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骗观众、坑主播、害电商,人民网三评“MCN乱象”

人民网
2024-10-10 15:29
舆论场 >
字号

近段时间,“儿子不顾反对去当兵后牺牲”的虚假雷同视频充斥网络,“亲人当医生被开除”等虚假文案持续引发网友不适。主播假人设假剧本乱象背后,一些MCN机构(网红经纪公司)是始作俑者。部分机构还炮制电商骗局、合同陷阱等,肆意破坏网络空间秩序。针对MCN机构乱象,人民网推出三评。

人民网三评“MCN乱象”之一:

假戏真演骗观众

寒酥

“儿子不顾我反对,坚决去当兵,五年后他却这样接待我。”近段时间,此类雷同视频充斥各平台,有些“单亲妈妈”目测不过30岁,也在声泪俱下讲“儿子青春从军骨灰回”。很快,“我的哥哥”“我的女儿”“我的侄子”等类似故事也大量出现。所有视频指向共同结尾:“我们不当这个兵了,我们不当英雄了。你把豪情献给了祖国,却留下我一个人孤独终老。”

军人情怀、拥军民意,岂容恶意消遣、肆意消费?这些千篇一律、逻辑拧巴、罔顾事实的悲情故事,为了流量离间军民鱼水关系,难怪不少观众从最初的感动、泪目慢慢转为疑惑、愤怒。

事实上,泛滥的虚假视频不仅有亲人当兵当医生这类伪正能量的,也有“我在德国嫁了个59岁老头”类搞噱头的,还有“撕开新能源车的遮羞布”等所谓打黑打假的,话题可谓五花八门。

稍加探究可知,这些网络狂欢背后处处隐匿着网红经纪公司(MCN)的身影,它们充当“流量操盘手”,推波助澜制造热点,污染了网络空间。

网红经纪公司可以帮助账号提高曝光度、扩大受众群体、提供专业的内容制作和编辑支持,还可协助账号与广告主、品牌方合作对接,同时为网友带来更多新鲜内容。

但个别网红经纪公司手握达人资源、深谙流量密码,不顾吃相,有组织、有分工地去操控流量,甚至已经形成完整的网络黑灰产业链。杜撰文案、一键通发、多点联动,以人造热点触发平台流量开关,进而实现流量爆发。此前发生的“秦朗丢作业”闹剧、“点读机女孩事件”等,后来均被证实系个别机构“手笔”。

80%相似的话术、成百上千的账号播出,其影响更大、危害更甚。“网红机构文案骗局”伤害网友感情,大肆占用传播资源,消耗网络正气,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网络非法外之地。“点读机女孩”所属网红经纪公司致歉、“猫一杯”被封杀、陆续有违规短视频被下架,这些严肃的治理均对业界敲响警钟:内容安全,是不能漠视的“红线”,更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针对类似乱象,各大平台尤其要当好网络信息安全“守门人”,让审核把关走在假文案前面,压实网红经纪公司对旗下账号责任,将它们拥有的流量分配、合同解释权等纳入规范化管理。

人民网三评“MCN乱象”之二:

“孵化”变质坑主播

邱风

“未播够时长,被索赔100万元”“工作两个多月,每月收入还不到3000元,却赔了20万元违约金”。据报道,一些网红经纪公司(MCN)提供的合同中,有关直播时长和违约金的条款可能暗藏陷阱。

稍加梳理便知,这些公司与主播产生的纠纷不胜枚举,闹上公堂的不在少数。本是共生共赢的关系,为何剑拔弩张,变成了对立关系,乃至成了死对头?

通过媒体“起底”和还原事件真相,可发现一些机构的表现令人不敢恭维,与中小主播签约时大做手脚,挖坑让主播跳,看似抛来的是香喷喷的馅饼,实际上是深不可测的陷阱。

比如,所谓的“跳跳舞,钱就来了,不用问爸妈要生活费”,却被“演绎”为“未满足合同约定”而背上官司;所谓的“短期速成,小白变网红”,实际上是网红孵化骗局;所谓的全方位包装,却变成了“不管不问,还要五五分成”……

对于网红经纪公司来说,如果以挖坑为手段,以坑骗为目的,即便一时骗得盆满钵满,也难以长久,不仅会受到道德批判,还会受到法律制裁。朗朗乾坤,法治社会,是不可能允许这类黑心机构长久骗下去的。

真实无妄,谓之诚;诚善于心,谓之信。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一些两头坑、两头骗的网红经纪公司,必然被观众嫌弃,被主播抛弃,并受到法律惩处。

发展网红相关业务,市场空间巨大。越是如此,越应清醒认识到,机构与主播是鱼水关系。尊重法律,尊重主播的合法权益,以正当手段经营,以合规方式牟利,而不是动歪心思、搞歪门邪道,才是基本的生存之道。走正道,让业务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赢得尊重。

相关部门明确指出,将组织网络水军的公司、网红经纪公司列入黑名单,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应该看到,那些坑骗主播、践踏法律的网红经纪公司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然,清朗网络环境,并非将所有的网红经纪公司一棍子打死,而是通过净化生态,实现优胜劣汰,把那些败坏行业形象的逐出行业。从这个角度看,整个行业更要强化自律,通过行业规范来压缩无良机构的活动空间。

人民网三评“MCN乱象”之三:

急功近利害电商

岳谭

近年来,网络直播新业态迅速兴起,在丰富文化供给、促进电商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个别网红经纪公司(MCN)为博取流量炮制虚假内容、传播网络谣言、恶意欺骗网民,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各方谴责。

虚构假人设,伪造“扶贫”“助农”“患病”等场景,通过“扮穷”“卖惨”诱导网民购买低质伪劣商品;炮制婆媳矛盾、性别对立、地域差异等争议话题,煽动网民对立;制作软色情内容,靠造黄谣、打擦边球等方式博取眼球目光;编造虚假社会热点,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种种“流量剧本”和“流量话术”不仅仅有辱三观、拉低审美,更已经踩到了公序良俗的底线,冲撞了法律法规的红线。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非依法严惩不足以震慑效尤,非严加监管不足以激浊扬清。对“悲惨营销”“虚假助农”等网络谣言问题,对黑灰产业链借网络流量制假售假等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除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网络视听、网络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也需要强化协同协作,加强综合治理,共同推动网络直播行业朝更加清朗、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流量是网络经济的底座,也是网红直播的核心资源。流量的获取和分配需要有起码的规则规制。无论机构还是网红,无论是运用各种工具、策划精彩活动以及投放广告等手段主动获取流量,还是依赖于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增加曝光机会,都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切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对直播平台而言,网络直播是其主要业务之一。守护网络直播的“山清水秀”,平台既是责任方,也是受益方。只有自觉规范平台秩序、净化直播环境,方能提升平台的声誉和信任度。平台对违法违规机构应采取暂停权限、限制提供服务、入驻清退等处置措施,以及优化算法推荐机制等举措,对网红经纪公司形成有效约束。

作为连接平台、主播和用户的重要环节,网红经纪公司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因为顺应了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其专业服务有助于让优质主播脱颖而出,帮助主播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更好建立良性联系。由此而言,网红经纪公司不应成为流量制造者或者网购幕后黑手,立足自身专长优化服务才是发展正道。

套路行不远,真诚永流传。有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品牌商家店播占比为51.8%,首次超过达人直播占比。店播成为新潮流,本身就是对网红直播乱象的拨乱反正。让直播环境更加清朗,让直播消费更加放心,必能推动直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责任编辑:刘雯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