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报:大学生涌入小学生口算APP,只是“搞笑”吗?
近日,一款给小学生练习口算、检查作业的学习类APP走红。原因是其上线后,吸引了不少成年人使用,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大学生们不仅自己玩,更由于系统的随机匹配机制,与小学生“对线”,凭借实力“狂虐”小学生。有家长担心,来自大学生实力悬殊的“炸鱼”,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一则“搞笑”与“严肃”并存的新闻。一方面,本是面向小学生、训练口算的APP,却涌入了大量“非目标用户”的大学生,这让人有些意外,只怕也超出了APP运营方的预想;大学生对小学生的“完虐”,也颇有些喜剧效果,尤其是对大学生一方而言。这让人想起,某款游戏大火时,出现过大学生被小学生“虐哭”的场面。
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学生使用口算APP时表现出的绝对优势,难免会带来压迫感。家长们担心这会转化为对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挫败其学习积极性,这种担忧也绝非多余。
造成这种分裂观感的本质原因,在于这类APP的定位不清晰,既想要学习属性,又想要娱乐属性,这就会导致目标群体的模糊不清。诚然,学习性和娱乐性并非完全冲突的,作为一款面向市场的APP,开发运营方想最大化“兼容”目标用户的心思也可以理解。但最起码,APP的主流属性是什么、主要目标用户是谁,需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谋划布局,且要通过具体的规则设计予以落实。
该APP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其发布的功能升级公告中称,APP已经采取应对措施,优化了口算PK的匹配机制,增加了【巅峰对决】比赛模块。“希望大朋友们可以到同等实力赛道中PK,减轻小朋友们的压力哦。”这种对于用户感受和诉求的迅速反应,值得肯定。
不过,有用户反映,自己在注册使用口算PK时,发现平台对于注册者的年龄、身份审核和认证缺乏实际约束力,成年人、大学生可以注册成为小学生用户,与任意年级的小学生PK。换句话说,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轻松避开APP针对用户的分类机制。有人由此表示,平台应当更严格审核流程,加强用户管理。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
但问题是,哪怕是标榜学习类APP,只要是面向市场,为了吸引用户,就难免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被赋予娱乐性、趣味性,指望完全通过严格的监管来将用户分成泾渭分明的群体,希望不同群体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恐怕是不现实的。平台能做的,更多是明确规则,但这种规则更多是引导性的、建议性的,而非强制性的。
还有人指责热衷与小学生PK的大学生“幼稚”“秀优越感”,这也大可不必。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考试、实习、求职之余,练练相对简单轻松的口算,无伤大雅,不应该被过多指责。很多人在战胜小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更多也是站在自身角度而言,看到了口算PK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对于小学生及其家长带来的心理负担。显然,这种忽视主要是双方立场、身份和心理差异造成的,而非故意,更非恶意的。因此,还是那句话,可以劝导成人用户、大学生们更多考虑未成年人感受、遵守游戏规则,找同龄人PK,但不能随意搞道德绑架。
尽量让不同“赛道”的用户满意,让小学生们在游戏中锻炼口算能力、提高口算水平,让大学生们在PK中释放压力、获得乐趣,平台需要不断琢磨、精进管理,也需要所有用户的配合。关键在于,人人都遵守规则、守好边界,并对他人更多点同理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