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沪之间⑤|高质量孵化器,谁能建?
【编者的话】
“在北京,看上海”,“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系列于2024年5月17日正式启动。“京沪之间”旨在解析中央政策,探讨上海思路。
第一场研讨会,畅谈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上海战略。第二场研讨会,聚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第三场研讨会,关注科技金融。第四场研讨会,讨论新税制与新业态。第五场研讨会,探析什么是高质量孵化器。
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缉慈,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副主任、京盛景嘉成投资合伙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咨询专家杨跃承,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以及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驻北京代表张洪波。
以下是“京沪之间”第五场研讨会最后一篇文章。
没错,中国迫切需要高质量孵化器。但更加迫切的问题是,有的“孵化器”是孵化器吗?
王缉慈教授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退休已十几年,依然关心创新集群的发展。2023年,她出版了文集《园区与集群——创新发展驱动区域发展之思》。
我打电话邀请她参加“澎湃下午茶”,讨论什么是高质量孵化器。她说,自己很久没去调研了,怕讲不好,“去学习,可以”。
两周过去了,她梳理了孵化器的演变以及孵化器在中国的发展。
越是迫切,越要冷静
“你应该找老范,他老是在讲这个事情,讲得很对。”老范,说的是火炬众创孵化博物馆馆长范伟军。
“还有杨跃承。” 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京盛景嘉成投资合伙人,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咨询专家。
王缉慈推荐的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清华大学教授、清华科技园创始人梅萌未能参会。颜振军在非洲调研。
我的同事还邀请到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驻北京代表张洪波。澎湃研究所刊登过研究这个机构的文章。
“澎湃下午茶/京沪之间”第五场的前一天,王缉慈发来了41页PPT《关于创业孵化器的随想》。
“1990年前后去天津参观创业中心,袁环主任兴致勃勃地谈论他创办的孵化器;到济南调研创业中心时,负责人谈及经营创业中心的艰辛。”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访学时,王缉慈去金斯顿市(Kingston)参观了一个孵化器。
谢里登(Sheriden)科技园区一个协会的负责人Gordon女士告诉她:“Incubator is one of my dreams. But incubator isn’t a money maker。”(孵化器是我的梦想之一,可是孵化器不是赚钱的机器。)
美国地理教授Malecki E J. 送过自己的著作《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ynamics of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hange》(《技术与经济发展:地方、区域与国家变化的动态》)给王缉慈。书里有十几页讲到孵化器及其区位。
后来,王缉慈把孵化器写进了1993年出版的《新的产业空间》和1994年出版的《现代工业地理学》两本教材。
41页PPT,为了正本清源。
1988年中国推出“火炬计划”,中国引进孵化器概念已经37年。王缉慈梳理北京中关村民营科技大事记,想到科海、京海、四通、联想、方正这些公司的兴衰。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2024年3月分析过《国有、民营与科研院所三类孵化器的优与忧》。2014年,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每年640家的速度增长,2021年达到6227家,位居世界首位。这篇报告提出,比起“量”,中国孵化器更需提升“质”。
王缉慈也很忧虑。“从国外传进来的孵化器的概念,到中国已经变味儿了:大兴土木,到处撒钱。孵化器、加速器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等概念被混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企业孵化器指南(2000)》就评价说,中国的孵化器遇到了对租户公司的援助不足、当地技术发展水平低、租户资金不足、孵化器管理薄弱等严重困难。趋势是利用国家财政扩大房地产,而忽视了对租户的支持服务。
指南包括《孵化器十个认识误区及其辨析》。这些误区,看起来都源于急功近利。
现在,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孵化器。事情越是迫切,越要有清晰的思路,时刻记住要到哪里去。
图片来源:王缉慈在“京沪之间”研讨会上的演讲PPT
成人达己,不惧挫折
范伟军从北京《标杆孵化器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和《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2023-2025)》讲起。“高质量孵化器是以全球一流孵化人才为核心牵引,具备硬科技创新策源、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科技企业孵化和全要素资源整合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他特别提到,高质量孵化器,首先需要高质量的孵化器负责人以及围绕这位负责人建立的团队。带头人要有企业家精神,能成人达己,懂产业趋势,擅长资源整合。
遗憾的是,根据他的了解,孵化器负责人普遍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他的意见是,推倒重来,重新定位,从零开始,以再创业的精神严格要求再出发,建设高质量孵化器。
杨跃承通过自己的企业孵化实践,讲到了孵化人自己要站在科技和产业最前沿。如何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好的孵化人是核心,也是第一难题。要孵化出优秀的企业,孵化器本身要有企业家精神。
杨跃承也认为,孵化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成人达己”,最重要的能力是服务和推动创业企业高质量快速成长并创造高价值、实现理想和目标。
张洪波介绍德国经验时说,孵化人“表面为他人作嫁衣裳,实则要让对方认可你的能力和品行,包括专业能力、沟通技巧、市场预见与遇挫折的承受力”,“要有‘慧眼’。”
前面这道窄门,要穿过去,不容易。
2024年9月20日14:00,我们聚在澎湃新闻简陋的北京办公室,朝阳区朝外大街22号泛利大厦610室。第38个年头,在高质量孵化器之前,我们期待更多真正的孵化器。
(本文作者张云坡系澎湃新闻副总裁、澎湃研究所所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