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多部门回应“非机动车围堵地铁站”:为何乱?怎么管?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娟 徐祯曜 陈逸欣 俞凯 张呈君
2024-10-25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松江区泗泾地铁站东侧外的一个非机动车停车点,现场秩序维护员正将违停车辆挪位。 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近日,根据上海轨交客流数据及网友反映,澎湃新闻兵分多路走访上海泗泾、九亭、莘庄、颛桥、康桥、芳芯路等地铁站,聚焦地铁口外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拥堵现状,于10月21日连续推出《非机动车“围城”(上)|“当五千多辆车涌向一个地铁站”,记者走访发现……》《非机动车“围城”(下)|电动自行车数量居高不下,如何正视需求有效管理?》两篇报道,引发广泛关注讨论。

事实上,高峰时段地铁口外“车山车海”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烦恼”。那么,“车海”缘何产生?为何难管?治理如何破局?10月22日至24日,上海市交通委及浦东新区、松江区、闵行区等涉及的相关部门和多个区对该现象予以回应。

“非机动车乱停”为何难治理

针对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的18号线芳芯路地铁站1号口外的“围堵”现象,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办事处对记者表示,在规划该地铁站点时,没有非机动车停放点配套设置。地铁运营后,街道按相关规定设置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该站点上下班高峰期间共享单车较多,街道城管中队工作人员每日8时、14时两次巡查,及时联系各单车公司进行清运。

9月4日,地铁康桥站1号口外,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停满电瓶车和共享单车,留下的通道很狭窄。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该办事处还称,目前花木街道共有14个人协助维护各站点秩序,附近规划无非机动车停车场,人行道上划的停车位不够满足早晚高峰的停放,所以后续将结合周边情况改造设置更多停放区域。

浦东新区康桥镇政府向澎湃新闻介绍,18号线康桥站在建设初期结合周边已建成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其中4号口周边有建设大型非机动车停放点的条件,其他出口仅能满足少量非机动车停车需求。康桥站周边有多个大型居民区,早晚高峰期间依托非机动车短驳至地铁站换乘出行人员较多,因此站台附近时有非机动车不按标识停放情况发生。根据18号线康桥站提供的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早高峰时段(8点-9点)共有约3900人次进站乘车。

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中队长张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地铁站外非机动车停放,单纯靠执法手段解决不现实,关键在于管理。但老百姓日常出行需求和目前的停车区域供给不匹配的矛盾很难根治,很多时候,企业的清运车拖运一来一回的时间里,地铁口停放的共享单车又迅速饱和。

松江区九亭地铁站西侧,共享单车堆集,运维车辆停靠,非机动车道被占据。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针对聘用第三方物业公司管理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的方式,上海松江区九亭镇方面对澎湃新闻表示:“这一块是镇里出资,财政压力还是有点大的,但是如果说我们没有请物业的话,即使释放了再多的空间,非机动车乱停的现象可能还是会比较严重。”

亦有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在实际执法层面也有“难度”。上述管理人员举例称:“大部分居民在地铁站口就近停放非机动车是首选,也会自觉靠边停放。停放不当,都能理解是着急上班,赶时间不易。而且确实也没位置停了,只能劝导或帮忙挪车,真要严格处罚,显得执法没有温度。一些故意乱停的行为,大部分也是发生在离管理人员稍远的地方,共享单车一停,人就跑了。”

非机动车停放管理责任主体是谁

10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前期,市交通委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浦东新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地区的有关单位,对轨道交通站点非机动车停车“车地矛盾”开展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所在区政府为“车地矛盾”责任主体,相关单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按照“供给挖潜、源头疏解、长效管理”原则,着力缓解部分轨交站点周边的“车地矛盾”。

浦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市容城建执法大队综合科科长潘斌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地铁站非机动车停放,城管主要负责监管共享单车企业的车辆运维情况。城管执法部门在发现共享单车乱停放、堵塞淤积、妨碍通行等现象后,通知共享单车企业到场清理,并联系街镇第三方托底运维企业清理。对于2小时未到现场清理的共享单车企业,依法进行查处。

闵行区莘庄镇综合执法队支部书记秦煜对澎湃新闻表示,共享单车管理工作是镇综合执法队的日常工作之一,目前,执法队会定期与共享单车公司进行联系,对莘庄地铁南广场、龙之梦商圈周边等“堵点”所存在的问题定期沟通,加强人力调配、加派人手进行清理,对共享单车投放和运输进行调配。

莘庄地铁站北1口设外有美团共享单车停放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莘庄地铁站南广场,人行道停放了4排非机动车,共享单车蔓延到机动车道。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事实上,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就上海非机动车的保有量来看,电动自行车远远多于共享单车。据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介绍,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注册登记电动自行车约1150余万辆。这一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共享单车方面,2023年,上海市人大代表洪程栋提出,存在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大量超量投放单车的情况,目前3家共享单车企业在上海市的总投放量达到160万辆左右,是规定总量规模的2倍左右。

因此,在属地管理中,基层有关部门要面临更大的电动自行车管理压力。

今年4月,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从4月2日开始,上海开展电动自行车的专项整治和排查各方面工作。针对地铁口非机动车乱停放乱象,截至发稿,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暂未回应。

泗泾地铁站北侧横港公路,共享单车占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过窄,有行人取道非机动车道。

泗泾地铁站北侧横港公路,两辆大型货车正在清运违停的共享单车。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客流大站”属地在做哪些努力

松江区泗泾镇城市综合管理办相关工作人员平晓敏介绍,针对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去年,相关部门就已在地铁站点外的上街沿部分增加了硬隔离措施,同时安排管理人员长期固守,对市民不文明行为加以劝阻。城管部门也会不定期在站点周边巡查,并对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以及僵尸车进行整治和清理。“现在的状况相比加硬隔离之前已经要好很多,至少可以留出一个行人通行的通道了。”

平晓敏表示,针对早高峰时段共享单车的“围堵”现象,泗泾镇相关部门在地铁站旁划设了一个“限时禁投区”和一个“重点保障区”,并引入了第三方清收单位,以加快共享单车潮汐式积压下的清运速度。

除了常态化的管理和清运,各区也在发掘更多的非机动车停车空间,以缓解地铁站点周边的道路压力。

“去年,我们会同区交投集团和上海城投集团下的城投公司,在9号线泗泾站附近的桥下新建了一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大约能够释放1000个左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时,我们协调了泗泾三湘广场,还有大润发的管理方,进一步协调出了约12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平晓敏表示。

记者了解到,泗泾镇相关部门调研发现,位于泗陈公路横港路上的机动车停车场,在出口东侧还有一小块地。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着手将其平整化,预计能再释放约100个停车位。此外,泗泾站北部还有一个招商TOD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也会预留一定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届时将为非机动车停放问题带来一定缓解。

松江区九亭镇方面介绍,原先九亭站东面和西面各有一处机动车停车场,为释放更多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九亭镇相关部门将东面的机动车停车场取消,改为了非机动车停车场;同时,在西面的停车场内划设了5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目前,这些停车位共可容纳约4000辆非机动车。“实际情况可能有6000多辆车过来,我们现在只有尽可能地将车辆停放得更加紧密,两个车位停三辆车这样挤进去。”

浦东新区康桥镇政府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提升响应速度。除安排市容辅助队员进行固守外,在早、晚高峰时段,增派力量,加强巡查。每季度召开共享单车治理会,沟通反馈近期工作情况,同时督促要求企业对需求量大、投诉量大的地铁站等重要点位,及时做好清运工作。对地铁站周边存在的共享单车停放量太大、企业来不及清运的情况,计划由企业签约的第三方协助清运。

他山之石:如何有效管理?其它城市这么做

被非机动车“围堵”困扰的不止上海,对于这种“发展的烦恼”,其他城市也正在推动破局。

澎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据《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至2023年底,广州已登记上牌电动自行车442万辆。据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目前仍以每天上牌约4000辆、每月上牌约10万辆的速度增长。根据《202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电动自行车日均骑行量为6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相比2019年增长72%。

2024年9月2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据此前公布的《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五条,市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制定在道路两侧设置电动自行车临时停放区的技术导则,明确布局原则、设置条件和设施要求。区人民政府应当指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技术导则,在辖区内的道路两侧划设、调整临时停放区,引导驾驶人有序停放。电动自行车应当在临时停放区内规范停放,不得在临时停放区外的道路停放。

而第三十六条规定,在临时停放区外的人行道停放电动自行车且驾驶人不在现场的,由区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在车行道停放电动自行车且驾驶人不在现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而在其它媒体报道中,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今年,为全面改善北京市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印发《关于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方案》,提出从供需两端着手,构建“市区街联动、政企民共治”的管理机制。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巩固前期轨道站点停放秩序治理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内启动14个重点“学医景商”“机动车停放市区共治试点,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标准和经验,打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非机动车停车环境。

上海市交通委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解决“车地矛盾”,一是充分挖潜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停车资源,利用人行道、未利用空地等公用设施用地增设非机动车停车位;二是改善地面公交服务,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线路,有针对性开辟定制公交;三是加快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为郊区提供更加高效和均衡的出行服务。四是压实属地责任,科学调度车辆停放和转运,倡导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近远端差别化停车供给,提高共享单车吸引力,并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治理。

除了增加停车空间、管理停车秩序,还能做什么?上海市人大代表施政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提到,非机动车使用者数量巨大,但对该类群体相应法律法规的普及现在还比较松散,如何让非机动车出行群体认真对待安全出行的理念,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