图像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

海南日报编辑中心主任曹健第三次来敦煌,前两次分别是1996年和2006年。看到莫高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借助科技“活”了起来,并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他感慨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敦煌变得越来越好,莫高窟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变得越来越好。”

研学导师在莫高学堂给学员们讲授敦煌壁画临摹技法。张晓亮 摄

品牌“火起来”

“快看,那是骆驼红绿灯。”

“打卡成功,终于见到语文课本里的月牙泉。”

黄昏,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巨大的沙丘链映入眼帘,登沙丘的游客一串一串地往上蠕动。再往里,一支支骆驼队载着游客来来往往,非常灵性地停下来等红灯。风从月牙泉的芦苇丛吹来,游客们身上的漂亮服饰随风舞动,摄影师抓住机会摁下快门,留下一张张飞天写真。

坐骆驼、登沙丘、旅拍……这样的观光模式不只是景区的全部,万人星空演唱会更是为景区注入了新活力。“万人星空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对我们来说有4点变化,即改变了传统游览模式,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加速旅拍等行业发展,提升了敦煌品牌效应。”景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旅拍为例,2022年景区周边的旅拍店不足10家,2023年迅速增长至120家,今年更是达到了500家。

近几年,旅游观光的同时购买文创纪念品成为新潮流。媒体团走进敦煌印局,这里的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在二楼的集章区,许多游客正围拢在桌子前,拿着文创笔记本或集章册,在上面加盖带有敦煌文化元素的印章图案。像这样的文化时尚新地标,只是敦煌文化IP体系中的一环。近年来,敦煌授权腾讯、百度、搜狗等60余家知名企业,创作研发了50个主题系列6000余款敦煌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文创之都”。

莫高窟,735个洞窟。而大型洞窟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又被观众宠溺地称为第736窟。《乐动敦煌》舞剧通过活化敦煌古乐器、古乐谱的研发成果,演绎出西域音乐、中原礼乐、中原俗乐、敦煌音乐,包含了从莫高窟挖掘的五弦琵琶、排箫、莲花阮等16种乐器,原创燃灯舞、金刚舞等12支舞蹈。这样的文化视觉盛宴,敦煌打造了4台,还包括《敦煌盛典》《千手千眼》《又见敦煌》。截至今年10月10日,四大剧目累计演出超过2000场次,观看游客达百万人次。

在莫高学堂,学员们可以跟着研学导师学习敦煌壁画的修复技法,深度体验莫高窟壁画的修复过程;寻一处“敦煌宿”品牌民宿,整体装饰风格融合了敦煌文化元素,既有文化韵味又不失现代乡村气息,哪怕在市区转一转,从路灯到地砖、从公共厕所到“口袋公园”,飞天、驼铃、宫灯、马灯、藻井、古币、莲花等敦煌文化元素俯拾皆是。敦煌文旅品牌“火起来”的背后,是这处文化高地带来的文化自信。

莫高窟九层楼。

景点“串起来”

在敦煌光电产业园,光伏电站的发电板接天连地,远远望去,仿佛是戈壁上的一片“蓝海”。如此壮观的场景,构成了工业旅游的独特风景。

毗邻敦煌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丝路游打卡“新宠”博罗转井影视基地以影视道具工厂、公路风酒吧刷新游客体验。

春运风雪夜感动全国的瓜州县,在积极打造国际戈壁户外运动大本营的同时,打敦煌牌、走融合路,戈壁集市、星空营地等项目为游客带来一连串惊喜。苍茫的戈壁滩上,随着《大地之子》《无界》《汉武雄风》等大型户外雕塑落成,一条瓜州戈壁国际雕塑艺术长廊初具规模。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正加快提升景区景观及道路、酒店等设施,开发马鬃山黑戈壁、秘境天池挑战等自驾、徒步线路,全力拉近游客与壮阔的雪山、戈壁、湖泊、绿洲间的距离。

2天4地,行程虽短,但记者看得真切,一个以敦煌市为龙头,带动瓜州、肃北、阿克塞一体化发展的文化旅游经济核心圈正在形成。

记者手记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敦煌首先是一方历史文化高地。当地为破解景点相对分散、“旅长游短”难题而画下的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持续补齐文旅产业链条布局思维,投入真金白银加速建设“快进慢游”新体系的决策魄力,不断推动跨区域联动,坚持兄弟县市抱团发力的文旅产业突围破圈格局。以加强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利用来守好文化根脉,通过守正创新更深层次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敦煌市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路子上的实践,也“趟”出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无限风光。

文字:云南日报记者 陈创业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陈创业摄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