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城市的“脸面”不能违背民生冷暖

2019-01-25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近日,住建部通报了甘肃省榆中县北入口环境整治项目、陕西省韩城市西禹高速韩城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存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政绩工程”“形象工作”的问题。

韩城总投资1.9亿元的项目刻意追求“鲤鱼跃龙门”的形象效果,无实用功能的假山造价高达2000元/平方米,榆中“造景”与“造门”花费资金也高达6200万元。

与机场、火车站一样,高速公路出入口通常被视为当地的“脸面”。“脸面”虽重要,终究只是一张皮。在形象工程上消耗过多资源,难免影响更重要的民生项目。两个被点名的地方经济都不算阔绰,榆中县还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搞排场,恐怕是“打肿了脸充胖子”,暴露了地方发展思维的严重欠缺。

况且,一些地方政府耗费巨资建立的地标性工程,通常还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在此次通报的案例中,无论是“鲤鱼跃龙门”,还是仿古城门,都存在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的问题。而在审美风格上,两座建筑物也缺乏设计感,甚至散发出“土味”。

唯一能看得到的特点,无外乎就是规模上的“大”。大费周折修建这些建筑,到头来只是自欺欺人,给地方形象“减分”。

地标性工程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问题,已成为检查地方政府施政理念和决策能力的重要窗口。前些年,中央就批评过一些地方搞“奇奇怪怪的建筑”。现在看来,审美低劣、功能性欠缺、耗费公帑的地标性工程依然为数不少。

领导意志过多地干预地标建设,恐怕是类似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领导审美能力欠缺不一定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尊重专业观点、不向公众征求意见,而是搞一言堂,让领导意志成为决策的主要依据,地标建设的效果就会走偏。让专业人办专业事,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才能打造人民满意、社会认同、审美水平较高的地标建筑。

地方政府动用巨额财政资金修建形象工程,也暴露出当地政绩观念的落伍。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实实在在地提振当地经济,不把民生冷暖放在心头,而追求什么浮夸的大型工程,此等政绩观无疑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严重脱节。相关决策者在启动这样的工程时,其真实动机是什么?有没有不正当的利益输送?也要好好地查一查。

城市的美好形象,来源于人民群众真诚的认同。在外部形象上大搞排场,搭虚头巴脑的架子,只是一时的蒙骗。这类形象工程被查出后,有关方面后续整改和维护还要花费不少成本,甚至有可能留下难以修复的烂摊子和疮疤。对于当初的主导者理应严肃问责,让后来者不敢逾越底线,从而督促地方政府在开展城市建设时,真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突出位置。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