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尤溪县朱子文化传承启示:润物无声,助力经济,惠享世界

澎湃新闻记者 宋昕倩
2024-10-21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朱熹被称为朱子,是集儒学之大成者,其学说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政治和伦理思想,还体现了对社会和世界的深刻洞察。他创立的朱子理学体系(新儒学),标志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千年发展期。历经千年,朱子文化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朱子的诞生地,素有“千年古县·闽中明珠”美誉。

这片土地不仅是朱子的出生地、成长地,更是朱子文化的摇篮。灿若星辰的朱子文化遗迹,让这里成为传承与弘扬朱子文化的一片肥沃土壤。

近年来,尤溪县充分发挥朱熹诞育地资源优势,通过修复朱子遗迹、挖掘朱子文化、打响朱子品牌等举措,不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文明乡风,更是打造出一座以“崇文重教、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为内涵的“朱子文化城”,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尤溪县朱子文化园夜景。  视觉中国 图

10月15-17日,第三届考亭论坛在尤溪举办,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主办,中共三明市委、三明市人民政府承办。

考亭书院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是朱子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考亭学派,成为当时全国学术和教育中心。而尤溪作为朱子的诞生地,保留了大量朱子文化的遗迹。第三届考亭论坛在尤溪举办,旨在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弘扬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陈来在会场上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朱子文化可以被视为对孔孟思想的进一步阐释与推进,并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意义。

生命力长久,朱子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朱子的诞育之地,尤溪对朱子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在尤溪这片土地上,朱子文化深深植根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信是朱熹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朱子认为,“诚”就是真实不伪诈,是天理本来的状态。

在尤溪县北部的半山村,朱子的诚信文化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传承。

曾经的半山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垃圾村”、“赌博村”和“空壳村”,劳动力外流,环境脏乱,赌博成风,村集体负债累累。

2015年,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上任,他秉持朱子的诚信思想,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大力推行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迅速凝聚了人心,改变了村风村貌。

“目前,我们已开设8家无人值守小铺,从未发生商品丢失的情况。”梅仙镇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燕向澎湃新闻介绍。

尤溪县半山村村貌。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如今,半山村不仅摒弃了陋习,还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庄。

在另一边的桂峰村,朱子的理学思想也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桂峰村被誉为“山中理窟”,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南宋时期,朱熹大弟子蔡元定曾在此讲学,桂峰村将其视作文化导师,并以此作为学习传承的方向,以耕读传家,尊崇忠孝之义。

在这样传承下,桂峰村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尤甚,并因此建造了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屋舍。2007年,桂峰村凭借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的旅游产业日渐兴起。

八年后,桂峰村迎来了第一条三级公路,此后,桂峰村乘着全域旅游的东风,打造了朱子研学游、晒秋节、玫瑰花谷、蔡襄家风家训馆等文旅项目,走出了一条以文塑产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朱子故里,尤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起分步实施10条旅游道路建设,实现重点景区和重要交通枢纽直连直通,与福州、厦门等客源市场无缝对接。

桂峰村至今仍强调传承蔡氏家风家训,朱熹大弟子蔡元定是桂峰村的文化导师。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半山村、桂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是尤溪县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尤溪县将朱子文化的精神与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形成了良好的传承发展文化空间。

尤溪县委书记周庆裕介绍,尤溪县已制定实施《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2-2035)》,建成了大理公园、紫阳公园、十里朱子文化长廊、青印溪‘一河两岸’景观工程等朱子文化项目,并设立了全国首家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非遗展示体验馆。尤溪县正在打造独具闽中地域特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中华理学文化名城。

朱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尤溪,这首《观书有感》人人皆会。

居民张敏告诉澎湃新闻,尤溪人从小就受到朱子文化的熏陶,大家都以是朱熹诞生地的人为荣。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朱杰人认为,朱子的思想贯穿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朱子的思想,可以提升每个人的文化、精神和文明的素养和水平。

“朱子文化发轫于福建,却未囿于福建。”在10月16日举行的第三届考亭论坛开幕式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致辞道,朱熹精深的哲学思想、深切的淑世情怀和卓越的治理智慧使其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仅成为中国近古数百年的正统思想,而且东传日韩、西渡欧美,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影响。

对此,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教授朱光镐十分认同。

“朱子提倡的书院、乡约、社仓、礼学等具体政策、机构和机制,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了儒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对东北亚产生了深远影响。”朱光镐认为,朱子学说中的这种日常化的方法论在当今社会也是必需的。

10月16日,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崔英辰在尤溪手持两张韩国纸币,介绍朱子文化在韩国的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韩国成均馆大学终身教授、韩国朱子学会创立会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崔英辰说,自儒学传入其国境以来,对韩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当今韩国流通的1000韩元与5000韩元纸币正面,分别印刻着儒学巨匠李滉与李珥的肖像,这是韩国对儒学高度重视与尊崇的象征。

在大洋彼岸,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教授田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20年前就被朱子的思想所吸引。多年来,他出版了《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朱熹的思维世界》《旁观朱子学》等多本有关朱子学说的著作。

田浩认为,朱熹不仅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还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在其身上能学到很多做人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指出,朱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润物无声,朱子文化在尤溪传承发扬

为了传承朱子文化,与世界分享朱子学说的精髓,尤溪县采取了众多举措,包括举办考亭论坛、成立朱子文化研究会、塑造朱熹雕像、重建南溪书院、拓浚半亩方塘等,强化朱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完成了大量遗存核查与整理,并发表了多部研究著作。

在此基础上,尤溪县因地制宜,打造朱子文化特色品牌,推动朱子文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组织游学、寻根、书院之旅,并推出“熹宝”IP等衍生品,全方位普及朱子文化。

10月17日,纪念朱子诞辰894周年祭典在尤溪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列平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全市目前注册“朱子”商标36件、“朱子故里”商标44件。“从健全传承保护体系,到加强宣传教化,再到打造文旅品牌,三明正不断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南开大学教授卢兴认为,相关举措可以很好地展示尤溪地方文化,提升城市知名度。“不仅让世界各地学者有机会更深入地认识朱子故里,也让尤溪的朱子文化得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进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研学、投资,促进整体的繁荣发展。”

就在第三届考亭论坛举办期间,从10月15-17日,“与君共弦歌”朱子古琴音乐会、《南溪书院志》新书首发式、亚洲朱子文化交流校地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朱子诗词书法名家作品展、朱子诗词大会、纪念朱子诞辰894周年祭典等活动接连上演,全方位介绍“朱子文化”传承千年、影响世界的魅力,也系统展现三明市和尤溪县在传承发展朱子文化上的种种努力和收获。

近年来,尤溪县积极挖掘提炼朱子文化精华,打造一批朱子文化项目硬件设施,并结合文化内涵,推出一系列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朱子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

美国教授田浩告诉澎湃新闻,他的女儿也在研究中国历史,他也经常和朋友聊朱子文化。他认为,尤溪举办的和朱子有关的活动非常有趣,希望以后有更多外国人能来尤溪参加这些活动,进一步了解朱子文化的当代意义。

尤溪人从小就受到朱子文化的熏陶,图为10月15日在尤溪举行的朱子古琴音乐会。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纪念朱子诞辰894周年祭典的志愿者张敏自豪地说,自己虽不是朱熹后代,但是作为尤溪人,从小就会受到朱子文化的熏陶,“在尤溪,‘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诗大家经常挂在嘴边,我们都以是朱熹诞生地的人为荣。”

10月16日下午,在“朱子诗词”书法名家作品展上,朱熹第30代裔孙、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创会理事长朱茂男提笔写下“理一分殊”四个大字。他告诉澎湃新闻,通过书写朱熹的诗词作品,并用书法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可以加深两岸人民对朱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朱熹作为两岸共同尊崇的历史文化人物,他的诗词和思想是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10月16日,厦门大学原校长、朱子学会会长朱崇实告诉澎湃新闻:“新时代朱子文化的传承要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一定要润物细无声,要从平常的一点一滴去做起。”

设计 王璐瑶

    责任编辑:王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