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发热伴肝功能异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24-10-25 12: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IM是原发性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主要临床综合征,其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

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典型外周血特征为淋巴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

IM儿童或青少年易得,主要经口传播,也可见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全年均可发病,受感染者成为终身病毒携带者。

IM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发生如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少数可出现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需要仔细评估和随访。该病病死率为1-2%,死因为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恶化。

症状揭秘:发热与肝功能异常的“双重奏”

1.典型“三联征”: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

2.发热:90%~100% 的病例有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

3.乏力、咽痛:乏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约 50% 患儿的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物,25% 上腭有淤点。

4.淋巴结肿大:80%~95% 的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但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5.肝脾肿大:肝脏肿大发生率 45%~70%。脾脏肿大发生率为35%~50%。

6.眼睑水肿:出现概率15-25%。

7.皮疹:出现概率15-20%,多在第4-10天出现,如红斑、荨麻疹、斑丘疹或丘疹等。

诊断标准

IM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和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表1)。

临床诊断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项及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中任意1项,确诊病例需满足临床表现中任意3现及原发性EBV感染的实验室证据中任意1项。

诊断与治疗:科学应对,早日康复

IM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注意休息,肝功损伤明显应卧床休息,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

(2)不推荐常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重、进展快或有并发症者可进行抗病毒治疗,热退后可考虑停用,并发脑炎者可适当延长至2-3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而产生相应抗病毒作用。

(3)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菌药物,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4)糖皮质激素方面,如发生上气道梗阻、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重症患儿,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短疗程应用可明显减轻症状,泼尼松1mg/(kg·d)(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0mg)或等效激素。

(5)防治脾破裂,应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限制或避免运动;进行腹部查体时动作要轻柔;注意处理便秘;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或血小板减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