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将进酒》不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不少人认为,李白的诗,《将进酒》排第一。如果按知名度排序,《将进酒》排第一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是笼统地说《将进酒》排第一,就不严谨了。譬如,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综合衡量起来,就完全可以排在《将进酒》之前。
论激情,论气势,论信息量,论酣畅淋漓,《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超过了《将进酒》,至于思想深度、批判性、艺术感染力,更非《将进酒》可比。
现将《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分为四段,略加点评。
第一段: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这一段属于点题,题目中的“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一一点出。这里有对夜空的描写,有对气候的描写,有对人生的感慨。其中对夜空的描写,大气磅礴,雄浑壮阔,笔力不凡。
第二段: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如果说第一段的情绪比较舒缓,那么第二段就开始有些急促了。这一段提到的两件时事,都与玄宗有直接的关系。玄宗以看斗鸡为乐,于是斗鸡之徒也跟着身价飙升,不可一世。石堡之役,唐朝以损失数万人的代价,才攻下吐蕃的石堡城。问题的关键在于,唐朝根本没有必要攻打石堡城。没有必要也要攻打,这完全是玄宗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的结果。诗中虽然只提到哥舒翰,但是问题的根源还在玄宗皇帝那里。
由于对宫中斗鸡和攻打石堡这两件时事予以抨击,这首诗的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第三段: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
这一段在节奏上变得更加急促。前七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同时也是比喻):鱼目与明月(指明月珠)对比,骅骝与蹇驴对比,《折杨》《黄华》与《清角》对比,《巴人》与《阳春》对比。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善恶美丑的冲突,对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从“一谈一笑失颜色”到“谗言三及慈母惊”,写小人谗毁之可怕,语言非常犀利。
第四段: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也不足贵,穷也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这一段的大意是: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洁身远害。
“董龙更是何鸡狗”用典稍僻,这里解释一下。十六国时前秦的右仆射董龙,巧言善媚,深得国君宠幸。司空王堕,刚正不阿,不屑与之为伍。有人劝王堕不要得罪董龙,王堕骂道:“董龙是何鸡狗?”
如果说“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中的“绛灌”“屠沽儿”泛指朝中的权贵,那么诗中的“董龙”,恐怕意有所指。联系下文的“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诗人的用意就显而易见了:董龙善于媚上,李林甫更是善于媚上;前秦的司空王堕为董龙所害,而李北海和裴尚书都是为李林甫所害。原来董龙所指,正是当朝最大的权奸——李林甫。
“董龙更是何鸡狗”,骂得何等痛快!李林甫炙手可热,毒如蛇蝎,死在他手里的正直之士不胜枚举,李白却敢于怒骂此人,其胆量之大,实属罕见,或许只有杜甫的诗句“关中小儿坏纪纲”、“奸雄恶少皆封侯”差可比拟。
总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思想性和艺术性俱臻妙境,篇幅虽长(相当于两首《将进酒》),但精练紧凑,一泻千里,诗中的金句纷至沓来,变幻莫测,读之荡气回肠,堪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杰作。
笔者无意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列为李白诗第一,若非要排个名次的话,《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应在《将进酒》之前,反正第一不应是《将进酒》。
有人一说到七律第一名,言必称杜甫的《登高》。最早把杜甫的《登高》推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是明代的胡应麟。其实胡应麟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必奉为圭臬。实际上,杜甫的与《登高》的水准不相上下的七律多着呢,七律第一不一定非《登高》莫属。给诗歌排名,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不可以的情况下,就不要硬排,不要硬下结论,还是模糊一些比较好。总有人喜欢给唐诗搞各种各样的排名,究其原因,往往属于搞噱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