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届年轻人,清醒地“算命”
文编 | 新闻叙述课程学员 王万阳 税杨寒
运营 | 高 磊 赵静
责编 | 高 磊 黄玺澄
指导老师 | 王辰瑶
“要算塔罗吗小姐姐,看手相也行,爱情事业什么都算,十元一次,不准不收费。”
这是晚上七点后的大理古城街头。我从古城东门开始,顺着街道一路西走,每隔五米就有一家算命的地摊。摊前聚集着年龄各异的人,有大人带小孩问学业的,有年轻人坐着听爱情建议的……在占卜师的声声“预测”下,他们面色凝重地点头附和。
带着女儿看手相的母亲
古老的“算命”文化在当代还衍生出一些新形式——在线占卜、线上塔罗、AI算命等。
网络上的在线占卜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喜欢算命呢?
我从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出发,想要找到答案。
01 不错的算命生意
“坐下吧,先伸手,男左女右……”
我第一次看手相就是在学校附近的算命摊上。算命的老先生今年72岁,自称来自算命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做这一行的。今年五月以来,他几乎每晚六点都会来南大仙林校区门口的地下通道摆摊,直到八点半左右才结束。 一张红塑料布、两个马扎、几本卜卦旧书,老人就靠这些家伙什儿撑起了整个摊位。
地下通道里的算命先生
每当有了“生意”,他就会带上眼镜,操着一口泰州口音为求算者看相,30元一次,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每人大概持续十几分钟。“刚开始没什么人,后来人就多了,平均每天有十个人左右。”算命先生说。
算命先生正在给学生看手相
我就是其中一个顾客。在短短的十四分钟里,算命先生告诉了我不少“人生大事”,包括我未来事业、婚姻、以及命里的贵人。
老先生的身旁还围着不少像我这样的大学生。人最多的时候能把老人团团围住。他们或亲身尝试、或好奇围观,还有远远拍照的,想要发到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这一“奇观”。
小红书上关于校门口算命先生的帖子
02 为何算命
小红书上这篇帖子一出,吸引了不少留言。其中一个高赞评论是:“在大学门口算命,不跟往海南卖地暖差不多吗?我们经过科学洗礼的大学生谁会信这个呢?”
大学生真的相信“算命”吗?为什么“算命”?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先通过方便抽样广泛邀请身边人回答。截至目前,回收了164份问卷。
这些问卷告诉我们,有超过60%的大学生说自己曾亲身体验过算命,其中不乏多次尝试者。
塔罗占卜、生辰八字以及看相的算命方式最受欢迎,而有关事业学业、财运和桃花运的内容则最受关注。
算命者主要询问的内容
在被问到“为什么去算命”时,大家最认可的理由是:对“算命”本身感到“好奇”,想要去体验(69.7%);其次是想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64.65%);最后才是因为具体的人生困惑,想被“指点迷津”(41.41%)。
03 关于未知的“另类”认知
在地下通道看相,并不是我第一次算命。早在去年九月份,我就通过线上塔罗问过自己的“桃花还能烂多久”。那时我迫切想解决情感方面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干扰到我正常的生活。正好朋友圈看到有朋友在发塔罗,我就想“死马当作活马医”。
我线上塔罗占卜的聊天截图
和我相似的还有朋友apple,她也经常通过在线“塔罗占卜”询问如“对方是自己的正缘吗?”此类无法确定的问题。
我问apple,为什么这么喜欢算桃花?她坦言:“我想谈恋爱但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想通过算命偷偷地‘知道’。”
与apple同专业的苏程,自幼受长辈影响,经常会去算命。她对“算命”有一套理论:算命本质上表达的你对不确定生活的“在乎”。“翘课会不会被抓?算上一卦;与朋友跨国见面会不会顺利?再算一卦。”她觉得,去算命恰恰说明了人对未知有恐惧,但也想报点希望,“玄学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提供了另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不管是我,apple还是苏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其实并不怎么在乎占卜结果。好的就信,不好的就过滤。
算命先生说我“命里有五个贵人”, 但我总不可能等着“贵人”们排队来让我躺赢吧。
04 只是一个解压阀
我们和从不算命的朋友Luna,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面对现实,我们同样努力。Luna说她喜欢保留未来的神秘感,不想有任何人去“描述”它。
我访问的那些“算过命”的年轻人,从未让占卜结果支配生活。
牙牙是一名大二学生,一度面临转专业的巨大压力,经常整晚焦虑失眠,最严重时连褪黑素都不起作用。“就在我失眠到在床上辗转反侧时,在B站刷到了塔罗牌占卜的视频。”牙牙狠下心花100元请的占卜“大V”告诉她——有70%的概率成功。这的确帮到了她,当时帮她缓解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结局是现实的——牙牙最终并没有转专业成功。
这种体验并非孤例,很多人在面对压力时,都会想通过占卜寻求一丝安慰,哪怕只是暂时的。
吴棠是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中学当过地理老师。在决定辞职读博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太过迷茫便开始用算命解压,“但就像抛硬币一样,其实你在抛出之前,内心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她说。
同样遭遇长时间不顺的王同学,则通过看手相的方式寻求安慰。抽到“枯木逢春签”,王同学觉得:“虽然我只把这个当作游戏解闷儿,但(这)确实给了我慰藉。”一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说:“我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但有时算命像一个好彩头,能给我希望或者说勇气吧。”
05 怎样看待“算命”?
年轻人中流行的“算命”,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迷信”活动吗?
根据我自己的体验以及我们对周围年轻人的调查,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们回收的164份问卷中,仅有2.44%的大学生认为“算命”是封建迷信。
被网友称赞“最懂年轻人”的余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算命也是一种上进吧,就想自己的命运里是不是还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在前面等着。所以如果一个人连算命都不想算了,那可能真是消极了。”
算命,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年轻人在高压环境下试图给自己找的一点“精神支撑”,就像很多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总喜欢保留一点个人“怪癖”以求安全感一样。
所要把握的度就是:别把“精神安慰剂”当“药”吃。
“小算一下”带来的放松感,或许能让我们少点压力、多点希望、做出更符合自己本来心意的行动。但现实中的关键问题,还得靠真实的信息和真实的努力。
曾为“要不要退出拔尖班”苦恼的刘妤轩,也曾在压力下“算塔罗”,但内心告诉她,这样解不了现实的选择题。
最终,刘妤轩向班主任求助。两个小时的通话最终让她真正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老师用过来人经历,给了我很多真诚的建议。”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apple、苏程、Luna、牙牙、吴棠、王同学为化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算命.
[2]李珂.由算命现象谈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