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提供“家门口”的康复服务,上海已建成141家社区康复中心
“通过三个多礼拜的康复训练,现在走路又快又稳,比以前好太多了。”72岁的王老伯表示。
王老伯曾患有脑梗,一年半前还接受过心脏搭桥术,存在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等问题,日常生活出行受到严重影响。经人推荐,他来到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就诊,该中心康复团队经过全面评估和讨论,为王老伯制定了系统的康复方案。康复治疗师通过全身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以及红外线、气压理疗等治疗,不断增强王老伯的全身肌力,提高运动耐力,改善下肢活动度和平衡功能。
一名老人正在上海一家社区医院开展康复训练。(均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供图)
10月2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社区康复中心建设被纳入到 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截至目前,上海已顺利完成第四批22家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超额完成,全市社区康复中心总数达到141家。社区康复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家门口”的康复服务能级再上新台阶。
建成后的社区康复中心规范设置了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支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等组成的康复服务团队,并开设康复病区,依托病房与康复治疗区域,以门诊、住院康复为基础,结合康复机器人、天轨等智能化康复设备和各类中西医康复适宜技术,将康复服务逐步延伸至站点、居家、养老机构等,形成住院、门诊、站点和居家相衔接的具有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体系。
在提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项目基础上,结合辖区居民需求,各社区加强服务内涵建设,发展儿童康复、卒中后康复、残疾人康复以及心脏、呼吸、盆底等特色康复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康复需求。
拿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根据辖区内“两白”(白发、白领)人群居多的特点,中心积极发展两大类康复特色项目:一类是针对偏瘫患者的肢体疗法,可以为辖区患病老人解决偏瘫以后的肢体康复问题;另一类是中西医结合的运动康复,可以针对白领一些运动损伤后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
而在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目前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建立儿童家庭-社区-医疗链式康复模式,提倡“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理念,通过建立“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的跨学科合作团队,探索开展特殊儿童家庭康复指导多元联合模式。
一名自闭症患儿在社区医院开展康复训练。
自闭症患儿小明是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康复患儿,此前他长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不与外界交流,在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团队的耐心引导下,通过游戏化教学法、融合教育和一对一的强化训练,小明的语言能力逐渐觉醒。从最初的沉默不语,到开口说“我要……”、“我喜欢……”,每一个简单的句子都是小明语言能力觉醒的见证,也是他内心世界逐渐开放的标志。这一变化让家人和康复团队深感欣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方面表示,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的网底,也是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便捷可及服务的平台。随着一批批社区康复中心建成开放,全市已达到5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康复中心的目标。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完善社区康复中心与上级医院、专业康复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提升康复服务同质化水平,让更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获得“家门口”便捷、连续、优质的康复服务,重获健康生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