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乡村振兴」温铁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什么“三变”改革是关键
温铁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什么“三变”改革是关键
乡村振兴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并且领导人特别强调了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结合是什么?是要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跟中华优秀文明传承相结合。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承。这什么意思?说的是,延安山沟里能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能出社会主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文明,要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紧密结合,而不是把西方的现代化当成必须模仿的对象。
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城市几千万人口怎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在哪?自然当然不会存在于水泥的森林、柏油的沙漠,那是人类反生态的生存方式,怎么实现生态?当然可以搞公园城市,但是真正的自然,真正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尤其是那些还保留着自然资源,没有被破坏的村庄。这当然很难包括城中村以及很多城郊村,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不再有自然资源了,都被占有了,很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怎么才能让资源变资产?首先要通过“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它所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是生态资源作为空间形式存在,它的产权边界与村域的地缘边界是重合的,一条河、一片林怎么划分边界,本村最清楚。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时候,一定是重新推动资源价值化实现的一个新的过程。这个不就得有主体吗?这个主体是承载资源的产权边界的主体,就是新型集体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现在农村推进的是党政经合一,一个村三套班子一套人马:党支部、村委会,加上经济联合社,这三套班子合一。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战旗村,它有几个重要经验。第一条经验就是,他们已经把上级投资投到战旗村的所有的资产全部都计入了本村的股权。他的几千万资产是上面投的,投改股他们做到了,资源变资产做到了,村里每一棵树都计入本村资产了。这样任何外部投资人进入,只有一个主体,就是高书记领导的这个村的经济联合社,他们也建立了公司,村集体直接管理的公司对外谈判,就是一个公司主体对另一个公司主体的谈判。产生的所有本村资源的资本化收益,由村集体向村民做分配。能不能带来农民长期财产性收入?
高书记他们所在的战旗村的经验,就足以解读“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对生态产业化的支撑作用。我们把这种新的微观主体叫做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社会企业是对生态产业化既具有经济性又具有公共性的一种支撑载体。
中国式现代化所要求的一系列变化,被我们的领导人归纳为“三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他讲我们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需要树立新的理念,没有新的理念就不能打造新的格局。但原有的制度机制很难改革,会成为一种阻碍,原因就是利益藩篱固化。
为什么像战旗村这样的典型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领导人去的第一个村,就是因为它完成了“三变”改革,重构了新型集体经济,它全面地处置了本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形成了社会企业。这些都是有利于实现农民长期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有利于实现14亿人口规模的共同富裕。所以领导人到战旗村调研,并肯定了战旗村的发展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后推进乡村振兴,形成新格局是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领导人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过去的现代化提法叫“四个现代化”,小平同志讲本世纪末要实现的,也是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是1954年提出的。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们被迫接受的是苏联工业化模式。朝鲜战争一开打,苏联为了就近支援朝鲜战争,大量向中国境内输入了苏式的重装备工业生产线,整个厂子搬过来,对接的什么?是国家资本,因为是国家对国家的战略性援助,不可能对私人资本。于是中国转向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以国家资本来接受苏联向中国转移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生产。生产线整装搬进来,于是我们按照苏联模式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它其实是国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从一个过去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突然接受了大量的重装备生产,带动了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重装备生产不能直接满足民生需求,因此就出现了对体制的不断的调整。
首先是不能全盘苏化,得跟自己的国情结合。但当时培养人才,就跟后来大量把人送到美国去一样,当时是大量把人送到苏联去学习。苏联接受教育回来以后,按照苏联这套模式,当然就难免出现管卡压,出现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当我们要自觉革命,摆脱全盘苏化,就有了后来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斗争。
当我们现在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针对的什么?针对的是在之前一个时期都以美国和西方实现的现代化作为我们的目标。现在终于发现我们走不得,因为它是少数人的现代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社会的稳定是很难实现的。现在大量的人卷,还有少数人“RUN”。用这种方式不可能走出一个真正符合大多数中国人利益的现代化,所以要调整。调的重点在哪?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土中国。也因此乡村振兴一定要体现生态化的新格局,它才有可能有出路。
关于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为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产业化来推进改革,改革的制度安排应该如何操作,这些内容我们已经做过详细的解释了,给大家做个参考。希望大家理解,党的二十大做出的重大改变对于我们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并且领导人特别强调了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特别重要的结合是什么?是要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跟中华优秀文明传承相结合。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包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承。这什么意思?说的是,延安山沟里能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能出社会主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文明,要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紧密结合,而不是把西方的现代化当成必须模仿的对象。
【温铁军: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宋杜炜艾;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热门篇)「好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首部为党献策理论读物《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发行「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002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书目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002期干部学习书目博览「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1004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遴选评荐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阅读原文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长安街读书会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乡村振兴」温铁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什么“三变”改革是关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