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理解城市|陕北榆林,不只有煤
陕西省榆林市不仅是一座能源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这里的煤炭储量占全国储量的1/5,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天然气田,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还有储量10亿吨的石油。
行走榆林,这座因能源而腾飞的城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去其经济发展速度,还有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当地的古城、老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弘扬力度。
煤城榆林不仅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更是陕北百姓世代生活、居住的家乡。近些年来,陕北榆林因其经济发展速度备受瞩目,不过经济数据仅仅是理解一座城市的一个维度,如何更好地理解榆林?除去能源、除去经济,或许榆林的历史文化、榆林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榆林人70年来治沙造林的精神,都是理解这座城市更为生动的注脚。
榆林河滨公园。 延杨红 图
一
以北山和秦岭为界,陕西自北向南分为陕北、关中地区和陕南三部分。陕北是指延安市和榆林市。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边,这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镁等矿产资源储量非常丰富。
也因为此,榆林逐渐发展为国家的能源基地,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榆林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5;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拥有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此外,榆林还有储量丰富的岩盐、湖盐、高岭土、铝土、石灰岩、石英砂等资源,也是全国重要的兰炭、甲醇、聚氯乙烯生产基地。
榆林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每年的产量也处于全国前列。例如2023年,榆林共生产原煤6.06亿吨、原油1078.46万吨、天然气229.1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5.1%、9.9%。其中榆林的煤炭产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鄂尔多斯市。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因能源而兴的西北经济强市榆林,曾经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以榆林境内的明长城遗址为界,长城北部是风沙草原带,南部大面积为黄土丘陵地区。这里沟壑纵横、干旱少水,曾经一度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土塬上耕种的百姓靠天吃饭、收入十分微薄。
进入20世纪80年代,当时贫困的陕北榆林有了一项轰动全国的重大发现——榆林神木府谷地区蕴藏着877亿吨优质环保煤。
中共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官网曾发布的《神府煤田大开发——榆林第一个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一文中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国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能源供应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1980年国家煤炭工业部把鄂尔多斯盆地列为全国三大找煤区之一 ,要求在两三年内提交数百亿吨的煤炭资源储量……1982年12月9日,陕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八五队提交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勘探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 报告称榆林全区8个县储藏有可以开发的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062亿吨,榆神府煤田储量877亿吨,且埋藏浅、煤层厚、煤质优,尤其是神木北部主煤层适宜大型机械化开采。
而在后期的进一步勘测中证实,榆林地区的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田。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基本能源特点,一直以来,煤炭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之一。人们常把煤炭称作“乌金”,意指黑色的金子,可以想见40年前的这一重大发现,对全国乃至对榆林发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此后榆林的煤炭产量逐步增加。榆林统计年鉴显示,1985年,榆林市的原煤产量为160万吨,1990年达到394万吨,1995年达到1290万吨。此后每隔5年,榆林市的原煤产量都呈大幅度增长,到2010年,榆林市的原煤产量已经超过了2.5亿吨。
2002年时,《中国矿业报》发布文章称“榆林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这篇文章提到,据榆林市政府公布的情况,该地区现已发现煤、气、石油等八大类40多种矿产。该报道也详细讲述了2002年时,榆林市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能源输送工作的具体进展。
例如文章提到,当年,榆林全市原煤生产能力已达4700万吨,成为榆林市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是陕北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产业;榆林市天然气已实现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供气;榆林市将“西电东送”的煤电基地工程纳入工作日程,陕北煤电基地将建设成为全国特大型的坑口电站群,是全国规模最大、工程造价最低、上网电价最低的煤电基地,是“西电东送”北部通道最主要的送出点……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煤炭的产量、销量、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榆林的经济发展。榆林市委、市政府也意识到,过度依赖能源的发展模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榆林逐步向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转型。
2018年的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上,榆林确立了今后五年全市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的“12363”战略路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煤化工产业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三大目标。
榆林市还出台了全国首个煤化工高端化发展支持政策——《榆林市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从10方面对高端煤化工产业给予全方位支持,力争引进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企业、技术、项目落地榆林,全力打造“煤头化尾”的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简单来讲,煤化工产业就是从原来的只采煤、卖煤,逐渐转向更具科技含量、更多元的发展模式。比如将一块煤变成一块布,用煤制作牙刷、水杯、梳子等物品。还有更为复杂的,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高附加值的方向。
到2021年,榆林实现工业增加值3575.80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省第一;新材料、智能无人、氢能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1340万千瓦,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35%。
另据《榆林日报》报道,近年来一批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及清洁高效的载能工业项目在榆林建成投产,相继建成国能榆林化工、陕煤乙二醇、延长煤油气综合利用、中煤煤制烯烃等20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落地了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转化装置(延长靖边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装置(延长集团50万吨/年煤油混炼项目)、全国首个百万吨级煤间接制油示范项目(陕西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全国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中国华锦界电厂),国家能源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延长石油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启动项目填平补齐工程)。陕煤二期、国能煤炭综合利用2个千亿级项目即将开工,构建起了4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和一批精细化工项目的“4+8+N”项目支撑体系。
而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在榆林已实现产业化,“榆林版煤制油”被认定为“系世界首创,居领先水平”,煤化工装备自主化率达85%。
除此之外,作为西部最大的火电生产基地,榆林在新能源方面也有更多布局。
榆林地处黄河“几”字弯中心。早在2018年国家批复的《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包鄂榆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2016年常住人口1138.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30.2亿元。)中便提到,国家支持榆林打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将建设九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其中就有黄河“几”字弯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时,榆林全市电力总装机4301.2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已达到1431.3万千瓦。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到40%左右。而榆林也将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新能源产业,“十四五”末,榆林新能源装机达到2700万千瓦以上。
二
榆林不仅是一座因煤而崛起的能源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还有非常独特的陕北民俗文化。
明代沿长城设有九边重镇,自东向西分别为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也称太原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榆林是九边重镇之一。
在榆林市区内不时能看到榆林一南一北两座当地有名的古代建筑:位于榆林市北的长城遗址镇北台,和位于市区东边的凌霄塔。
“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这两句诗描述的便是明代榆林城的基本布局。台即镇北台,塔为凌霄塔,六楼是指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
这些明代建筑经过修缮或原址重建后,今天在榆林仍能看到,成为榆林古城、榆林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的镇北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是中国长城现存最大的烽火台。除去屯兵瞭望之用,镇北台也是监控台下蒙汉百姓互市贸易活动的重要场所。
据记载,榆林的商业和传统手工业兴旺发达,主要得益于蒙汉互市贸易的繁荣。到清代以后,榆林市内的蒙汉互市贸易多集中在“六楼骑街”的南北大街上。据《榆林县工商业联合会简史》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全县有商业、手工业从业者700余户,连同大小边商2000户以上,占榆林县城市居民半数以上。
榆林镇北台。矗立四百余年的镇北台既见证了榆林这一军事重镇所履行的重要使命,也见证了榆林蒙汉互市、民族交往交融,商贸繁荣一时的盛景。 高宇婷 图
镇北台长城遗址。 高宇婷 图
明代榆林的沿边市集。翻拍自镇北台长城博物馆
榆林还有其非常独特的陕北民俗特色,陕北方言、饮食,以及黄土高原上的陕北窑洞等等。榆林全市有38家博物馆,和陕北民俗相关的就有榆林民俗博物馆和陕北民歌博物馆两所规模较大的博物馆。
榆林民俗博物馆有两处展区都设在榆林市区的老建筑中。一处在榆林市榆阳区北大街田丰年巷的一处清代四合院里,一处在“六楼骑街”其中一楼的凯歌楼上。博物馆里详细介绍了榆林古城的城市建设,以及婚丧嫁娶、饮食、商贸、民宿特色等。
榆林民俗博物馆四合院展区。 高宇婷 图
近十万平方公里的陕北黄土高原上,几乎村村都有人会唱陕北民歌。“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呦,咱们招一招手。”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调子一起,原本抽象的“陕北民俗特色”这几个字,也具体、生动了起来。
榆林市为什么会给陕北民歌建设一座博物馆?榆林市榆阳区的一位领导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让祖祖辈辈传唱的陕北民歌有个自己的家”。
2018年,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榆林政务公开”上的文章 《陕西榆阳·陕北民歌博物馆建设历程纪实》中介绍,从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建到建成开馆的400多天里,相关工作人员跑遍了大江南北,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文物资料,共征集到古旧书籍、乐器、手稿、名人用过的物品等实物展品3370件;辗转京沪晋陕宁蒙等多地,专访名人专家130多位,走访采访民间艺人500多人,录制采集视频资料达400多小时;外出学习考察知名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35个;征集收录陕北民歌学术文章74篇。
更难得的是陕北民歌博物馆不仅设计了网上展馆,还将实体展馆的内容仔细陈列在了网上。即使没有机会到榆林实地走走看看的网友,也能在网上较为系统、完整地了解、欣赏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分类,以及陕北民歌唱响全国的过程。
据报道,从2006年起,榆林在古城六楼分别开展陕北民歌、陕北说书、陕北道情、榆林小曲等常态化展演活动。2019年,榆林市、榆阳区两级文旅部门在榆林老街开办了“非遗小剧场”,每天组织非遗项目展演,至今演出820多场。与此同时,神木、横山、清涧、绥德、定边等县市区纷纷效仿,陆续开办。前不久的国庆假期期间,榆林古城每日14时、19时都有游街表演活动,陕北大秧歌、横山老腰鼓、关中社火骑竹马等非遗节目都在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一度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中,无头僧灵吉菩萨演唱的陕北说书,配音便是榆林市横山区的陕北说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竹英。
这段陕北说书因游戏而爆火之后,熊竹英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平时节假日,当地政府都会组织他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在横山区的知名景点波罗古堡演出。非遗小剧场在榆林已成为常态化演出,陕北非遗“活”在民间。
2023年1月28日,文旅部公布通过验收的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位列其中。据《榆林日报》报道,这距2012年4月,原文化部正式批准在榆林、延安设立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逾十年时光。
三
理解一座城市有很多个不同的维度,经济指标是其中一种。对于大多数陕北百姓而言,榆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前不久我在榆林走访发现,榆林市区内青草处处,绿树成荫。在榆林的几天里,常会忘记这里是一个紧靠毛乌素沙地的塞北城市。
榆溪河穿榆林城区而过,流经城区长约20公里,河道两侧修建了一条贯穿城市南北的榆溪河生态长廊,每到夏日荷花、牡丹依次盛开,景色宜人。
榆林沿黄生态治理。延杨红 图
榆林市镇北台长城遗址以北,即毛乌素沙地,风沙草滩区的绿化情况。 高宇婷 图
榆林市镇北台长城遗址以南,远眺榆林城区内的绿化情况。高宇婷 图
数据显示,榆林市城区的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看着这样绿意盎然的榆林,很多网友可能难以想象70年前的榆林黄沙围城,沙害严重的程度。
以榆林市内的明长城为界,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地带,长城以北是毛乌素沙地。1996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榆林市志》记载榆林的沙害情况时写道:清末民初6个堡寨、421个村宅、近10万亩农田遭受埋压危害。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增修的保宁堡,到民初已被风沙全部掩埋。境内明长城有84%的墙段被风沙埋压。
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冯宝林是榆林人,他2019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绿色奇迹”——榆林治沙问题研究(1949-2015)》中这样记录,在榆林受沙害威胁的乡镇很多、很普遍 ,其中在榆林管辖的12个县(市)中有7个县受到沙害的影响,约60%的土地受到危害。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人不断总结风沙规律和治沙方法,成功将过去被沙害困扰的榆林变成了一座森林城市。在此期间,榆林涌现出了诸多意志坚忍的治沙造林英雄,如“七一勋章”获得者,治沙英雄石光银,治沙造林的30多年里,带领村民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植树5300多万株(丛);组建于1974年的榆林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至今已累计治理荒漠14225亩。还有牛玉琴、张应龙等人,在这些榆林治沙英雄的感召下,70年来榆林人治沙造林未曾间断,榆林的林木规模也不断扩大。
目前,榆林全市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36%,年入黄泥沙量由5.13亿吨减少到2.12亿吨;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
这座曾被黄沙包围的城市,于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榆林也因此成为我国首个半干旱沙区国家森林城市。
2020年4月,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消息称,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到93.24%,意味着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一位榆林市的领导曾这样向我介绍榆林,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富集、化工基础雄厚;榆林是国家生态保护示范区,原本生态极其脆弱,但治理保护堪称典范。未来的榆林还将以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以及民生保障为重点。
陕北榆林,也值得获得更多瞩目、期待获得更多了解。
(作者系“理解城市”专项写作计划成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