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丨还有多少黑药店、假处方在欺诈骗保?
近日,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在筛查数据时,发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家药店,有96名参保人购买药品金额特别巨大,最多的两年间超过了百万元。国家医保局派出专项飞行检查组前往哈尔滨展开调查,根据调查4家涉事药店,上万张手写假处方,总计金额已经过亿元。
截至目前,已全部解除涉案的4家“双通道”药店医保服务协议并责令停业配合调查。公安部门全部刑事立案,共冻结涉案医保基金6223万元,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和治安处罚共计51人,其中刑事拘留13人、取保候审15人、行政拘留3人。
近年来,各级医保部门对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一批涉嫌欺诈骗保的机构被解除协议、移送公安。但这次案件的违法情节、涉及金额还是让人震惊。可作为对比的是,前段时间引发全国关注的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案,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2228.4万元。
而此次4家药店就涉嫌骗保过亿,这样的“小店大骗”再次警示社会:医保基金在现实中的“跑冒滴漏”程度,决不容低估。
更值得深思的是,虽然涉案金额非常大,但骗保手段却并没不“高明”。如药店之所以处心积虑地提前准备好上万张手写假处方,主要就是为了规避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售卖处方药的风险。而“不用处方也能买到处方药”的现象,在当前的线上线下药店中,都有一定普遍性。可见,要有效压缩骗保空间,首先还是得从规范最基本的药品销售环节做起。
对此,除了医保部门加大飞行检查和日常抽查力度,引入社会监督也很重要。毕竟,当前药品销售在线上线下的网点都很多,如果完全依赖监管部门的查处,难免力有不逮。事实上,国家医保局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工作机制,更好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基金监管。如2022年以来,全国共发放相关举报奖金368万元。
另外,还要更加注重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此次4家药店被查处,由头就是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在筛查数据时发现猫腻,进而以飞行检查的方式介入调查。对一些大额的特殊处方,加大大数据监测、筛查力度,尤显重要。
此案中有一个代表性案例:涉事患者只需要一盒某特效药,然而根据统计,其两年内购买了约160盒,共服用了800天,远超临床合理用量。这样的异常数据,理应成为关注的重点。更进一步说,对于这样的大额账单,在医保大数据系统中设置自动预警,及时提醒监管部门开展跟进核查,值得在技术上予以实现。
除了加强事前的预防,加大事后的追责力度,以打消一些医保蛀虫的侥幸心理,同样重要。就在上个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其中定点零售药店的主要负责人——药品经营许可证上的主要负责人,也是被管理对象。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往查处了大量违法违规案件,由于只能处理到机构,个人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将监管对象由定点医药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和药店经营管理人员,真正实现“监管到人”,将极大提高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震慑力。相关制度还需进一步落实到位。
医保基金是“看病钱”“救命钱”,决不能变成“唐僧肉”。无论是保障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还是增强医保制度的公信力,有效守护好医保基金的安全都越来越重要。这背后,考验的还是法治、社会治理能力。
针对这次查出的问题,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之前当地医保部门也都查过,但是不够深入,不够仔细,“反映出斗争精神、斗争能力有欠缺,特别是对这种全链条造假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这个细节也提示:预防、查处欺诈骗保,地方医保部门首先要“长牙”。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