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书评丨去殖民化的迷思与非洲能动性 ——评《反对去殖民化:重视非洲的能动性》
尼日利亚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非洲政治思想教授、现任康奈尔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席的奥卢菲米·塔伊沃(Olúfemi Táíwò)于2022年出版了新著《反对去殖民化:重视非洲的能动性》(Against Decolonisation: Taking African Agency Seriously)。在这本著作中,奥卢菲米·塔伊沃展开了一次批判之旅,对围绕去殖民化运动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影响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重构。
奥卢菲米·塔伊沃认为,“去殖民化”这一概念被过度泛化和误用,导致了对非洲历史和文化的曲解。他首先区分了去殖民化的两种概念,1:指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主权,这一阶段的去殖民化是明确的,其目标是恢复非洲国家的主权和自主权;2:指在独立后,彻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包括文化、思想、语言等方面。[①]塔伊沃认为,这种过度扩展的去殖民化概念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无效。“我的论点遵循以下几个主要思路。首先,‘去殖民化’在各个思想领域——从文学、语言学和哲学,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医学——无处不在,这表明要么这一观点具有独一无二的解释力和/或分析力,要么它只是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套路,经常被用来表现当代的‘道德’或‘真实性’。”[②]在这一过程中,它窒息了非洲思想,剥夺了非洲的能动性。塔伊沃主张重新审视“去殖民化”的范畴,将其限制在政治和经济独立的意义上,而非将其扩展到文化、语言、哲学等各个方面:“我主张在有关非洲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我们应该使用的学术语言以及相关领域的讨论中摒弃‘去殖民化’。尽管‘去殖民化’论调的泛滥已经波及世界大部分地区(如果不是所有地区的话),但我认为,其恶劣影响和后果在非洲的论述中被夸大得更为严重。鉴于许多当代非洲思想家都将殖民主义及其后果置于前殖民地生活的中心位置,去殖民化思想对这些知识分子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就不足为奇了。”[③]
《反对去殖民化:重视非洲的能动性》的中心论点围绕着非洲人的能动性的恢复。奥卢菲米·塔伊沃认为,去殖民化目前的框架往往将非洲人定位为殖民遗产的被动受害者,而不是其命运的积极推动者,这不仅剥夺了非洲人的权力,而且在历史上也是不准确的,非洲人一直是其历史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摸爬滚打,并做出战略决策来塑造自己的未来:“在本书中,我希望向‘非殖民化’学者及其读者展示非洲本土天才如何利用各种物质和意识形态手工艺品实现他们的目的,而这些手工艺品在殖民主义之前、期间和之后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④]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奥卢菲米·塔伊沃分别从殖民化的历史、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对去殖民化展开了批判。
奥卢菲米·塔伊沃首先重新重新审视了去殖民化的历史进程,并揭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去殖民化运动,作为一种对抗长达数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和剥削的斗争,自二十世纪中叶起,便在全球多个角落掀起波澜,成为众多被压迫民族争取自主与尊严的象征。塔伊沃提醒我们,这场运动的初衷是推翻外来统治,恢复民族自决的权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的去殖民化论述似乎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锋芒,在一些情况下,它甚至退化成为一种空洞的学术标签或政治口号,用以装饰而非实质性地推动社会变革。塔伊沃进一步指出,当前某些去殖民化论述中存在的对殖民前非洲社会的过度美化,实际上是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扭曲。这种浪漫化的倾向往往忽略了非洲大陆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各种社会问题。非洲的文化遗产远非“传统”或“原始”所能概括,它包含了丰富的多样性和深邃的历史层次。非洲文明不仅有着自身独特的演变轨迹,而且在世界历史的洪流中,它与亚洲、欧洲等其他文明有着频繁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对非洲历史的细致梳理,塔伊沃旨在恢复非洲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无论是在殖民统治的阴影下,还是在独立后的探索与实践中,非洲人民都展现出了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他们不仅被动地承受历史,更是在不断地主动塑造和改写历史。在这一过程中,非洲人民对外来文化进行了选择性的吸收与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
奥卢菲米·塔伊沃对知识去殖民化的批判,源自于他对学术研究深度与广度的深思熟虑,以及对知识体系多元性的深切关怀。在他看来,去殖民化论述中不时出现的对西方知识体系的彻底否定,虽然源自于对历史不公的正当批判,但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导致非洲学术界的思想资源变得单一和贫瘠。塔伊沃认为,知识的去殖民化不应仅仅是对西方知识的一种排斥,而应是更为复杂和细致的对话与整合过程。他提倡的是一种更加开放和综合的学术路径,这种方法尊重并融合了不同的知识传统,避免了知识上的孤立和排他。塔伊沃警示,如果我们仅仅关注课程内容的去殖民化,而忽视了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那么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陷入另一种形式的狭隘主义,这种狭隘主义会限制我们接触和理解全球范围内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在他看来,真正的思想解放意味着拥有批判性地接触和评估所有知识形式的能力,无论这些知识源自何处。奥卢菲米·塔伊沃主张,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学术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承认不同知识传统的独特贡献,而且鼓励学者们进行批判性的参与和创新。他认为,只有这样,非洲的学术界才能在全球知识生产的舞台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同时为全球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种更具包容性的方法,塔伊沃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代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洞察力的学者,他们能够在尊重本土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批判性地吸收和融合外来知识,从而推动知识的创新和学术的进步。
在深入探讨去殖民化的政治和经济维度时,奥卢菲米·塔伊沃对那种认为非洲国家注定要受困于殖民历史阴影的观点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指出,这种宿命论的论调不仅无助于非洲国家的前进,反而可能成为现任领导层和决策者逃避责任的借口,让他们将所有问题归咎于过去的殖民统治,而不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塔伊沃强调,实现善治、建立问责机制以及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是非洲国家克服当前挑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他通过列举一系列非洲国家的案例,展示了这些原则如何在实际中得以贯彻和体现。例如,卢旺达和博茨瓦纳等国家,通过积极拥抱现代化和全球化,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非洲国家完全有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而摆脱殖民主义的长期影响。此同时,塔伊沃也指出了津巴布韦和南苏丹等国的政治动荡和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强调去殖民化言论而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他认为,这种倾向不仅无助于非洲国家的发展,反而可能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塔伊沃主张,现代性不应被视为西方世界的专利,而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非洲国家可以而且应当选择性地借鉴现代性的有益元素,并将其与自身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他倡导一种更加务实和开放的态度,鼓励非洲国家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利用全人类的智慧成果,以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公正、和平的未来。
奥卢菲米·塔伊沃在探讨去殖民化议题时,对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和身份政治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他指出,过度强调文化的纯粹性和真实性,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分裂和对异质文化的排斥,这种排他性的文化观念可能会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塔伊沃认为,这种对文化纯洁性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对文化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忽视。相反,塔伊沃提倡我们应该对文化持有一种更为动态和开放的理解,承认文化的混杂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他主张以一种更加灵活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文化身份,这种态度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团结,增强社会面对全球挑战时的复原力。在他看来,非洲文化历来是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它通过不断的交流和适应过程,吸收和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元素。这种文化的混杂性,不仅不应被视为对文化纯净性的“污染”,反而应该被看作是文化丰富性和创造力的体现。塔伊沃强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非威胁。他认为,非洲文化的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实际上是一种力量,它使得非洲社会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适应。他鼓励人们赞美这种文化的杂交特性,并将其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奥卢菲米·塔伊沃的著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批评者认为,他拒绝接受去殖民化言论,忽视了殖民主义的持续影响和赔偿正义的必要性,去殖民化仍然是解决历史不公正和促进社会正义的重要框架。然而,观点的支持者赞赏他强调非洲的能动性,并呼吁采取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方法。他们认为,奥卢菲米·塔伊沃注重实际治理和知识包容性,提供了一条优先考虑实际进步而非意识形态一致性的前进道路,他的批判鼓励人们以更具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来应对非洲社会面临的挑战。牛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费萨尔·德夫吉(Faisal Devji)就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奥卢菲米·塔伊沃的著作是对当代全球南部去殖民化文化、语言和政治努力的有力和急需的反击。奥卢菲米·塔伊沃优雅地展示了这种目标的无知和暴力,开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将帝国的顽固性作为我们时代伟大的思想和政治主题之一。哈佛大学非洲与非裔美国人研究和比较文学教授拜欧顿·杰伊夫(Biodun Jeyifo)同样赞赏奥卢菲米·塔伊沃的观点,他认为,奥卢菲米·塔伊沃的著作展示了“去殖民化者”是如何将最有才华和影响力的非洲学者、思想家和作家的作品视为不真实的非洲作品。
奥卢菲米·塔伊沃对去殖民化运动的批判挑战了非洲学术界中普遍存在的“去殖民化”思潮,挑战读者重新思考去殖民化运动的假设和目标,强调了非洲人的能动性、责任感和知识包容性,并呼吁学者们重新思考非洲现代化的路径。塔伊沃的论点虽然具有争议性,但却鼓励人们就非洲社会的未来开展更加细致入微、更具建设性的对话。总之,《反对去殖民化:重视非洲的能动性》是任何对非洲后殖民复杂性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其犀利的批评和令人信服的论点为当前有关去殖民化、身份认同和发展的争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①] Olúfemi Táíwò, Against Decolonisation: Taking African Agency Seriously. London: HurstCompany, 2022, p18.
[②] Against Decolonisation: Taking African Agency Seriously, p19.
[③] Against Decolonisation: Taking African Agency Seriously, p20.
[④] Against Decolonisation: Taking African Agency Seriously, p22.
作者:余静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