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团的手,已经伸到街边小卖店

2024-10-25 14: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现在要看住我媳妇购物的手,是越来越难了。

双十一,她一边喊着“都是套路”,一边悄悄往家里搬快递。盯快递包裹已经不够了,我还得“防”每一个来敲我家大门的男人。因为她现在还喜欢用即时零售买各种生鲜之外的商品。像最近买的迪卡侬游泳装备、名创优品的毛巾和拖鞋,都是外卖小哥送来的。

不止如此。前阵子,我6岁的儿子过生日,想要变形金刚,居然也提问:“爸爸,你可以从美团下单吗?”之前媳妇用美团下单过奥特曼,半个小时就送到了。即时零售的甜头,小孩尝一次就记住了。

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前置仓算是一门好生意吗?为什么每日优鲜会倒在前置仓生意里?为什么美团现在这么使劲铺前置仓?(注:根据官方数据,目前美团已经有3万个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10万个。)

今天我就尝试从产品角度拆解前置仓。重点看几个问题:

(1)两个关键指标:客单价、利润率

(2)前置仓是创业坟场,也是迪厅。

(3)美团闪电仓的野心与隐忧。

01

两个关键指标

先上结论:在类似美团闪电仓的前置仓生意里,两个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客单价、利润率。

我们先建立一个简化版的前置仓营收模型(注:因与本文主题相关性不大,此处暂不考虑企业营销费用、管理和技术成本等):

C 前置仓毛利润=A SKU销售利润-B履约成本

A:SKU销售利润=A1销售额*A2 SKU利润率

A1:销售额=客单价*用户数

A2:SKU利润率与品类、供应链有关(自营利润率远高于第三方供应商)

B:履约成本=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配送成本

经过上述推演,公式C可以合并调整为:

前置仓毛利润=客单价*用户数*利润率-(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配送成本)

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个公式中的变量其实不多。

比如用户数。前置仓辐射的范围比较固定,通过一段时间的营销推广,用户数会逐渐趋于稳定。也就是说,前置仓做的是有限用户的生意,用户数几乎是常量。

比如成本。在成本项里,仓储成本、运营成本属于固定投入的成本,它们还会随着订单体量增长而稀释,边际成本逐渐降低。配送成本与订单量绑定,基本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定率。

整体来看,上述公式中的主要变量就是两项:客单价、利润率。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前置仓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中,引用一名小象超市员工的话:

“小象超市的配送成本偏高,它需要客单平均价格在60元以上,那它就可以覆盖运送成本,如果自有产品能够达到50%以上,然后客单价在60元,基本上就可以盈利。”

图源网络,侵删

他基本上说出了前置仓提升利润的关键:客单价要够高(60元以上)、加大自营产品比例(提升利润率)。

品类扩张,是前置仓生存的关键。一方面,如同叮咚买菜和小象超市,将预制菜等更多的与吃相关的SKU纳入进来,另一方面,如同美团外卖,将便利店直接搬了进来。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拥有更高利润率的自营产品,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也基本上是当下即时零售的通用打法了。品牌方干着干着,经常就变成了平台的供应商。在这条路上,山姆超市堪称大哥。

02

创业“坟场”变“迪厅”

结合前置仓的模型,如果想实现更好的盈利,就必须实现SKU的高客单价、高利润率。

而这两个指标都指向一类客户群体:消费能力强、愿意接受高时效带来的商品溢价的都市白领。也因此,从产品模型来看,前置仓更容易在消费能力强的超一线城市生根发芽,在低线城市相对更难发展。

当然,也有例外。在一些消费发达的南方县城,前置仓生意也正在兴起。

国庆假期我在媳妇老家,一个湖南18线小县城,她就用美团外卖从线上超市买过:宝宝洗头防水帽、红领巾、矿泉水。

其实媳妇家门口既有大型超市沃尔玛,也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美佳宜,但总有一些消费需求是它们无法满足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在省钱和省时间之间,媳妇当时选择了后者。

从这家24小时便利店的美团页面信息来看,它的月售已经达到3000+。不难看出,县城里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

但整体来看,前置仓不是一个能轻松赚钱的生意,甚至可以说是风险很高。

因为它的成本太高了。

前面我们提到,前置仓的仓储成本、运营成本相对固定,配送成本则与订单量呈正相关。

根据《中国企业家》上述报道,北京南三环某一个小象超市,前置仓约2000平米,仓库员工50多人,分拣员工资六七千元,快递配送员工约50人。该前置仓订单量为:日均单量为2000单,周末和节假日高峰可达3000单。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做一个不算严谨的简单拆解:

估算该前置仓每月的单量为:2000单/天*22天+3000单/天*8天(周末)=6.8万单。

骑手的配送成本,根据文中的介绍:“骑手的提成如下:1200单以下,每单提成4元;1201至1800单的部分,每单提成4.5元;1801至2300单,是每单提成5元;2301至2700单,每单提成5.5元。”

配送成本除了骑手提成外,还有一些综合用工成本,比如社保、额外的福利、管理成本等等。平摊到每单配送成本中,我们就粗算为6元。由此得到:

配送成本(按6元每单计)=6元*6.8万单=40.8万元

仓库人工成本:7000元*50人=35万元

租金(按1元/平米/天)=1元/平米/天*2000平米*30天=6万元

以上三项总和为前置仓的履约成本,共计81.8万元,如果平均到每一单上,履约成本约81.8万元/6.8万单=12元/单。

也就是说,这一家前置仓每一单的盈利条件是:客单价*毛利率≥12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继续进行不严谨的举例。我媳妇最近1个月在小象超市消费8单,总消费额515元,平均客单价64元。

根据行业披露的信息,一般商品的毛利率在20%-30%之间,假设这几单平均毛利率是25%,我媳妇总计为前置仓贡献利润515元*25%-12元*8=32.75元。

515元的流水,32.75元的利润,的确是撅着屁股捡硬币的生意。

当然,这组数据并不具备代表性,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媳妇线上消费渠道太多,小象超市只承接了其中的部分生鲜需求。

虽然是卖菜起家,但根据多家媒体的说法,小象超市目前的生鲜产品占比只有30%,更多SKU属于利润率更高的自有品牌象大厨,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这条路,小象超市们是踩着每日优鲜的"尸体"走出来的。

每日优鲜在2015年率先推出“30分钟送达”的生鲜到家模式,高峰时期,业务覆盖约20个城市,拥有约5000个前置仓。(援引自蓝鲸财经)然而,高投入、重资产、强运营的压力之下,每日优鲜烧光142亿后,在2022年黯然离场。

有了前面的模型,我们理解每日优鲜前置仓失败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根据每日优鲜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这也是它在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每日优鲜的毛利率仅为7.5%,客单价96.1元,每单履约成本23.5元。

按我们上面的模型算下来,每一单的毛利润=96.1元*7.5%-23.5元=-16.3元。

真的是,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在即时生鲜中,保持接近100元的客单价,绝非容易的事,这需要高消费客户的高粘性输出。山姆超市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目前有近500个前置仓,线上销售占比47%,与线下基本持平,单仓日均1000单,客单价230元,主要承接山姆APP「极速达」业务,其核心流量来源为山姆会员。

值得注意的是,山姆的前置仓以超市标品为主,生鲜产品也是按盒或者按箱售卖,相对损耗较小。这可能也是山姆前置仓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卖菜”绩优生是叮咚买菜,凭借70元左右的客单价,它今年二季度的GMV达到62.2亿元,同比增长16.8%,净利润1.03亿元,同比翻了13倍。

成绩好的关键,同样在于远离生鲜。叮咚买菜的2万个SKU中,生鲜占比仅为37.5%,而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GMV比例增长至20%。

用更广泛的SKU以及自有品牌的渗透,提升整体的利润率,是前置仓从"坟场"到"迪厅"的关键。

美团买菜改名为小象超市之后,重心就从生鲜电商转向为全品类超市,生鲜占比大幅压缩。如今大力推广的“闪电仓”,更是把“不卖菜”发挥到极致。

03

10万闪电仓

美团的野心与隐忧

“我要的,现在就要。”

当前置仓走出生鲜赛道,它可以提供的不只是商品,还有及时满足的情绪价值。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购物成本,得到更快的满足。

发现没有,但凡与情绪价值挂钩的生意,在当下都容易成为好生意。比如泡泡玛特,其刚刚发布的未经审计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大涨120%-125%。

即时零售也是如此。

今年以来,美团大推闪电仓、淘宝小时达成为一级入口、抖音小时达开放商家入驻、京东旗下七鲜超市开设前置仓……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家把前置仓"坟场"上的灰扫了扫,开始集体蹦迪。其中,美团的即时配送履约能力最强,相应地野心也更大。

2024美团即时零售产业大会

收缩小象超市的生鲜品类,加码闪电仓,美团传递的信号很清晰:菜市场生意太难做,我要去搞小卖铺了。

闪电仓看上的正是街边小超市的生意。

根据美团闪电仓繁星计划,它计划到2027年,把闪电仓数量增加到10万个。这种闪电仓由第三方服务商负责建设和运营,美团作为平台方提供指导和流量扶持。

可以预见的是,很多街边便利店、小区夫妻店可能会接入闪电仓。——它们在闪电仓的经营效率面前毫无优势。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提到过,从房租成本、陈列SKU数、营业时长、坪效、月销售额、利润率等各个角度来看,同等面积的店和仓,后者都是更具优势的。

同时,这对于想做小生意的创业者而言,也是好机会。在居民区租间地下室,就能把闪电仓开起来。

看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很熟悉?

这正是美团在餐饮外卖赛道的玩法。街头的餐饮馆子都接入到外卖平台,餐饮档口不需要门店,也能接到外卖订单。美团用自己的软件服务与履约能力,从商家和用户两端获取收益——稳赚不赔的生意。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美团终于把手伸进了小卖店。

同样的问题,将来可能也会出现在闪电仓的生意里。当10万闪电仓的“饭碗”都被美团拿在手上,后者对于商业效率的极致需求,又会带来哪些新问题?

在我看来,商业过于线上化,特别是集中于各大平台之中,未必是好事。

以前的出租司机以“扫街”为生,线上化以后的确是不用满大街找活儿了,但他们工作轻松了么?收入更多了么?以前的餐饮夫妻店,开通外卖后订单确实变多了,但他们的日子真的更好了吗?

现在,这个问题或许要落到小卖店老板娘头上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