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侠客”:以笔为剑 仗走天下
徐青:余干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学历。第二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第七批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景德镇学院教师,景德镇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进会员,7080陶艺家协会会长,“青雕希琢”品牌创始人。
从小有着“武侠梦”的他,最终走上陶瓷艺术创作这条路。在农村土生土长,而后抟土为器,最终超越“土”,创造超越器具本身的艺术语言。这个与“土”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男人,他叫徐青,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陶艺家、青雕希琢品牌创始人、7080陶艺家协会会长、景德镇学院教师。
2023年徐青出任CIID陶瓷艺委会主任
主笔:张丽云
编辑:徐培珊
01
徐青,在农村土生土长,自小和“土”打交道,在土中摸爬滚打,最终在“土”的世界里蜕变新生。
插秧、割稻子是他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对他而言,与“土”交往,稀松平常。
幼时家境贫寒,当别的同学能躺在摇椅上吃着西瓜看电视时,他只能顶着烈日拖着大板车把稻子从田间拉回家,小小肩上压着千斤担。哪怕犁地时被割伤,虽痛苦却又窃喜,暗自思忖受伤了便不用再下地干活,可现实是,简单包扎后,他仍需忍痛下地。
徐青
下地干活练就了他一身强劲体能,因从小迷恋金庸,他有一个“武侠梦”,但“梦想”败给了现实。
当年计划走体育特长生这条赛道,徐青每天跟着教练作跳台阶训练,但跳完回来要求必须吃一个鸡蛋、喝一瓶牛奶,二三十年前,对他而言,牛奶是奢侈品,因无法负担这些营养,徐青放弃了体育生这条路。
高考总归要考。在当时的农村,上大学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专攻美术,利用三个月时间突击学习,参加完2001年高考,就只身一人去福建打工攒钱,他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大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打工期间,他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工地搬砖,拧钢筋,每天工资只有30元,累了就直接睡在工地上。
他必须去农村之外探索更大的世界,成功录取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一跳成就了徐青。
02
2001年9月,揣着家族东拼西凑的8000元学费,徐青仍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用编织袋打包好衣物,他坐着拖拉机到乡镇,然后再坐车去学校报道。
家乡余干到景德镇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但对他而言,那条路很漫长。
四年的学业时光过得很快,但学艺之路漫漫。大学时期的徐青,醉情山水,搜尽奇峰,彼时,他沉在出租屋里练习国画创作,为工作室取名“醉石陶艺轩”,这段经历为此后陶瓷艺术创作铺垫了道路。
徐青创作
但如何找到自己的符号?
研究生阶段是他艺术道路的分水岭,他开始与过去的自己做告别,从纷繁可继承的传统制瓷工艺中抽离出来,势必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个阶段,他开始与“土”对话。无论是陶瓷绘画还是陶艺设计,“土”都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他扎根于“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符号。
徐青早期陶艺作品
徐青早期陶艺作品
徐青早期陶艺作品
徐青早期陶艺作品
徐青的符号是什么?
最早的符号是“苹果”,他改变传统器具的外形,在苹果造型的瓷瓶上画花、画荷、画竹,在这之前,景德镇没人这样尝试。但在别出心裁的器型上,绘制出不断交缠的花叶枝,重重叠叠却又浓淡相宜,他开始尝到“苹果的甘甜”,声名大噪。如今业内提到徐青,肯定绕不开“苹果”系列代表作。
“苹果”系列作品
如果说“苹果”系列是徐青成为一名独立艺术家的开始,那么,“禅鱼”系列则是他艺术道路上更成熟的代表符号。
他的作品不再只有传统的技艺,而更多加入了个人的人生见解和感悟。
03
就像人的成长,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使命,在被贴上“苹果”标签后,他开始“喜新厌旧”。
“苹果”系列作品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创立标签,又摆脱标签,和他的性格一样,不走寻常路,勇于尝试。
从最初的“苹果”,到近年的“禅鱼”,徐青将这两项艺术符号具象化美好化,他给孩子取名,一个叫“小苹果”,一个叫“小鱼儿”。
“禅鱼”系列作品
“苹果”和“禅鱼”是徐青的艺术符号,小苹果和小鱼儿则是徐青爱情的结晶。
“禅鱼”系列作品
一路走来,经历风风雨雨,从学业到学艺再到创业,徐青的成长、成功离不开爱人朱希睿的陪伴与支持。2008年,两人创立“青雕希琢”研学基地,在用心经营“青雕希琢”品牌的这一路上,徐青遇到过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
“青雕希琢”研学基地
他曾透露,大学期间,他曾因无力支付课时费,导致两门实践课没上,这一经历让他记忆深刻。因此,青雕希琢研学费用非常人性化,针对正在创业或者想要进修深造的学生,他基本上能帮则帮。
徐青给学生上课
自己淋过雨,所以才想着替别人撑伞。
在粗犷、豪放的外表下,徐青拥有一颗细腻的心,他说豪放用于待人接物,细腻则用于潜心创作。
青雕希琢研学班
青雕希琢研学班
从探索农村以外的世界,到向内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徐青在风雨中完成了蜕变,来源于“土”,扎根于“土”,最终追求超越“土”,从自身学艺到授人以渔,徐青用行动诠释了“不一样的焰火”。
当被问及闯过风风雨雨,是否见到了彩虹?他表示,每个阶段有风雨也有彩虹,不可能一直是风雨,也不会一直都有彩虹,这才是人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