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政协调研报告|历史风貌保护要强化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
2018年,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展了“传承文脉,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专题调研。
课题组成员深入上海市中心城区的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郊区的部分历史文化风貌区,梳理历史风貌保护的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围绕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历史风貌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与建议。
“保护历史风貌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日,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蔚中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这同时也是一件难事,“因为现在还存在短板,认识上需进一步提高,工作上需进一步加强,保障上需进一步到位。”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在推进历史风貌的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适应,怕保护历史风貌影响本区域经济发展;在保护利用上,仍有一些历史建筑没有取得应有的“身份”,没有纳入保护范围;统筹协调上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对此,课题组建议要转变观念,摒弃以拆房、腾地、开发为主的旧区改造模式,树立文化保护观念。注重统筹,健全市级主导、区级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街镇层面设立社区规划师。聚焦重点,如在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打造工业遗产带,条件成熟时建设工业博物馆。强化保障,强化整体保护、积极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大对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周蔚中表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历史风貌保护,多方协力、多策并举破解难题,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划定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市政建设思路实现了由‘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慧敏说,她近年来实地察看了历史建筑、古镇、工业遗产、街区、民居等不同类型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利用,“也看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王慧敏认为,目前历史风貌如何活化利用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她建议加强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背后故事的整理,让历史文化风貌区成为体现城市温度的“文化客厅”。
课题组成员之一,民革上海市委常委杨德钧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上海历史风貌保护问题,他曾为此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老城区。
“课题从7月下旬启动到11月下旬结题,短短4个月中,课题组进行了50多次调研,遇到过酷暑天,经历过大雨滂沱。” 他说,课题组全身心投入其中,自己的建言也得到了相关委办局的赞同,其中不少都被写进了调研报告。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