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雪豹日:守护雪域之巅的孤傲王者

2024-10-23 1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它是孤傲的“雪山之王”,也是神秘的旷野精灵。雪豹,生活在中亚及青藏高原的高寒山地,是全球最神秘的物种之一。

2013年的10月23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第一届全球雪豹保护论坛上,中国等十二个亚洲国家签署了对于“保护雪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什凯克宣言”。自此,每年10月23日被定为世界雪豹日。

图源:pixabay

我国雪豹种群数量占全球六成以上  

要保护雪豹,首先要认识它。

雪豹,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它们体形矫健、形态高贵、行动敏捷、出没无常。浑身被毛长而厚软,体色呈银灰黄色,身上有似金钱豹的黑色斑纹,腹部被毛白色。夏季,雪豹的斑纹颜色较深,冬季斑点颜色变浅,被毛下层的绒毛似羊毛般密实。

雪豹被称为“雪山之王”,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雪豹通常栖息于海拔3300——5000米之间,是全球分布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它们喜欢在陡峭地形中活动,包括高山流石滩、高山草甸、山脊、陡崖等。较短且粗壮的四肢及长而有力的尾巴,让雪豹能够在陡峭的岩石间行动自如。

由于活动隐蔽、种群密度低,分布地多在人类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雪豹又被称之为“雪峰隐士”。

图源:pixabay

全球雪豹潜在生境面积约302万平方公里,其中60%在中国,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7%。其中有110万平方公里生境有雪豹分布,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1.5%。根据统计,全球雪豹数量约为7000只,我国雪豹数量为4500只,占全球的六成以上。

据悉,我国雪豹主要分布在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8个省区,其中,青藏高原是我国雪豹的主要栖息地,占全国雪豹栖息地总面积的90%以上。而青海省又是青藏高原雪豹的主要分布区,雪豹数量约为1200只。

食物短缺折射雪豹生存危机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皮毛经济”刺激,一张雪豹皮售价高达数万元。偷猎者们铤而走险,雪豹一度被大量捕杀,导致数量骤减。

2017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2021年,其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相关国际贸易被明确禁止。

然而,雪豹皮的被毛茂密、花斑美丽、皮板结实,一直是人类收藏的名贵皮张,在中亚形成了非法雪豹皮贸易市场。即使在各国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之后,盗猎现象仍然存在。

除此之外,雪豹还面临着其他生存危机。

图源:澎湃新闻

今年6月,澎湃新闻报道了一只偷袭牛圈的年迈雪豹。

一只年迈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偷袭了青海玉树杂多县一户村民的牛圈,生吞两只牛犊,其中一只被吃得干干净净,“一点骨头、杂毛都没留下”。民间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协调员赵翔表示,这一事件反映出雪豹生存面临的新危机。

报道称,2003年以前,三江源地区的雪豹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是盗猎,之后由于草场退化,岩羊——雪豹最主要的食物之一——数量缩减,因此雪豹面临食物紧缺的困境。此外,人兽冲突(该事件就为典型案例)可能引发的报复性伤害,也给雪豹带来威胁。最主要的,是由于三江源大的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雪豹的栖息地破碎,引发雪豹种群的生存危机。

我国大力保护雪豹种群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保存着大面积相对完整的雪豹栖息地,是中国乃至全球雪豹分布最为集中、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雪豹,对于我国乃至全球雪豹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启动了“三江源雪豹种群监测及栖息地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地点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旨在通过科学监测和有效保护,为雪豹种群及其栖息地提供可持续的未来。

项目实施两年来,项目团队克服了高寒缺氧、气候严寒、交通不便等多重困难,组织多次实地调研、培训、相机布设、人兽冲突调查等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项目团队在治多、曲麻莱、玛多等地布设了400多台红外相机,覆盖面积达9000余平方公里,构建了三江源地区的雪豹监测网络。同时,与地方社区紧密合作,专家与管护员共同布设红外相机,采用“手把手、一对一”的模式,迅速提升了管护员的监测技能,为当地建立了一支组织严密、技术精湛的雪豹监测队伍。

项目已积累12万余张(段)张野生动物影像数据,其中雪豹照片2800余张、视频2300余段。在采集到的雪豹影像中,既有单只雪豹的记录,也有多只雪豹的影像,甚至还收集到了雪豹的叫声。数据涵盖交配、领域标记、育幼、取食等多种行为,并记录到了雪豹交配行为的珍贵画面。

图源:央视新闻

2023年,青海成立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雪豹保护联盟建立后,全国雪豹分布的8个省区,将在雪豹调查、监测、数据采集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技术标准。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中国绿色时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等,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