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类国赛!初战告捷!
喜报
近日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创新创业类)
落下帷幕
我校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
首次参与生物学专业赛事
荣获创新组二等奖
▲从左到右:导师晏琼、龚思宇、孟祥颖、导师成喜雨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
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CULSC)是由教育部官方认可的57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国家级A类竞赛,也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顶级权威赛事,涵盖生物、食品、医学、药学、农学、环境等高校生命科学及交叉领域。
该竞赛每年举办一届,分为科学探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两个赛道。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科研实践能力,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获奖作品
作品名称:综合生理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舟形藻属响应紫外线辐射压力的分子机制
参赛队员:龚思宇(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孟祥颖(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晏琼(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 ,副教授)、成喜雨(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 ,教授)
作品简介:
伴随我国深空探测和空间站建设的飞跃式发展,空间生态系统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不同候选植物和藻类对辐射胁迫的复杂响应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结合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Navicula sp.藻类对模拟太空紫外线(UV)照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在12~24h的高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Navicula sp.细胞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紫外线照射4~8 h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增加。进一步,Navicula sp.样本蛋白质组数据的差异蛋白GO分析表明,紫外线照射可以激活Navicula sp.的抗氧化系统,并进一步通过影响Navicula sp.的光反应和叶绿素合成来影响光合作用;KEGG通路分析中最显著差异也与光合作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Navicula sp.等藻类,通过调节其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对抗紫外线辐射,可作为未来可循环空间生态系统构建中重要候选生物。
本次参赛队员主要来自纳米材料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大二时他们在晏琼老师主讲的《Physical Chemistry》这门课程中,激发了对跨学科研究的浓厚兴趣。“老师的研究方向属于生命与健康的交叉领域,在授课过程中,她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更时常穿插介绍物理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一独特的授课方式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参赛队员回忆说。
随后在大创项目启动后,两名同学主动联系晏老师和成老师,并进行多次沟通交流。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选定了利用先进的蛋白组学分析藻类响应模拟外太空辐射这一课题。
然而这个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立项到英文论文发表,再到参加国家级竞赛,他们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这次的经历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交叉学科的魅力,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敢于挑战”,参赛队员说。
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优秀的指导老师吧!
晏 琼
副教授,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
曾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二等奖1项。至今共指导大创项目20项,参与学生57人,两项国家级大创,三项北京市级大创。大创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两篇,其中1篇为SCI二区论文。指导本科毕设7项,获校级优秀毕设1项。个人相关荣誉:2021年“北京交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成喜雨
教授,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
提出“交叉融合、本硕联动”育人理念,担任“本科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负责人,6人团队指导大创项目100余项;本人指导大创25项,其中含3项国家级大创、4项北京市级,指导本科毕设4项;指导本科生参与发表中科院1区SCI等高水平论文10篇,多人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剑桥大学、杜克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深造Offer;获批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教学贡献奖等教学奖2项。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组建于2017年,以医学/环境重大应用为导向,依托组学、合成生物学、纳米科学等先进技术,进行生物纳米颗粒、生物细胞、组织、器官或个体的设计、改造、分离、纯化、修饰和/或组装,构建高值生物材料和生物系统,用于靶向药物载体、疫苗/佐剂、生保系统、污染控制、生物质能等。
2017年至今,团队新增主持项目15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装备与教育部联合基金、横向课题等。团队注重本科学生的交叉创新能力培养,依托在研课题, 2017年至今共指导大创项目67项,北京市级以上结题11项,本科生为一作发表论文3篇,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知行合一,追求卓越
为交大人点赞!
来源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林佳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