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11优惠门槛逐年提升:先涨后降依旧存在,比价曲线不靠谱

吕文鹃/每日商报
2024-10-22 16:43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据每日商报10月22日报道:最长双11是否真的带来了更多优惠?

21日晚8点,多个电商平台开启了今年双11的第二轮抢购热潮。今年,在“史上最长双11”的噱头下,大促的氛围比往年又来得更早了一些。在第二波抢购开始前,小晨想要趁着这次大促回购即将用完的眼霜,加购物车、搜购买攻略,最后还特地提前用会员积分兑换了优惠券。

一通操作之后,再回过头翻了翻去年在同一店铺下单这款产品时的价格,发现自己一顿折腾最后还是以几乎相同的价格入手。与此同时,她还发现了其他变化,平台会员优惠券的门槛比去年提高了一倍多、用来监测价格变化的价格曲线消失不见、红包可使用品类缩减且规则复杂……最长双11是否真的带来了更多优惠?

“一通操作后价格如常”, 先涨后降依旧普遍存在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原价购入。”在参与了双11第一波销售之后,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的感受。

2024年10月22日,江苏淮安,开发区一家电商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打包、装运快件,开足马力,大战“双11”第一波物流高峰。视觉中国 图

商家在大促前夕对商品进行涨价,消费者通过各类满减和优惠券,最后只以原价或者微弱的优惠力度购入商品,这种先涨后降的方法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商家参与大促的方式。

“看着躺在购物车里好几个月没变价格的商品,在这个月初悄悄涨了价,就知道双11要来了。”社交平台上,一网友晒出了自己前段就加入购物车的一款咖啡壶,原本售价190元,上个星期已经涨到了270元。

记者在淘宝平台上搜索该咖啡壶后,发现10月21日主页面显示该商品双11折后价为209.52元,比大促前的原价还高出了约20元。记者又通过第三方查价平台查询了该产品的近期价格变动,价格曲线显示,9月份,这款咖啡壶的价格一直稳定在190.71元。

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有网友发现,10月13日自己购物车商品的总价为3900元,在10月14日白天(第一波双11抢购开始前)总价突然变成了4900元,购物车里的商品涨价累计达到了1000元;前一天向客服咨询的商品,对话框中显示商品的券后价为104.74元,第二天再点进对话框,同款商品价格的券后价已经变成了289.84元……

也有不少消费者就商品先涨后降的问题询问客服,但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商品已经是最低价”“再领一些券会更便宜”等无关紧要的回复,还有部分消费者特地在上个月开始就记录购物车中的商品价格,同样发现了一些商品在10月开始集中式涨价。

比价曲线存在出入,消费者想要“简单低价”依旧困难

对于商品价格波动的问题,较早以前就有部分电商平台上线了比价功能,供消费者查询商品的历史价格。但结合部分消费者的使用反馈和自己的测试体验后,记者发现平台监测价格走势的功能也不一定百分百可靠。

首先是平台的价格波动曲线与实际价格变动情况存在出入。记者在淘宝加购了一款电竞游戏鼠标,并通过三个第三方查价平台查询了该鼠标10月份的价格走势,三个平台均显示该鼠标10月12日从原先的899元涨价至1399元,随后在14日又降价至599.25元,该价格一直持续到21日下午没有变化。而在淘宝平台中该商品的价格波动曲线显示,其从10月8日开始降价后价格保持不变,没有12日的涨价记录。

除了记者看到的这款鼠标之外,不少网友都发现在自己购物车中价格“大起大落”的商品,在平台的价格波动曲线中都找不到踪迹。对于价格波动曲线与其他平台存在出入这一问题,淘宝官方客服向记者表示:价格数据由平台智能监控,目前智能系统更新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有部分参与大促的商品历史价格存在并未被记录的情况。有网友反馈自己购物车中有一款价格“先涨后降”的鞋子,但在查询其价格波动曲线后发现在10月21日前它的价格都未被记录,而页面则显示“历史价格回溯中”,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比价。

另外,记者在对比了身边不同用户的购物车页面后发现,有部分商品连右下角的“价格波动”这一点击选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提记录历史价格进行比价了。

而让消费者抱怨的双11机制还不止于此,一些电商平台的会员优惠门槛也在变高。

以淘宝平台为例,今年618大促平台88VIP能够使用积分兑换的优惠券中,最低消费额度为“满1200元-100元”,而双11只有“满3000元-240元”和“满7000-560元”两种优惠券。对于部分会员用户而言,自己的购物总额达不到最低使用门槛,也就少了一份折扣,提高了优惠券的最低消费额度也变相压缩了消费者享受优惠的空间。凑足了最低使用门槛的用户也有新烦恼,优惠券冗长的使用规则和限制品类,让不少消费者都遇到了“好不容易凑够单却发现有几件商品不参与优惠”的情况。

大促进程刚过三分之一,被层层包装的“史上最长双11”有的最大变化好像还只停留在它的时长上,复杂的优惠机制和先涨后降的“作弊式”优惠依然普遍存在,而消费者最期待也是最需要的“简单低价”,何时能真正回归还是个问题。

(原题:《先涨后降依旧存在 比价曲线也不靠谱 优惠门槛逐年提升》)

    责任编辑:谢春雷
    图片编辑:朱伟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