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年欧盟人均浪费逾132公斤粮食,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欧盟通报,2022年欧盟总计产生5920万吨食物垃圾,平均每人浪费逾132公斤粮食。
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欧盟5920万吨食物垃圾覆盖可食用和不可食用部分,其中家庭产生的食物垃圾占比54%,相当于每位居民浪费72公斤粮食,在所有食物垃圾中占比最高。
其余46%的食物垃圾来自食品供应链,具体为餐饮生产商产生的食物垃圾占比19%,相当于每位居民浪费25公斤粮食;餐厅等食品供应商产生的食物垃圾占比11%,相当于每位居民浪费15公斤粮食。
食品零售商和其他分销商产生的食物垃圾占比8%,相当于每位居民浪费11公斤粮食;食品初级生产商产生的食物垃圾占比8%,相当于每位居民浪费10公斤粮食。
不只欧盟,粮食浪费已经成为是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数据显示,食物浪费已不仅仅是“富裕国家”的问题,在高收入、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家庭食物浪费的平均水平仅相差7公斤/人。
图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估计,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可养活12.6亿饥饿人口,粮食损失和浪费还产生全球8%至10%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重大影响。
7亿余人在挨饿,超10亿吨食物却被白白浪费!
2023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2年全世界有6.91至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
报告显示,2022年,粮食安全形势和营养状况依然严峻。报告发现,按照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其中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
与此同时,数以亿吨计的粮食却在被白白浪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发布的报告为我们揭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2年,全球人类总共产生了10.5亿吨的食物浪费(包括不可食用的部分),相当于人均浪费132公斤食物,占消费者可获得的所有食物的近五分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有关家庭、餐馆和零售商的统计数据,发现全球每人每年在这些环节浪费约79公斤食物,相当于全球每天浪费至少10亿份食物,这还是对食物垃圾中可食用部分的保守估计。
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视频截图
根据研究人员计算,这些被浪费掉的食物相当于每天可以为饥饿的人群提供1.3餐。
“食物浪费国”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食物浪费不仅让辛辛苦苦长出的粮食被辜负,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更让环境、社会和全球经济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根据环境署最新数据,食物损失和浪费产生了全球8%至10%的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是航空业的5倍,并占用了相当于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农业用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
一项发表在《Nature Food》杂志上的新研究,评估了从食物收获到最终被填埋或堆肥,各个环节的食物浪费造成的碳排放。结果发现,2017年,全球食物浪费导致9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与同年美国和欧盟的总排放量大致相同。
而此前,联合国曾在《浪费食物碳足迹》报告中指出:“如果把全球被遗弃的食物组成一个国家,将会是世界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粮农组织/Giulio Napolitano 全世界估计有三分之一的食物在从生产地到餐桌的过程中被丢失或浪费。图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被浪费的食物为何能有如此大的碳排放量?这里,我们需要了解农食系统。
农食系统包括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包装、运输、零售和食品消费等各个环节,这也是食物从产生到走上餐桌的全过程,农食系统中的许多活动本身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包括土地使用在内的农业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到21%。而如果再加上食品加工、包装、运输、零售和消费等相关环节,整个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则高达三分之一。
但遗憾的是,虽然食物生产消耗了大量资源,但人们对它们却不够珍惜。据统计,每年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食物被白白浪费。浪费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食物损耗(占浪费总量的63%)以及食物浪费(占浪费总量的37%)。前者是指食物在收获、加工、储运等过程中造成的食物量的减少;后者是指在零售或消费端丢弃原本可被食用的食物。而两者相加,是近44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我们用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食物浪费国”完全可以排到全球第三位。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目前所有的化石燃料排放都停止了,持续增长的农食系统排放也会阻碍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至2摄氏度的气候目标的实现。
据《2024年食物浪费指数报告》估计,粮食损失和浪费造成了约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但截至2022年,只有中国的等21个国家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纳入了国家气候计划。
每一口食物,都蕴涵着阳光雨露土壤供给的自然精华,也牵动着全球的气候环境。珍惜每一箪食、每一瓢饮,杜绝食物浪费,需要我们共同行动、共同努力。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