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上抗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最终,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90年前那段伟大远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为铭记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主办,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协办的“北上抗日”——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10月10日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召开。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松江区委党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上海抗战研究会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单位的特邀嘉宾和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和主旨发言阶段由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秘书长唐磊主持。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在发言中讲到,红军长征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历史关联。首先,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所以产生于特定战争年代的伟大长征精神,其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担当使命、斗争风格这些本质内涵,都是与建党精神一脉相承的。其次,上海是长征的“扩音器”,全世界得以通过上海这个窗口了解红军,了解长征。上海也在中共中央长征决策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上海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长征提供了人员支持,长征时期许多党和军队的干部曾在上海工作学习。红军长征与上海这个题目仍有待进一步地挖掘研究。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途,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军长征与战略转折
上海抗战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作了题为《遵义会议与长征精神》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的伟大开端。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从那以后,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主地把握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开始确立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抗战研究会副会长马军作了题为《长征:毛泽东领袖地位的初创》的主旨发言。他在发言中阐述了长征中逐步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过程。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扎西会议贯彻完成了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苟坝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由毛泽东全权指挥军事, 取得了“四渡赤水”战斗的胜利,使红军长征变被动为主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坚决开展同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斗争,有效化解了党内分裂的危机,维护了党以及红军的团结统一。在毛泽东的正确战略和方针领导下,红军得以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会议主题发言阶段由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主持。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吴海勇作了题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毛泽东论持久战观点的产生》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论持久战》虽然发表于全民族抗战爆发10个月之后,但它的酝酿以及某些观点的形成,或可追溯到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战略思考。《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战以弱搏强的战略理论,中国共产党经历的10年土地革命战争,正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进行的,而全民族抗战面临的仍是敌强我弱的形势。因此,毛泽东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长征时期,红军以弱搏强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进行了系统总结之后,才能从中汲取其对全民族抗战的指导意义,写出《论持久战》这样的不朽篇章,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
多维度的长征研究
复旦大学望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谈思嘉作了题为《女红军在长征中的伟大贡献》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女性是红军长征的重要主体,女性投身中国革命战争,体现了她们对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两大目标的追求。红军长征中的女性肩负着前线作战和后勤保障两项任务,克服了巨大挑战,彰显了女性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郑天骄作了题为《行动·话语·符号:长征时期红军会师的仪式考察》的发言。长征中红军会师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郑博士运用仪式理论从微观层面考察长征中的红军会师庆祝活动,在历史和政治两个维度探究长征中红军会师庆祝活动的实际操演,并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展革命历史类纪念活动对强化广大群众对革命历史的认同,为实现民族复兴凝心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海军军医大学副教授张冬梅作了题为《让长征精神万代传扬——〈长征画传〉创作谈》的发言。她在发言中讲到,作为“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之一,《长征画传》是一部主题鲜明,全面系统介绍红军长征光辉历程的精品力作。《长征画传》中展示了大量历史照片、长征文物和旧址的图片,以及有关红军和长征的美术作品,将长征各个阶段的重要战斗、重大事件形象地再现出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的教科书,有助于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宣传革命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共松江区委党校党研室主任、副教授张大伟作了题为《陆定一诗歌中的殷殷战鼓》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讲到,作为苏区共青团宣传部长,长征中的时任《红星报》主编、总政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长征途中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以团结军民,鼓舞士气。因为艰苦转战,流传下来的虽不多,但几乎每篇都是记录长征历史的重要篇章,深入人心,广泛流传。陆定一的诗歌生动反映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也充分展现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红军走过的夹金山。
红军长征与上海
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朱少伟作了题为《长征故事早期传播与上海》的发言。他指出,上海是红军长征早期传播的重要宣传阵地,是让世界了解红军壮举的“扩音器”。陈云在上海撰写了回忆长征的文稿,集体创作的红军长征回忆录汇编《二万五千里》的早期誊清稿被保存在上海,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董建吾的《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等介绍红军和长征的著作文章在上海出版,这些著作文章突破了当时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让全世界得以了解真实的红军和长征,也为今天的长征研究提供了宝贵史料。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江文君作了题为《红军长征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上海的形成》的发言。他指出,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始终高举北上抗日的大旗,长征中开展的统战工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为中心,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统战工作。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逐渐成为抗日救亡的一面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韩洪泉作了题为《上海与长征之历史因缘的多维考察》的发言。韩教授的发言从多个维度呈现和诠释了长征及长征文化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厚渊源。他指出,红军长征在百年党史、中国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的万里长征,其实是从上海出发的。上海为长征队伍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也为长征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繁荣长征文化,对走好新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福进对会议作了总结,回顾了各位专家的发言亮点。他强调了红军长征与上海的历史关联,指出在上海进行长征研究的重要意义。纵观以往的研究,关于长征的著述文章可谓汗牛充栋。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长征研究展开了多角度、多学科的考察,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史料挖掘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展望未来,长征研究在深化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加强实践力度和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有不断深化长征研究,才能更好传承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