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被大量不实举报困扰,教师如何安心教学?

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2024-10-22 13: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教师被大量投诉围困,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看到《半月谈》的最新报道,还是让人五味杂陈:西南某基层教育局提供的台账显示,今年1至8月,该局共收到128条举报教师的信息,经调查,仅7起举报基本属实。不实举报中,不乏恶意举报,如编造教师体罚、辱骂学生等情节。

毋庸置疑,举报是家长和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监督学校教学行为的途径之一,只要举报内容属实,诉求正当,就无可厚非。但怕就怕,一些举报人过于随意,有些甚至是无理取闹、无中生有,让学校疲于回复,让教师不堪其扰。

应对过多的不合理举报,不仅消耗教师的精力,还会打击教学积极性,让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甚至产生心理和精神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做过一项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那么,到底该如何改变举报泛滥的现象?

首先,受理投诉的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也好,12345热线等部门也罢,在接到投诉后,可以先通过外围人员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反馈给被投诉教师。如此,在教师和家长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地带,若投诉失实,或者虽然属实但明显不合理,就没必要反馈给当事人,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干扰。

从投诉端来看,遏制增量、源头消化是关键。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家长会这样的已有渠道,结合相关投诉处置案例,集中和家长敞开心扉沟通,分类讲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师造成的困扰,让家长看到教师工作的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更加谨慎地行使权利。

对于那些故意捏造虚假信息中伤教师的,也不能轻轻放过。去年8月,教育部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只有让恶意举报者付出一定代价,如公开赔礼道歉,才能让某些家长正视举报的严肃性。

而从长远来看,家长们也有必要认识到,动辄举报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有时不但不能反映出自己权利意识强,还恰恰折射出对他人权利的漠视。

在《半月谈》的报道中,一位从教20多年的老师,先是被投诉“管教学生过于严格”,结果变得不敢再严厉批评学生,进而导致班级纪律越来越差,随后又被家长投诉“对学生不闻不问”……在这种外行指导内行的逼迫下,教师丢失了教育自主权,这其实也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改善、精神生活丰富,很多家庭的育儿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几十年前“我的孩子随便管”,到如今“我的孩子受不了一丁点委屈”,有些家长的育儿心态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有个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学生丢了块橡皮,家长因此见了两次校长,打了两次“12345”,警察来了三次……

不能在无止尽的鸡毛蒜皮中彼此消耗了。家长适当地放手,孩子的成长空间会更加广阔。教育终究是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还是应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教师们卸下包袱、消除顾虑,安心教学、自主教学,对工作投入充足的热情和心力,才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