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陪伴行业:用金钱交换陪伴
采写 | 李思恬 敬萧菲 王明睿 赵岩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 | 付思涵 谢雨欣 黄玺澄
排版 | 郭月
运营 | 罗双怡
你有想过有一天陪伴也可以购买吗?
一个人下班后,昏暗的房间里,平添几丝落寞;一个人玩游戏打发时间,赢了却找不回和朋友们开黑的快乐;失眠已久,打开微信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吐意的朋友;除了闹钟,你想换个叫醒你的方式……
现在,你可以选择陪伴服务。
当陪伴成为商品
陌生人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联系增多而交往强度削弱,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孤独患者”,智能手机包揽了个人的生活,一时的孤独被排遣,但孤独感还在。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创造。
陪玩、陪聊、树洞、虚拟恋人……越来越多的陪伴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演进而诞生。
据钛媒体的报道,如果2007年在淘宝上搜索“陪聊”一词,可以搜到40多家只有几位陪聊店员的小店铺;在2017年搜索的话,可以找到40多页的店铺;而在2020年的现在搜索的话,会显示“没有找到相关的宝贝”。这是因为除了监管严导致的关键词屏蔽外,许多“陪聊”已经转移到了其他的专业平台。
在闲鱼上搜索陪
以“游戏陪玩”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陪玩平台数量已经达到百余款,包括比心、暴鸡电竞、高手电竞、大神电竞、约宝宝、猪队友、买萌、开黑大师等等,而比心作为目前国内最大最全面的电竞陪玩平台,号称“3000万人都在用的陪练App”。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中国电竞生态报告》,2017年之后的五年将成为中国电竞市场的“黄金五年”,在2021年达到250亿元的规模,是2017年市场规模的五倍。今年3 月,比心陪练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24日-2月29日,该平台用户增长了1.6倍,订单数量增长了2倍。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 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我国游戏用户数量达6. 4 亿人。如此庞大的玩家基础,加上疫情期间留在家里打发时间的需求,陪玩行业的发展自然如虎添翼。
虽是陪玩,但一位曾在比心提供陪玩服务的知乎网友“不会生气的虎”表示,这个APP并不是以游戏上分为初衷的平台,找陪玩的人而更倾向于花钱找聊天,缓解寂寞无聊,而游戏只是一个媒介。
购买陪伴服务,借陪玩之举,解孤独之实。
四缺一时找陪玩
现在很多流行的游戏都是团队竞技类游戏,如端游的《英雄联盟》、《绝地求生》,手游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等,独自一人玩的时候难免会感到寂寞。于是,陪玩就有了出场的机会。
陪玩主要分为休闲与上分两种不同的模式。“休闲”就是陪玩与顾客一起进行普通的匹配,进行娱乐休闲。陪玩者多是发挥“陪伴”的角色,边玩边说段子,调节气氛,快乐游戏。“上分”则是陪玩带着顾客不断获得胜利,让顾客的游戏积分排名变得更高。对上分的陪玩来说,他们更偏向于“工具人”,只获胜才能让顾客满意。
经常和朋友们一起打游戏的蒋哲表示,有一些自己关注的游戏主播会注册陪玩,偶尔直播和别人的陪玩过程,欢乐的氛围让他对“陪玩”有了深刻的印象。喜欢看直播的谭世美也是通过主播给自己打广告了解到“陪玩”的。被舍友拉着一起玩王者荣耀的杨逸儿则表示,自己原本是想去闲鱼看看有没有便宜卖二手号的,结果在推荐里看到陪玩上分的,就知道了这个东西。
比心最贵陪玩王思聪
蒋哲最终选择陪玩,是因为平时一起玩的一个朋友出去旅游,一时陷入了“四缺一”的尴尬。系统自动匹配的队友之间很少愿意交流沟通,游戏体验很不好,于是大家就决定找个陪玩,填补上队伍最后一个人。杨逸儿则是因为玩《王者荣耀》时,急着和舍友到一个段位一起打排位,可是卡在晋级赛过不去,想找代练帮忙。后来觉得陪玩既能带上分,又能指导她进步,就试了试。
当然,选择合适的陪玩也是一个技术活。蒋哲还特意为此咨询了自己的朋友。朋友告诉他,除了段位战绩彰显的硬实力,个人主页展示的评论也会反映陪玩的性格有趣还是沉闷。选择靠谱且能满足需求的陪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好多对比几位后再决定。杨逸儿就发现,陪玩真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会私信我讲解很多意识上的问题,比如针对性的出装,对局势的判断之类。”“有些人就态度巨差,输了怪我不配赢。”
某陪玩的评论页面
蒋哲最终选择了一位游戏经验丰富的陪玩小姐姐,她在游戏的同时也教了一些对局技巧,让他获益匪浅,觉得钱花得很值得。谭世美预约到了一个还算有名的游戏主播一起开黑。杨逸儿的第一次陪玩体验也感觉很棒。她找的是个小哥哥,游戏技术很好,声音也好听,两人交流起来也不尴尬,带她顺利过了晋级赛。“只要听他的声音,我就觉得很值得!”
对一些热度较高的陪玩而言,他们的时间都是需要预约的,经常是上一个小时和这个顾客玩,下一个小时迅速开启另一单服务。在做陪玩的Ela酱说,自己每天早上10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点,除了吃饭几乎都在陪玩。自己很喜欢玩游戏,陪顾客也是给自己找伴,认识不同的人一起愉快玩耍,还能赚钱,觉得这种生活很满足。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让顾客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人家找陪玩肯定为了开心的呀。”
渴望抚慰找陪聊
与游戏陪玩在服务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另一种逐渐兴起的陪伴业务——线上陪聊。
淘宝上能找到的店铺中,陪聊从低到高分为是普通、镇店、男女神三级,收费也逐级递增。从业人员入行的途径大致类似,一种是通过闲鱼、微博等平台找到店铺发布的招人信息后报名,另一种是身边有从事陪聊的好友,通过中间人介绍入伙。25岁的陪聊人员“猫咪”直率地说:“我最开始做陪聊只是为了上大学时,每月能多几杯奶茶钱。”
一家做陪伴业务的店铺的收费(非业界统一)
陪聊在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声音悦耳是最低门槛,而要想做好陪聊则需要掌握应对不同顾客的技巧。
购买一次性服务的往往是有猎奇心理的顾客,他们常常是看到了B站、抖音等平台上的相关视频,自己也想尝试一次。这样的顾客对于陪聊们来说并不需要太多“走心”的技巧——面对购买虚拟恋人的顾客时,猫咪会像真的恋人一般极尽温柔地应对,土味情话更是信手拈来。面对购买哄睡服务的顾客时,猫咪也有自己的方法,她有时会用柔和的声线为顾客读佛经,对方也会因此而慢慢沉静下来。而面对一些有人设要求的单子时,猫咪就成为了个“戏精”。她回忆起以往顾客的种种要求:“二次元萝莉音啊,病娇啊这种都算常见的了,我最难忘的是有一个客人让我喊麦。”
B站上陪聊的搜索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怀有情感诉求的顾客,这就要求陪聊有更高的水平。情感诉求分为很多方面,顾客们有的失恋,有的失业,有的刚谈恋爱,有的刚工作,有的夫妻关系不好,有的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有的罹患绝症......29岁的陪聊“小狼君”坦言,有时候一周接十几个单子,对方都是抑郁症,有的顾客一上来就会哭几十分钟。这一切都要求陪聊人员有很强的交流能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安抚到顾客,并提供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建议。
顾客不仅需要抒发情感诉求,与此同时还在乎贴心的、完全的陪伴。有的顾客傍晚失眠,有的顾客会包天买陪聊,陪聊人员时常因为这样的需求而昼夜颠倒,通宵陪聊。而在这期间,陪聊需要一直找话题,不断接梗,始终保持情绪饱满的兴奋状态回应对方。小狼君就遇到过一位码农顾客,在写代码的时候因为感到无聊,所以点了一位陪聊来让自己在枯燥中有些声音作伴。说是“陪聊”,其实更像是小狼君的自言自语,顾客就偶尔回应两声,一直在敲键盘。这种时候需要陪聊人员持续输出,很考验陪聊的话术和能力。
陪聊人员小狼君的自白
实际上,陌生人的关系反而让陪聊服务中的交流变得更加舒适和无负担。有很多话难以对身边人开口,不想把负能量传递给亲朋好友,这时候陪聊或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陪伴行业里有一句自嘲的话:“你我本无缘,全靠你花钱”。由金钱建立起的陪伴关系有时效,但具有短暂的忠诚性。在购买陪伴服务的那段时间里,无论是陪聊还是陪玩都像其他所有的服务行业人员一样,为顾客提供全身心的陪伴。
与其他抒发情感的渠道相比,陪聊更多的是抚慰和适当的顺从,这也给陪聊们带来了情感上的迷茫与烦恼。一位顾客和猫咪聊起罗志祥事件,顾客理解并认同罗志祥的做法,猫咪内心却并不赞同,但也顺着顾客的意思聊了下去,去赞同顾客的观点。有些顾客喜欢听好话,猫咪就会喊对方“小朋友”、“小宝贝”。
陪聊这份工作所付出的是情感劳动,将个人情感商品化进行贩卖,这就免不了会异化自我去迎合顾客。猫咪有时也会有道德观上的动摇,怀疑自己的“爱”是不是太过廉价,只要用金钱就能换到她的甜言蜜语。但她认为,自己把生活和兼职区分的很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她的爱情和陪聊服务并不相同。
淘宝上一家陪聊店铺的介绍
做陪聊需要极强的共情能力和包容心,陪聊人员在接收许多负面情绪的同时,也需要时常自我调节。他们在聊天期间需要沉浸与共情,充分感受顾客的心情,而聊天结束后,又需要迅速抽离,不能共同沉沦。有时在听到太多顾客描述自己遇到的糟心事后,小狼君自己也会心情变差。一位心理医生告诉小狼君,负面情绪袭来时,可以尝试着冥想,放一首轻快的歌,尽量放空身心,他偶尔就会用这种方法调节自己。
几位陪聊人员都觉得,在陪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陪伴,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能够转化为善意继续传递下去,自身所提供的温暖也能减缓别人的孤独。像小狼君这样有经验的陪聊人员,从入行到现在已经服务过上千位客户,他说:“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好像过了上千个人生,对社会的善恶都有了新的感知。”
陪伴行业兴起的背后
追溯陪伴行业的诞生,其实虚拟恋人和陪玩的商业化都很早。曾多次点过陪伴服务的小兔回忆说,“大概就是2014年,那时候我还玩着贴吧,贴吧里就会有很多‘虚拟恋人’的小店,店里会把店员分为很多种类型来挑选,有些收费,有些则只是开着玩玩。”据资料显示,同样在2014年,很多地方的网咖冒出了着装统一的陪玩人员。其实从零几年开始,一些网吧就有这种服务,但是网咖做了整合,让整个流程和服务变的更专业。
不过即使陪伴行业起源很早,它真正迅速发展起来还是在近几年。陪伴行业的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自2016年直播平台的商业化起步,到2017年以短视频为切入点的网红APP抖音,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直播或短视频平台的运营,不仅仅催生了诸多热门播主,促进了用户互联网娱乐消费观念形成,更勾勒出了一条产业链——线上陪伴行业。
游戏陪玩,虚拟恋人,树洞哄睡……我们究竟为什么会需要它们?又是为什么心甘情愿地为这些陪伴买单呢?
一个人玩游戏很无趣,所以想找个人陪着一起游历召唤师峡谷;一个人生活很无趣,所以想有个人能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遇到伤心事不知道向谁诉说,所以想有个人能当自己的情绪收纳屋……人为什么需要陪伴?从心理学上来讲,交友行为所发生的关系互动,能使人产生快感,获得幸福。从哲学上来讲,陪伴和爱是人们健康和快乐生活的助推因素。
事实上,大部分人选择尝试为陪伴买单都是出于无聊和孤独,但是除了人们时常会感受到的孤独与空虚之外,在陪伴行业兴起的背后,还有日益严重的社会压力对人们精神上产生的压力。人们开始习惯在虚拟的网络中释放自己的疲惫,习惯于向陌生人说出那些平日里难以启齿的难过和痛苦。网络远离现实生活的繁杂与喧嚣,也是陪伴行业主要的依托之所。
2019年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其中的数据显示,有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严重”,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不严重”。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有1/7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困扰。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这3000万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专业的救助和治疗,同时,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进行过诊治。
心理问题成为了社会上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陪伴行业的从业人员每天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数不胜数,每天解决的心理问题也数不胜数,他们所做的其实不仅仅是“陪伴”,更多的是对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有一句话叫做“只有纸片人才永远不会背叛和伤害你”,而陪伴行业的从业人员就像是有了情感的纸片人。他们会以顾客的需求为首位,会用包容和理解去对待顾客,去倾听顾客的喜怒哀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顾客的需求。他们可以作为朋友,也可以作为恋人,在服务期间给予“完美服务”。这些可以称作是他们的“职业道德”的做法,可能恰巧是顾客所寻求的“片刻的忠诚”与满足感。
对于陪伴服务走红的原因,心理咨询师余宓宓表示,“第一个是好奇,第二个就是可能有这方面的情感需求,比如需要人陪伴。第三个可能是他现实中的亲密关系没有那么好,他要的东西,在现实中不愿意去花时间、精力去维护,而虚拟恋人是只要你给钱,他就能给你你想要的。”
余宓宓说,现实中的亲密关系和虚拟恋人有很大的不同,“虚拟恋人是我要什么,你就给我什么,而现实中正常的伴侣是需要相互了解,相互奉献和付出,是一种有付出也有回报的关系。但是虚拟恋人就不需要去走那些真实的有奉献的东西,只需要花钱,就可以得到回报。”
小兔曾经点过虚拟恋人。“那段时间感情受挫,每天都很低落。”她说,“我那时候的恋人对我冷暴力逼我分手。分手后我找了虚拟恋人,可以说是他陪伴我走出了那段很难熬的时光,后来我和他也成为了好朋友。”她觉得虚拟恋人能一定程度上重塑她对爱情的向往,虽然她明白这是基于“买卖”关系之上的理想化状态,但是这仍然给予了那时候的她继续相信爱情的勇气。
的确,金钱给这种陪伴关系打上了“买卖”的烙印,使得这样的陪伴大部分时候只是“走商业流程”。像感受过虚拟恋人的王笑笑说的那样,“第一次就是全程尬聊,感觉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负担。结果也不太满意,没有心动的感觉。”但是它有时候也是两副灵魂的互相救赎。陪伴人员慰藉着顾客,顾客也在慰藉着陪伴人员。在这样的“买卖”过程中,双方都能获得真心的交流和相伴。“我真的很感谢那时候的他。”小兔说,“他真的在我认为‘人间不值得’的时候给予了我一束光。”
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陪伴服务?这在小狼君的心中也有了答案: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想通过这种与陌生人沟通的方式去倾诉,或者想去找一份恋爱的感觉,或者是为朋友送上一份惊喜的好礼,诸如此类,这些需求只要一直存在,我们这行就会一直存活下去。”
参考资料:
[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4个方面浅谈:陪玩行业市场》http://www.woshipm.com/it/1075728.html
[2] 红星新闻《几十元网购个“虚拟恋人”,聊天哄睡打游戏,玩的是什么?》https://baijiahao.baidu.com/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