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仅存37只!极度濒危!

2024-10-24 2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也是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种群之一。目前,长臂猿在中国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曾分布于云南的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已在野外灭绝。

10月24日是国际长臂猿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2015年将这一天设为国际长臂猿日,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长臂猿的关注,号召社会力量联合起来,为保护长臂猿采取积极行动。

现在全世界共有20种长臂猿,中国便占了6种,是长臂猿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别是天行长臂猿、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

海南长臂猿:全球仅存37只!极度濒危!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是世界上所有长臂猿物种中最濒危的一种,在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极度濒危。据IUCN专家判断,在全球20种长臂猿中,除海南长臂猿外,所有长臂猿均不能保持种群缓慢增长。

由于历史原因,海南长臂猿种群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急剧下降,成为全球最濒危物种之一。鉴于海南长臂猿面临灭绝的严峻形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物种种群保护问题逐步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初,该物种种群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数量约2000只;但由于当时对物种保护认识的历史局限性,该物种栖息地不断减小,其种群遭受频繁干扰和猎杀,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末仅剩7—9只个体幸存于海南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之中。

转机出现在1980年,当年,霸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批准成立,并于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保护区面积再次扩大至45万亩,也正是那一年,一次大规模的海南长臂猿野外调查结果显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有长臂猿两群13只,向外界证明了海南长臂猿虽处境危险,但并未灭绝。

经过保护工作的开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底的6群37只。

天行长臂猿:数量不足大熊猫十分之一

2017年,中国科学家确认,在云南高黎贡山生活着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的长臂猿,并将其命名为天行长臂猿。 此后,天行长臂猿备受关注。它不仅是目前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类人猿,而且种群稀少,当时确认的种群规模只有150~200只,只能确认在云南高黎贡山南段有分布。天行长臂猿因此被列为“濒危”等级,且常被解读为中国特有物种。

据了解,成年天行长臂猿身长60至90公分,伸开双臂的长度是身高的两倍左右,可食用的食物类型很多,有花有果有叶子,其中果子占了50%以上的比例。成年雄性是黑色的,雌性是棕黄色的,实行一夫一妻制。小天行长臂猿约在一岁半以前,会在妈妈怀里活动,不管是小公猿还是小母猿,小时候颜色都和妈妈相近。到六七岁时,小公猿的颜色会慢慢变成父亲的颜色,小母猿会保持母亲的身体颜色。另外,天行长臂猿繁殖能力较低,4到5年才能生一胎。

东黑冠长臂猿:曾被宣布灭绝 在广西拥有一处“中国方舟”

世界最稀有猿类之一的东黑冠长臂猿,曾被国际灵长类专家认为已经灭绝,其实一直隐秘地栖息在广西西南部的中越边境线上——一片狭窄的喀斯特热带季雨林中。

进入21世纪后,这些东黑冠长臂猿才被重新发现,当时的数量仅有3群19只,当地政府随即建立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十几年的大力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在中国境内的数量已增至5群36只,但依然属于极度濒危状态。

东黑冠长臂猿是类人猿,是广西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白掌长臂猿:野外已灭绝

白掌长臂猿在过去的三个世代(45年内),由于栖息地森林快速丧失、猎杀、宠物贸易等,白掌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减少50%以上。白掌长臂猿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在未受干扰的原始林树冠上层活动,亦见于次生林和选择性采伐林中。分布于我国云南的白掌长臂猿,其栖息地海拔明显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海拔在1900米至2000米。白掌长臂猿的栖息地在历史上受到很大的破坏,在上世纪50-60年代因毁林开荒而大面积被破坏,森林基本被玉米地等所代替,现有森林多在70年代相继弃耕后逐渐恢复起来。

《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显示,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已于中国野外灭绝。

西黑冠长臂猿:全球仅存约1500只

西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仅存约1500只,我国有1400余只,分布在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东县境内的,就有600多只,属于极小种群物种。它们有“树冠精灵”“森林中的歌唱家”的美誉,发出的啼叫声悠扬婉转,被形容为“天籁之音”。

北白颊长臂猿:野外已灭绝

北白颊长臂猿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地区,在中国曾分布于澜沧江以东云南南部勐腊、江城、绿春三县的一些地区,有报道称上世纪50年代末,在勐腊县城甚至都可听到长臂猿鸣叫,但在70年代已无这种情形。2011年,科研人员再次对勐腊3个疑似长臂猿分布点进行调查,认为北白颊长臂猿在中国已灭绝或至少生态灭绝。为更全面掌握西双版纳地区北白颊长臂猿现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协同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于2017年,根据卫星影像图(植被图)和北白颊长臂猿种群分布相关文献资料,选取258个村寨作为访问调查地点,在每个听点进行连续3天检测,均未能听到北白颊长臂猿的鸣叫声,也未获取到北白颊长臂猿分布的有效信息。

随着气候变化和栖息地减少,长臂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显示,中国分布的北白颊长臂猿已于中国野外灭绝。

去年的12月25日,已在野外灭绝的北白颊长臂猿在广州动物园成功繁育出一头幼崽。幼崽爸爸是广州动物园首只繁殖成功的北白颊长臂猿“宝宝”,这也是广州动物园时隔18年再次成功繁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白颊长臂猿。

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介绍,全世界灵长类动物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超过60%的动物被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75%物种的种群数量日益下降。中国现存的28种灵长类物种中,有80%受到威胁,15-18个物种的种群规模不足3000只,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栖息在零散的景观中,栖息地分布呈现“岛屿”化状态,种群间交流或基因交流的机会受到严重限制。

“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这也使得灵长类动物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李保国介绍,引起这一系列灭绝危机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快速消耗、不断扩张的农业、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等。

一直以来我们都不曾完全地了解过长臂猿——这种在中国与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动物,希望借着国际长臂猿日让长臂猿为更多人所知。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科技网、中国环境、红星新闻;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