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水循环有记录以来首次失衡!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或受威胁

2024-10-22 1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和降水等过程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移动,这个系统被称为水循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淡水的存在以及水循环的开始可能促进了早期生命出现所需环境的形成。曾有研究称,地球水循环或至少始于40亿年前。

不过,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显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

图源:pixabay

绿水供应长期被忽视

报告区分了“蓝水”(湖泊、河流和含水层中的液态水)和“绿水”(储存在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分)。报告指出,绿水的供应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但它对水循环同样重要,因为当植物释放水蒸气时,绿水会返回到大气中,产生陆地上大约一半的降水。

报告发现,水循环的破坏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稳定的绿水供应对于支持能够储存碳的植被至关重要。但是,人为破坏湿地和砍伐森林正在耗尽这些碳汇,并加速全球变暖。反过来,高温也正在减少水分,并增加火灾风险。

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或受威胁

报告指出,几十年来破坏性的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不善,与人类引发的气候危机相互叠加,给全球水循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报告称,水循环的破坏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气候变化引发降水模式变化、气温升高,加上总蓄水量下降、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缺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经济损失。到2050年,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可能下降8%,低收入国家的损失预计会更高,或高达15%。

全球水循环“更加不可预测”

无独有偶,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也对全球水循环表示了担忧。

《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称,当下,“旱涝不均”已不再是小概率事件。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今年夏天也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气温升高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部分地区长期干旱,全球近一半地区的河流处于干涸状态。与此同时,2023年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一年,利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卢旺达等国均受到洪水影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全球水循环变得更加不稳定且更加不可预测,因此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极端天气,例如此前袭击美国的飓风‘海伦妮’以及全球愈加严重的干旱问题。”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报告强调,过去5年来全球河流水位持续降低,2023年成为近30多年来全球河流水量最少的一年。

“水是气候变化的预警信号。”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介绍,极端降雨、洪水和干旱等仅仅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反映出的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

保护水资源应“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水在经济中的地位”

水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加稀缺的关键资源。有报告指出,大多数国家的人均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据联合国水机制估算,目前全球有约36亿人一年中至少一个月面临缺水问题。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0亿人以上。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的发布的报告呼吁将水循环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联合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应“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水在经济中的地位”,包括通过更合理的定价来遏制浪费行为,并防止在水资源紧张地区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和建设耗水设施(如数据中心)的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兼发布该报告的委员会主席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表示,合理评估水的价值至关重要,如此“以便认识到水的稀缺性和它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研究人员指出,导致过度用水和环境恶化的大量补贴应该被转向到鼓吹节约用水、保护和恢复淡水生态系统,并确保弱势社区能取用洁净的水。他们呼吁重新考量水资源的定价,以协助缓解即将降临的风险。

世界气象组织则呼吁全球改进数据收集和共享,以促进公众对水资源真实情况的认知,帮助各国采取应对行动。绍洛表示:“我们需要扩大水文监测范围,特别是在数据稀缺的地区。在水资源监测方面,我们不能出现任何盲点。”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科技日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